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旺 李剑 李佳 刘文科(河北省畜牧总站)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引导产业向生态化、 清洁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河北省是畜牧大省,是重要畜产品供应基地,全省肉、蛋、奶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五、三、三位,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河北省畜禽粪污产生量约1.62 亿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到河北省总排放量 67.6% 和34.3%,造成环境压力,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 目前种养结合不紧密,还田通道不畅等原因,畜禽粪污有效利用程度不高,带来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
近年来, 河北省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家散养或小规模养殖模式不断淘汰,但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粪污的产出也随之集中,加大了资源化利用的难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 多数养殖企业仍将更多精力放在养殖经济效益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是在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投入上, 不仅养殖企业资金不足,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对养殖企业环保设备和有机肥加工企业无特殊补贴。 三是资源化利用任务重水平低。 河北省5400 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较低,占全部11589 个规模养殖场总量的47%, 存在配套消纳设施不全、土地消纳面积不足等现象,没有真正达到生态消纳要求。 四是种养结合不紧密,资源化利用难度大。 种植业用以消纳养殖企业所产生的有机肥严重不足,导致种植业与养殖业脱节现象凸显,有机肥尚无法全面替代便捷高效的化学肥料,使得资源化利用难度加大。 五是有机肥生产成本高。 据测算,企业生产有机肥的价格大约为700 元/吨,按每亩1 吨有机肥的平均施用量为700 元。 而化肥的价格大约为2500元/吨,每亩使用150 千克成本仅为375 元, 有机肥在大田农业市场上很难有竞争优势,制约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难度。
大力推进农牧对接,使畜禽粪污最大程度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利用,实现生态消纳。 推广“就近结合、就地利用”模式,积极引导养殖场户与种植主体对接,发酵转化后落实农田消纳,循环利用。
有条件地区应推进建立第三方治理机制, 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把不具备就近就地利用养殖户的粪污集中收集, 通过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实现异地循环利用,重新建立起被阻断的种养联系。 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保障市场经营主体长效运营,促进粪肥资源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营造有利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政策环境, 支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适度规模化养殖发展。加大对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力度。 出台有机肥推广使用的支持政策,集成有机肥使用技术模式,充分调动农民对有机肥使用的积极性。
以沼气作为补充处理方式。 沼气是靠粪便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厌氧、发酵反映,产生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沼气池的产气量跟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温度越高产气量越大,一般适合中小型养殖场。 沼气既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作为清洁能源的使用。
目前,市场上粪污处理设备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还不算后期电费使用与设备维护费用。 这样高的价格对一个中、小型养殖企业来说是难以负担。 可采取粪污处理设备厂家与养殖户签订设备租赁的合作方式,将养殖场做为有机肥企业的初步加工车间,企业按协议价格回收利用达标有机肥,冲抵设备租金, 直至抵顶全部设备价款后,该设备归养殖户所有。
通过总结现有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各区域特点的粪污资源化模式,对全面有效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如何解决好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具有积极意义。 还须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养殖企业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