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勇
猪场内部培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培训,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滞后性。真正要使企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人才储备更为完善,还是需要引入外部的系统培训或者专题培训。
现在非瘟形势还是很严重,猪场进不去也出不来,但不能因为防控非洲猪瘟,而使学习知识的途径或通道关闭了,使猪场的知识体系出现停滞或者倒退现象。通过互联网平台去学习或获取一些信息是可取的,但不能用碎片化的资讯代替系统培训,而且互联网信息没有鉴别,很容易传达错误信息,还是需要借助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平台。
非洲猪瘟的流行会倒逼猪场去重新思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有三类猪场的生物安全会相对较好,第一类是起步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场,相对防控意识更强;第二类是接受过专门外部培训指导的猪场,形成了良好的生物安全习惯,能听进去意见;第三类是曾经在疾病或管理上存在问题导致生产上出现过重大损失的猪场。
生物安全体系不仅包括外部生物安全,也包括内部生物安全,它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管理上的漏洞。但很多猪场对外部生物安全足够重视了,对内部生物安全却比较放松,关注度并不多。可能一讲到内部生物安全,就觉得是人员的管理、消毒等,但其实重点在于饲养猪群的管理,如何评价现有猪群,疾病是如何在猪群中传播的等等。
诊断有不同的层面,也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早期主要是临床解剖进行病理诊断,主观性比较强。同一个肺,不同的人可能存在不同的判断,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随着规模猪场的发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等发展到现在十多年了,但它比较滞后,准确性仍有所欠缺,还是不能直接判断,临床通过评价抗体消长的规律,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或者野毒的感染状况等。
而在当前猪场规模以及饲养密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在大规模的群体当中,能够快速精准的实现诊断,依靠前面的方法很难,也不适应我们现有生产的需求,必须要有新的病原学检测或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