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语篇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9-12-03 03:02姚双娇
黑河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姚双娇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较为发散,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以使他们灵活运用。对话是一种能够帮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学生通过对话组织语言,培养之间的逻辑联系。对话是一个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思维能力。在教育初期阶段,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对话中增强逻辑能力和反应能力,本文就在对话语篇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对话语篇;对话对象;思维能力

一、对话语篇的概述

1.对话语篇的定义

对话性是指话语或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或反对、肯定和补充、问和答等关系。对话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的反映,是日常交际的行为,而这种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对话教学即听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二级目标中明确对“说”的要求是:可以使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可以就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的对话;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日常生活。小学英语对话课程应以对话为主线开展教学对话。教师应探索文本中的对话要素,在教学对话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使学生能真正对话,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话语篇的特征

(1)空间性。对话需要至少两个对象在某一个地方相遇并展开对话,相遇的地点便是对话的空间。如早上出门遇到了熟悉的人,当两个彼此认识的人相遇时,便体现了对话语篇的空间性,之后两个对话对象展开对话,通常是A:“早上好!” B:“早上好!” A:“去上班(学)啊?” B:“对啊”。以此作为一个简短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在我们一天的生活中会发生无数次,每一次两个对话对象的相遇就是空间性。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纸质稿件或网络作为媒介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网络聊天,以书本和网络为载体展开对话。文学作品的对话存在作者向读者发送思想,读者产生共鸣或其他不同看法;网络聊天更是简便的方式,即两个或多个对话者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生活中的趣事。

(2)时间性。对话通常在一个发话者和一个受话者之间进行,是一个简单的交流过程,不同于会话的参与者众多且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话更多倾向于倾听并作出回答,即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说话者,当然也会有在嘈杂的环境中发话者较多的情况,如一窝蜂的记者向明星提问,多个发话者和一个受话者的方式,但更多的还是一对一或一对多。

二、对话语篇的现状分析

1.对话输出较少

在學习一门语言时,最重要的是将语言进行转化输出,正确使用语言,做到为我所用才是掌握语言的正确方式。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推行,部分教师开始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教师在讲课,学生在听,教师通常会以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没有绝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开口,语言输出就少了,对话输出量较少违背了我们最初作出尝试的新型教学方式的初衷。

2.输出质量较低

基础学习阶段,学生只能反复练习简单的对话,练习语言交流活动,吸收他们学到的知识、记忆、加工、打磨、运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最终实现语言高质量地输出。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对话语篇大多只是为巩固课堂所学语法、词汇服务,没有更多的拓展,学生只能机械地重复对话,这个过程比较机械,很无聊,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输出方式单一

对话输出的方式本来就不多,在课堂上运用到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输出,也有通过PPT等媒介的输出,但是课堂讨论的多对多输出方式较少。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中,课堂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听讲、认真记笔记以及课后好好复习,考一个好分数,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学生围坐在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英语课堂上也更加着重于课文中文本重点句型的运用和转化、单词的替换,只是机械操练,忽略了交流的意思,缺乏激发学生思维的意识。在对话教学或词汇教学时,许多英语教师会使用情景教学,即在遇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设立一个教学情景,太多的随机情景使课堂没有“留白”,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加深认识与理解,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授话语后,许多教师让学生进行对话模拟,但这只是书籍语言的简单替代,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把课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仍旧是被固化了,没有较好发挥对话语篇对思维发展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的只是语言知识结构、词汇和句型等,这是应试考试的弊端,教师也没有办法违背教育的本质,但是,教师可以在讲解枯燥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素养,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课本没有涉及的文化、人文等知识,做一个课外拓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不只是学,而是得到。

三、对话语篇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1.创建友好课堂

对话作为基础的交流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堂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对话等方式和学生成为朋友,打开学生的心房。小学之前的教育更注重娱乐性,到了小学之后学生要开始学习新知识,也就更需要动脑子,即运用思维。6~14岁有独立思想的孩子不应该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而应该把它作为一门语言来运用。在一定条件下,创造一个英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中,要把听说放在首位。如果掌握了英语语感,自然会在英语考试中解决各种语法问题。思维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对话语篇是我们日常行为中最基础的部分,是课堂上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

2.创建开放课堂

在创建友好课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活跃思维的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角。教育的目的是运送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送者。英语课堂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敢于开口,许多学生英语卷面成绩好,但是羞于开口,怕说错不敢说。再好的笔头英语别人也不知道,只有敢说之后练出流利的英语才会让人眼前一亮。

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做小老师,以此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同学间互相讨论,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如在学习节日的时候,以一首关于节日的歌曲进入课堂:《The Spring Festival》用歌曲“Happy New Year”,圣诞节用歌曲“Jingle bells”,通过歌曲让学生猜是什么节日,这个节日在什么时候?有什么风俗?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创建主题课堂

在对话初期阶段,教师应先设立整体目标,从单元整体出发,在课堂主题的基础上,细分课堂板块。教师应先优化课本对话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主题、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情景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交流,充分考虑语用功能在对话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对话始终要围绕主题,要为思维找一个中心点,思维也是如此,要有一个主题,在主题的基础上构思,这就是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过程,让他们明确发散思维不是毫无逻辑的联想,而是关于某一事物的联系。小学英语课堂中多是简单对话的表述,在备课时教师便可准备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但目前还未涉及的单词或课文,便于学生联想。为课堂定义明确主题可以使课堂内容较为集中,设计情景任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善于思考,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本课主题的对话交流。

思维能力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早期教育阶段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分类,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对话能力培养,将帮助学生在教育初期阶段有个较好的开端,能够使接下来的学习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吴颖.言思共振:让思维能力在逻辑性对话中生长[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

[2]李惠颖.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英语对话教学探研[J].成才之路,2018,(16).

[3]吴芳.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