梨瘿蚊与卷叶害虫的区分及防控

2019-12-04 17:11:27何子顺李养义张虎平
北方果树 2019年4期
关键词:绣线菊卷叶卷叶蛾

何子顺,赵 广,李养义,罗 玮,张虎平

(1 湖北省老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老河口441800;2 新疆库尔勒市胡杨林管理站,新疆库尔勒841000;3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

梨瘿蚊(Diplosis sp.)属双翅目瘿蚊科,又称梨卷叶瘿蚊、梨叶蛆、梨芽蛆、红沙虫,寄主植物单一,只为害梨属植物,主要症状是卷叶。 果农常将其误认为是梨二叉蚜或其他有害生物,并按梨二叉蚜进行化学防治,防治效果较差。 笔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帮助果农认识梨瘿蚊,以便有效控制。

1 梨瘿蚊的基本情况

梨瘿蚊最早发现于欧洲, 世界各地梨产区多有分布。 我国于1981 年在安徽省宣城、安庆、巢湖等地首先发现,是我国新发生的害虫。 从2000 年起,该虫在我国各梨区快速蔓延,已在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浙江、重庆等省(市、自治区)的梨区造成危害,甚至成为主要害虫。

梨瘿蚊1 年发生2~4 代,以幼虫越冬,越冬场所多在被害梨树下2~6 cm 表土内,少数在树皮裂缝中。 主要为害梨树的嫩叶,少量为害梨的花蕾。 梨叶受害后,叶片卷成双筒状,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早期落叶,既影响当年的花芽分化,又影响当年果品产量和质量。

2 与其他卷叶害虫的比较

2.1 为害症状

梨瘿蚊 一是“瘿”,即叶片受害部分出现凸凹不平的疙瘩,即瘿瘤。 二是“卷”,受害叶片从叶缘正面纵向卷成紧密筒状,且近于实心。 随幼虫和叶片生长,卷圈数增加,最后整个叶片呈以主叶脉对称的双筒状,幼虫在其中为害, 如不将卷起的叶片完全展开无法看到幼虫。 三是“脆”,将卷叶展开时,不论多么小心叶片都会损坏。 四是“混”,有梨瘿蚊为害的叶片中间未卷起的部分常混有梨二叉蚜和梨木虱为害。

蚜虫 有两种蚜虫为害梨叶并引起卷叶, 即梨二叉蚜和绣线菊蚜。 其中梨二叉蚜与梨瘿蚊为害症状接近。 梨二叉蚜在叶正面为害,被害叶正面纵卷成筒状,为空心的单筒。 同梨瘿蚊的症状相比,叶片没有疙瘩、不变脆,用手轻展即开,很方便就看到蚜虫。 绣线菊蚜在叶片背面为害,被害叶背向横卷。

梨缩叶壁虱 受害叶片叶缘出现肥厚, 叶背面肿胀皱缩,叶缘向正面纵卷,严重时卷成双筒。 与梨瘿蚊的双筒相比,没有卷成多层,筒内空间大。

卷叶蛾 即为害梨叶的卷叶蛾类害虫。 受害叶片并没有真正将叶片卷起,而是将叶片通过吐丝折起,白色的丝和幼虫易见, 叶片上还可以见到幼虫啃食的缺口(或者是洞)。 这种叶片的折起与梨瘿蚊的卷叶易区分。 苹小卷叶蛾幼虫和苹大卷叶蛾幼虫,一般是吐丝,将二三片叶连缀在一起而成苞,并在其中啃食叶肉。 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将整个叶簇卷成团或叶片纵卷。 顶梢卷叶蛾幼虫,将新梢顶端的几个叶片卷在一起,吐丝做成虫室,潜伏其中。 梨叶斑蛾幼虫,吐丝将叶包成饺子状,在其中取食。

2.2 外观特征

梨瘿蚊幼虫外形像是缩小版的苍蝇幼虫——蛆,体长2 mm,无足,移动靠整个身体的蠕动,幼虫随着成长由无色透明、半透明、乳白色、橘红色逐渐改变。 受害叶片完全展开才能见到幼虫。

梨二叉蚜和绣线菊蚜都明显裸露在叶片表面,都有3 对足,能在叶片表面缓慢爬行。 梨二叉蚜体长2 mm,体色黄褐;绣线菊蚜体长1.5 mm,体色黄绿。梨缩叶壁虱体小,长约0.13 mm,肉眼不易看到。几种卷叶蛾的幼虫体型较大, 一般体长1~2 cm。 苹小卷叶蛾幼虫1.5 cm,苹大卷叶蛾1.9 cm,黄斑长翅卷蛾2.2 cm,顶梢卷叶蛾0.9 cm,梨叶斑蛾1.8 cm。

2.3 生活习性

梨瘿蚊幼虫化蛹是在土壤中进行的, 适量的降水是梨瘿蚊老熟幼虫脱叶入土化蛹的必要条件。 如不遇适量的降水,老熟幼虫无法从叶中出来,也不能在卷叶内化蛹。 梨瘿蚊越冬幼虫化蛹出土、各代幼虫脱叶入土时间主要在3—6 月。 因此,3—6 月的降水量和降水次数直接影响梨瘿蚊一年中的发生量和代数。 土壤含水量15%~30%时, 入土的老熟幼虫能正常化蛹和羽化;含水量在5%以下的干土里不能结茧化蛹; 含水量在35%以上的湿土里,化蛹缓慢,羽化率低。 其他卷叶害虫的生长发育与降水和土壤含水量没有密切关系。

2.4 化学防治效果

阿维菌素、速扑杀、乐斯本、吡虫啉、啶虫脒等对防治除梨瘿蚊外的卷叶类害虫都有较好的效果, 但对梨瘿蚊防治效果较差。 主要原因是梨瘿蚊为害方式隐蔽,虫体外面覆盖三四层卷起的叶片, 化学农药不能直接接触虫体。 因此,如按蚜虫或其他卷叶类害虫防治梨瘿蚊,效果不理想。

3 对梨瘿蚊的防控

3.1 严格检疫

梨瘿蚊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越冬幼虫附着在苗木根部的泥土中,伴随着苗木调运实现。 因此,在没有梨瘿蚊发生的区域, 尽量不从有梨瘿蚊发生地区调运梨苗。 如确需调运, 或不清楚调出地是否有梨瘿蚊发生,调进苗木后应将苗木携带的泥土清洗干净,并将清理下来的泥土连同水一起深埋, 深度要超过50 cm,杜绝泥土中携带的越冬幼虫进入新梨园。

3.2 农业措施

梨树芽萌动前,梨园地面用地膜覆盖,树冠投影的地面一定要盖严实,且要一直持续到7 月。 既能阻止地下越冬幼虫出土,又可阻止树上幼虫入土化蛹。 这个措施需在一个区域内同时进行,效果才能明显。 连续实施3~5 年,将大大降低梨瘿蚊的发生。冬季深翻梨园土壤,能将越冬的害虫闷死在土壤中。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有虫芽和叶,并集中销毁,可降低虫口数量。

3.3 物理防治

梨园挂黄粘板杀成虫,每666.7 m2挂粘虫板20~30个,距地面1.5 m 高,可粘杀大量的成虫。

3.4 化学防治

防治关键时期为越冬蛹羽化前1 周(3 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一和第二代老熟幼虫(4 月下旬,或5 月下旬、6 月中旬)脱叶高峰期,特别是降雨后。 主要是地面喷药,其次是树上喷药。 可选择药剂有阿维菌素1 000倍、4%速扑杀1 000 倍、乐斯本800 倍液。

猜你喜欢
绣线菊卷叶卷叶蛾
金山绣线菊引种及繁殖技术研究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40
临猗县:及时防治苹小卷叶蛾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7:50
气温和降水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4:46
卷叶象鼻虫的树叶摇篮
15种绣线菊白粉病抗性鉴定
茶卷叶蛾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茶叶学报(2018年2期)2018-07-26 09:54:12
卷叶黄精根水提物理化特性及其功能饮品开发探讨
西藏卷叶黄精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9期)2015-09-26 12: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