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者多从语言文化、 翻译学视角关注《红楼梦》的语言问题。 根据《红楼梦食物大观》收录的“红楼食谱”分析归纳出《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的构词法, 通过与《金瓶梅》中的食物类复合词以及已有复合词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食物类复合词的构词同样存在主谓式基本上不存在、 偏正式占大多数的不对称特点。 这一特点也揭示了食物类复合词甚至汉语语法的规律,即附接型(主谓式、 偏正式、 联合式)是汉语复合词构词的基本框架,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关键词:复合词;不对称;食物类复合词;《红楼梦》;《金瓶梅》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9)05-0044-05
收稿日期:2018-12-11
作者简介:郑秋晨(1989-),女,广东梅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韵律构词学的研究。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ord-formation of Food Compound Words 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
ZHENG Qiuche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Most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proble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od names in the recipe collected by the Grand View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the word-formation of the food name compounds have been concluded in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food name compounds in The Golden Lotus and the data from the previou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food compound words also have the asymmetric feature that the subject-predicate form basically does not exist and partial formal type is in the majority, Which reveals the rule of food name compounds and even the rule of Chinese grammar that the attachment type (subject-predicate type, partial formal type, joint type) i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Chinese compound words with certain universality.
Key words:Compound words; Asymmetry; Food name compound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The Golden Lotus
《红楼梦》堪称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艺术上达到了巅峰。从文化角度上来看,《红楼梦》内容广泛,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语言角度来看,《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此时“言文一致”日趋成熟,体现了这一时代语言的典范。对《红楼梦》中的语言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和现在的语言现象[1]。
汉语词汇可以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其中,合成词又分为重叠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复合式合成词和特殊复合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复合式合成词,下文简称“复合词”。按照组成成分的语法关系,复合词又分为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偏正式和联合式。邓思颖考察了香港“潮语”的构词规律,将之与普通话、粤方言对比后发现,三者的复合词均呈现不对称分布的态势[2]。其中偏正式始终占大多数,如,普通话中偏正式复合词占所有复合词的53.9%,粤方言中占58%,“潮”语中占66.2%;主谓式复合词则极少,在数据方面体现为,普通话中有1.2%,粤方言中有2.4%,“潮”语中有2.1%。为了解释以上不对称现象,邓思颖提出以下假设:附接型(包括主谓式、偏正式、联合式),兼名词和动词性两大词类,所以在汉语复合词构词时具有普遍性;而中心语——补足语型(包括述宾式、述补式)只能构成动词性复合词,构词时的限制较大,所以数量就远低于附接型。但这一假设尚有待更多的语料验证,故,本文以《红楼梦》中出现的食物类复合词为主要词法分析对象,通过与《金瓶梅》中出现的食物类复合词、前人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试图分析归纳出食物类复合词的构词法,进而再从句法角度分析这些特点,从而验证邓思颖教授的上述假设。
一、语料来源
《红楼梦》中描写的烹调食谱、点心饮料异常丰富,不乏有学者从文化、养生、烹饪等多重角度对其进行过细致的考据。据前人的不完全统计,《红楼梦》中提及的食物多达180种[3]。蒋荣荣所著《红楼梦食物大观》收录有“红楼食谱”[4],根据食物类型将食物名称分为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食、外国食品八大類,共介绍了含调料品在内的食品145种,具有极高的可信度,故本文即以其为语料来源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与前人的文献形成更好的对照,首先将3个不属于词的短语剔除出去,它们分别是“牛乳蒸羊羔”“火腿炖肘子”“油盐炒豆芽”。剔除后,食品清单上还剩下141项(见表1)。
在众多的《红楼梦》食物词当中,有29例不能分解为单纯词,如“醋”“槟榔”“饽饽”等。其中,附加式合成词有8例,如“奶子”“柚子”等;特殊复合词只有 “落花生”1例,属缩略语。
剩下的112例分属合成词中的复合式、附加式两个大类,不存在重叠式合成词。根据数量的分布可知,复合式占了食物类合成词的绝大多数。在112个合成词当中,复合式大约占到了92.9%;而复合式在145个《红楼梦》食物名词里约占71.7%,也是《红楼梦》食物名词里的大多数。因此,食物类复合词是本文讨论的焦点所在。
经过统计,红楼梦复合词有104例。这一百多个例子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型语料库,是本文主要分析的对象。
二、《红楼梦》中食物复合词的构词类型
本文研究食物类复合词的构词特点,构词类型参考了黄伯荣、廖序东(2002)[5]《现代汉语》的分类。按照词根之间的语法关系,把104个复合词划分为主谓、述宾、述补、偏正(定中)、偏正(状中)和联合等常见类型(见表2)。
根据表2,偏正式(定中)占了《红楼梦》中食物类复合词的大多数,述宾式次之,而主谓、述补、偏正(状中)、联合式则不存在。偏正式复合词共95例,占了所有复合词的90.4%,均为定中型,可见,定中型偏正式复合词是《红楼梦》构造食物词的重要途径。
述宾式虽仅次于偏正式,但数量上与偏正式仍有着极大的差距,例子较为贫乏。而且为数不多的几个“述宾式”食物名词亦可以理解为“偏正式”。譬如“炖鸡蛋”“炸鹌鹑”,可以理解为“用炖这种烹调方式制作的鸡蛋”“用炸这种烹调方式制作的鹌鹑”,所以其在构词方面的重要性很难与偏正式抗衡。汉语构造复合词时倾向于以偏正式构造名词,食物类复合词属于名词性的,所以同样倾向于用偏正式去构造。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将“荔枝”一词分析成述宾式而非单纯词,其原因有二:第一,“荔枝”出现在第二十二回,贾母出谜语给贾政猜,谜面描述的是“荔枝”这一水果,贾政参透出“离枝”之意,顿感不祥。其二是因为“离枝”是“荔枝”的古名。
根据上文讨论,偏正式(定中)是《红楼梦》中食物类复合词的主流。食物类复合词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这五种类型上均呈现不对称分布的状态。这一发现还可进一步在《金瓶梅》的汤、饼类食物词中得到印证。
从杨丁弋[6]的分类描述发现,《红楼梦》中最具有能产性的食物名称格式是“XXX汤”,出现了21次;位居第二的是“XXX粥”,共出现10次;接着是“XXX茶”“XXX酒”“XXX糕”,分别出现了9次、8次和6次(重复不计);“XXX饼”只出现了4次。利用以上关键词,通过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语料库进行检索,发现《金瓶梅》中最具能产性的是“XXX饼”,出现了35 次;“XXX汤”次之,出现了31次;紧随其后的是“XXX酒”,14次;“XXX糕”与“XXX茶”各10次。
下文以“XXX汤”为例,考察哪些成分可以与之搭配以及“XXX”(指的是将“汤”字剥离后,剩余的部分)在构词上呈现出的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红楼梦》中缺乏四字汤名,而《金瓶梅》中的四字汤名也因为双音节音步的作用变成了2+2格式,如“百宝攒汤”“灯心姜汤”“蜜煎梅汤”,如果把“汤”强硬剥离出来,对剩余部分的分析将毫无意义(“百宝攒”无意义),所以本文将与“汤”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一起剥离出来,对剩余的部分进行构词类型方面的探究。
用同样的计算方法统计了两本书的“饼”类食物,统计结果见表4。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红楼梦》与《金瓶梅》中“汤”“饼”类食物词前成分的构词特点相似,呈现不对称现象,偏正式的数值依然最大。与食物类复合词一致的是,偏正式(定中)始终是构造词语的重要方式。
根据以上两节的讨论,我们可以为《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作出以下结论:复合词是构造食物类词的主流,偏正式是主流,主谓式是少数派,呈现不对称分布的态势。以上特点仅仅是食物类复合词的特点?还是汉语复合词的一般情况?在以下小节里,我们会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三、复合词的不对称分布
《红楼梦》中的食物类复合词呈现了不对称分布的态势, 而这种不对称现象其实也广泛存在于其他语料中。 周荐[7]、 朱彦[8]通过统计发现, 普通话复合词的五种构词类型的分布不均。 这种不对称分布的现象也在粤语新词——潮语研究[9]、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10]、 汉语历时研究[11]中得到了印证。
在表5里,我们比较了普通话、“潮语”和《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各种构词类型的分布。从这个简单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主谓式在普通话复合词、“潮语”复合词与《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里都是少数派;二、偏正式数量始终超过一半,占了普通话复合词、“潮语”复合词与《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的大多数。
关于主谓式匮乏这一问题,我们知道,主谓与偏正、述补、述宾、联合一样,都是汉语中合法的构词方式,但从本文的数据来看,它却不被用于构造食物名称。“潮语”中虽然有5个主谓式复合词的例子,但这些例子都可被分析为偏正式复合词(见文献[9]),也就是说,主谓式中的谓语已经被名物化了。普通话主谓式复合词虽然可以找到380例,从量的角度来看,例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找不到施事、致事作主语的例子[12]。邓思颖利用句法学理论对潮语的不对称现象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施事、致事主语是轻动词的主语,而轻动词不在汉语的词法层面出现,所以汉语在构词上缺乏主谓式也就不足为奇了(见文献[9])。同样的,《紅楼梦》食物类复合词没有轻动词,所以主谓式复合词匮乏,更不可能有施事、致事作主语的主谓式复合词。
图1 普通话、“潮语”与《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五种构词类型分布图
通过与普通话、潮语的构词特点比较后,我们发现,普通话、潮语与食物类复合词五种构词类型的分布模式相近,但食物类复合词的不对称性显得更加极端(见图1)。这是因为,在新造复合词时偏正式与述宾式是较为常用构词法,并有“偏正式创造名词、述宾式创造动词” (见文献[10])这样的倾向,主谓、述补、联合式造新词的机会则少;“食物类复合词”归根到底是“食物名称”,是“名词”性的,所以偏正式的压倒性优势在情理之中;而“潮语”不局限于“名词性”,所以 “潮语”中的述宾式语料稍多于“食物类复合词”。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话复合词与潮语复合词、《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最大的不同在于“联合式”的比例。邓思颖仅仅比较了普通话和粤语潮语,所以提出了以下假设:联合式匮乏是粤语“潮语”的一大特点[9],本文通过对《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进行统计得知,联合式匮乏并不只存在于“潮语”中,《红楼梦》也不倾向于使用联合式构造食物类复合词。
综上,虽然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都是合法构词方式,但汉语复合词在这五种类型上均呈现不对称分布的状态。为解释这一不对称的现象,邓思颖(见文献[2])曾经提出过以下路径:附接型(主谓式、偏正式、联合式)是汉语复合词构词的基本框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由于附接型可兼动词性和名词性两大词类,中心语—补足语型(述宾式、述补式)只能形成动词性复合词。这一假设得到了本文《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数据的验证。所以本文认为,这样的解释同样适用于食物类复合词。
四、结语
本文根据《红楼梦食物大观》收录的“红楼食谱”,整理出《红楼梦》中的食物类复合词表,构建了一个小型语料库。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出《红楼梦》食物类复合词的构词法。与《金瓶梅》中的食物类复合词以及已有复合词研究数据对比后发现,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作为汉语的基本构词类型,构词能力并不均衡,即主谓式基本上不存在、偏正式始终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也揭示了食物类复合词甚至汉语语法的规律,即附接型(主谓式、偏正式、联合式)是汉语复合词构词的基本框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1] 张亚茹.《红楼梦》中的并列连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3):33-39.
[2] 邓思颖.汉语复合词的不对称现象[J].汉语学报, 2014, 45(1):69-77.
[3] 袁炳宏.浅谈《红楼梦》杨宪益和 Hawkes 翻译版本中食物名称的误译[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 (1):115-127.
[4] 蒋荣荣.红楼梦食物大观[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7:1-86.
[5]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58-260.
[6] 杨丁弋.功能对等:《红楼梦》食物名称英译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7-28.
[7] 周荐. 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8] 朱彦. 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 邓思颖.香港“潮语”构词的初探[J].中国语文研究, 2009, 28(2):11-21.
[10] 汤廷池. 汉语词法句法续集[M].台北:学生书局, 1989.
[11] 程湘清. 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12] 邓思颖.汉语复合词的论元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4):10-17.
[責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