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彪
“这届”年轻人真的很忙,忙到没时间把一件事用正常的速度做完,“倍速吃饭”“倍速读书”“倍速创业”在这个倍速时代已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就像用快进模式追剧一样,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就这样开启了“倍速模式”,开始了“倍速生活”。然而,珍惜时间固然没错,追求生活效率最大化也无可厚非,但“倍速播放”的生活方式,真能带来“开挂”的人生吗?有人点赞,“倍速生活”下是充满斗志的“猴急”一代;有人质疑,如果只有繁忙和喧嚣生命的美好又“栖居”何处呢?有人反思,快慢相宜才是人生最好的节奏……让我们透过煤体,聆听社会人士对于“倍速人生”不同的声音。
“倍速生活”也是一种“奋斗生活”
何勇海
如今一些年轻人的确是开启着“倍速生活”,他们几乎每天都把事情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在这种生活、工作状态下,他们在同一时间往往会做两件或多件事情。讲真,“倍速生活”值得点赞,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希望尽量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实现时间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这表明他们对自我要求很高,社会在高速发展,职场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他们觉得自己必须不断激发自我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然可能在竞争中出局。由此而言,“倍速生活”也是一种“奋斗生活”。
与行色匆匆、风风火火的“倍速生活”截然不同,如今,仍有部分年轻人热衷于慢腾腾的生活,一种超然脱俗、与世无争的状态。这种生活方式是“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不成为别人车轮上的泥土”,这当然可以有。但是,一些年轻人容易在慢腾腾的状态下,发展成为懒洋洋的生活姿态,逐渐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与斗志,每天被裹挟着前进,不知道去向何方。与这种混沌度日、失去方向的人生状态相比,“倍速生活”的年轻人其实更值得欣赏,他们斗志昂扬地与时间赛跑,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是有所追求、不甘心碌碌无为的表现。
不过,“倍速生活”要避免“低水平勤奋”。在上述调查中,有青年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感觉身心疲惫,但收获不及预期;也有受访者如此评价身边的“倍速生活”者:出差、加班都要发朋友圈,看着确实挺忙,但几年过去,工作没有任何起色;有些看起来忙到“飞起”的人,只是“瞎忙”而已。为什么?问题恐怕在于,这类“倍速生活”者没有找准目标然后去努力,而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效”,甚至于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在这种情形下越是求快,越会掉入到“做得多,得到少”的境地。
因此,希望趁年轻拼搏一番的年轻人,要找到与“倍速生活”相处的最佳方式。一方面,“倍速生活”应以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为前提,不好高骛远。“倍速生活”不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只有找准了方向,制定了目标,再朝着方向追求效率,这样才能确保“倍速生活”收获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倍速生活”中,只知快速地吸收知识和信息,结果什么知识与信息都没牢记在心,比如读书,纯粹变成快速划过全部纸张的成就感,那么,这样的“倍速生活”就变成许多无意义事情的简单堆叠,到头来当然没有太多收获。
另一方面,“倍速生活”应注意“动静结合”。换言之,要调控节奏,在忙碌奋斗之时,也应找时间自我沉淀。一是因为,人不可能一直处于斗志昂扬的状态,一直以加速度姿势横冲直撞。“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二是因为,生活越是快速,越是需要思考与反省。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审视我们的人生每一步到底需要什么,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圣人孔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避免出现差错,避免被他人误导。
(选自四川文明网2019年10月18日)
【解 读】
在行色匆匆、风风火火的“倍速生活”中把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分甚至每一秒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这样的生活恰是青年人对自我高要求的体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倍速生活是奋斗的另一种方式。曾几何时,风靡一时的佛系姿态点据了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慢慢腾腾的节奏、浑浑噩噩的追求和貌似超然的心态,每天被裹挟着前行,不知何去何从,长久的茫然混沌度日中青春的锐气与斗志消磨殆尽,这是何等的悲哀!与佛系人生相比,“倍速人生”更值得欣赏,他们斗志昂扬地与时间赛跑,是不懈追求、勇往直前的冲刺,是不甘心碌碌无为的表现。倍速时代,也唯有倍速前进才能不断激发潜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
倍速模式带不来成功人生
赵 威
珍惜时间固然没错,追求生活效率最大化也无可厚非,但“倍速播放”的生活方式,真能带来“开挂”的人生吗?如果只有繁忙和喧嚣,生命的美好又“栖居”何处呢?年轻人选择“倍速生活”的原因不一,有“我才23岁,可我觉得一切都来不及了”的焦虑,有《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之类成功学与心灵鸡汤的鼓噪,有被周边浮躁环境所裹挟……急功近利的“快”,往往舍本逐末,顾此失彼,甚至得不偿失。追赶快节奏的同时,丢掉的不只是健康,还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生活中的幸福感和存在感。
想想看,为什么有的人要用快进模式看影视剧?正因为某些影视剧“注水”太多,制作过程缺少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从导演到演员,为赶档期、多捞金,不惜粗制滥造,导致很多情节可以忽略不计。人生不容“注水”,成长不容“倍速”,若整个生命都倍速前进,恐怕会是一场悲剧。用快进的方式“催熟”,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拔高”,但缺乏千锤百炼的打磨历练,最终也只会是“虚苗”,难以茁壮成长,更奢谈成材。
快慢之中有哲思。生活的张弛有道,在于对得起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愚公”黄大发、“天眼”巨匠南仁东等,认准了一件事,就用毕生精力将其做到极致。有时“慢”,反而是一种“快”,那些看似简单、重复性的基础工作,往往是厚积薄发的关键。慢,并不等于懒散,慢下来,多几分深耕细作,多下点“笨功夫”,专注于精细与精致,往往更能激发创造活力。
当一门心思往前冲时,有必要慢下来思考一下人生的方向、做一件事情的意义,快慢相宜,才是人生最好的节奏。
(选自2019年7月31日《天津日报》)
【解 读】
放慢脚步,欣赏也是风景。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倍速模式”在一线城市的风靡折射出快节奏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某种关系,在生活压力和个人上进的时代大潮中他们开启“倍速模式”,努力追逐幸福,初心让人敬佩!然而,行色匆匆,浮躁焦虑,在“猴急”的前行中却忽视了周遭美景,灵魂缺失、幸福渐远,不自觉地成为甲壳虫,与奋斗的初衷南辕北辙,又不免让人唏嘘!生活是一场旅行,放慢脚步,不慌不乱,从容欣赏。“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慢节奏的生活从容,潇洒坦然,让人们情趣盎然,多了一份淡雅,一份浪漫、闲适。林清玄说过,大国民最缺乏的两种品质,一是“从容”;二是“有情”。放慢脚步,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生活处处是风景!
“倍速生活”恐难成就开挂人生
肖 竹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日前对1993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称自己过着“倍速生活”,其中一线城市青年比例最高,达78.9%;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
早两年,不少网友认为一些电视剧注水太多,追剧开启“倍速模式”——很多视频网站添加了自动快进功能,可以调节至1.5倍速、2倍速。“倍速生活”由此引申而来。
实在点说,当下大多数年轻人渴望的收获,无非是学有所用,晋级加薪,购房买车,与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等。在诸如此类预期的驱动下,将每分每秒都掰开来用,只要智力体力上跟得上,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只有一次“年轻”。更何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摆在那里。
问题是,单纯追求“倍速生活”,终日忙得头昏眼花,能否与收获多寡成正比?现实恐怕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无论从事哪方面工作,技能也好,创意也罢,都存在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天才从来都只是极少数。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将每一个步骤认真做到位,否则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一线城市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比例之所以最高,一是由于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被淘汰出局的几率也高;二是购房租房开支抬高了生存成本,确实不能不让人心存忧虑;三是择业机会相对较多,只要分身有术,可以同时打几份工,为“倍速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把握得当,成功的可能性抑或大于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然而,现在一些年轻人心性浮躁,急功近利,恨不得三天吃成一个大胖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美好的预期。这显然太过天真,也是很不现实的。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种张弛也体现在时间、精力的快速付出,与获取回报的应有节奏上。但慢工出细活,道出了其中蕴含的哲理。某种意义上,“慢”是另一种“快”,往往能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反之,就很难说了。
大事并不糊涂的郑板桥有句警世箴言:“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某些匆忙的“倍速生活”,与注水电视剧存在相同之处,到头来非但无人喝彩,当事者反有可能将青春芳华搭了进去,落得个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因此,还是少点“倍速”,多点稳健好。
(选自红网,2019年10月18日)
【解 读】
遵循规律,增知长智、提升自我才是王道。“倍速”如果一概而论,只能适得其反。“倍速”未必等于“高效”,忙碌也未必等于“充实”,一味迷信看似“简洁快捷”的倍速学习,反而容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人们需要欺骗,让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很忙碌,很有意义。”“飞起”的辛劳中,工作、生活没有任何起色,这是典型的“穷忙”。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任何对生命无节制的透支,最终都会以一种残酷方式返还过来。违反规律、不切实际的忙碌既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提升,也无法给予长久的快乐和满足,可能还会导致更严重的空虚和焦虑。“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沉淀下来,找准目标,积淀人生,把“延长生命的进度条”当成最大目标来追求,才变得更加智慧。
何不以“小跑人生”替代“倍速人生”
王志顺
“倍速生活”也时常让一些人感觉身心疲惫:尽管忙忙碌碌,到头来却没有太多收获。这种生活在日本被称为“跑步人生”。有观察者称,日本一些企业的员工,在车间或店堂里来去必须用跑步的姿态,以适应工艺流程的快节奏。当然,这些企业对员工“跑步”的要求,不是“快跑”而是“小跑”,是一种介于“闲庭信步”与“奔驰冲刺”之间的前进方式。
老是奔驰冲刺,即使是骏马,也难以持续。老是踱着方步,则不免沦为“散淡人”,甚至会蹉跎岁月,难以有进、难以有成。而“小跑”,则意味着一种踏实而务实的姿态与心态。正如广东广西人在提醒别人振作时,爱说“脱去你的木屐”;美国人对潦倒者进行劝勉时,爱借用足球队友之间的一句互相鼓励的口头禅:“抽起你的袜子!”
“小跑”的精神状态,对年轻人来说,不但有益于学业与事业,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效益;于中老年人而言,也有利于自我身心保鲜,延缓衰老,祛除迂气与暮气。历史上很多伟人贤哲和现实中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用“小跑”——紧张而又从容、振奋而又平和,既有紧迫感又有镇定感地度过一生。
生活不是追剧,年轻人别轻易驶入“倍速人生”的“车道”。须知,保持“小跑”姿态,把握好工作、生活与学习的节奏,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方能行稳致远。
(选自华声在线,2019年10月19日)
【解 读】
把握节奏,行稳方能致远。只有敢于藐视并掌控生活节奏的人,才能得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就感。生活不是追剧,“倍速生活”要注意“动静结合”,调控节奏,真正实现张弛之道、文武之方。正如“倍速看剧”,虽然节省了富贵的时间,但也未尝不是无奈之举,不断后拉的播放进度条留给观众的只有“大水漫灌”的剧集;同样,“倍速生活”给更多的人带来的是无奈与痛苦。生活的本质在于时间、精力的快速付出,与获取回报的应有节奏当保持一致,方能将奋斗的价值最大化。不希望自己虚度年华、碌碌无为的奋斗观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忙碌的“倍速生活”也要做到从容不迫;处理好二者关系,实现劳逸间的平衡,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
“倍速生活”切莫“量子波动化”
赵 绚
在上下班路上学习,在吃饭时间看视频,出门旅游辗转多个网红点不停打卡。如今,追剧的倍速模式已经变成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和痴迷“量子波动速读”的家长一样,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实现效率最大化。
和倍速观剧一样,受限于注水严重的剧情和缺乏耐心、注重结局的心理,我们不停地加速,只为求个花好月圆、坏人伏法。“倍速生活”和“量子波动”的走红又何尝不是如此?由于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外在压力,和对自我要求高、期许深的内在渴望,加速前进、一目十行也成了人们希望走“捷径”、破解焦虑浮躁功利心态的另类表现。
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赶路、抓紧时间忙忙碌碌,好像只要快起来,我们就可以收获颇丰,实现梦想。可是人们忘了,快并不等于效率,匆匆忙忙,可能错过了细节、忽略了总结、忘记了反思,每天看似高效的重复追逐,到头来也只是落得个身心疲惫,收获不及预期。这又何尝不像“量子波动速读”一样?看起来很神奇地飞速翻书、快速记忆,最终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没有细节做支撑的阅读没有任何意义。充其量也不过是平衡了内心的焦灼感,为你的烦躁“降降温”。
其实,追求“倍速生活”本也无可厚非,但倘若让“倍速生活”如同“量子波动速读”一样,过于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那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因为阅读尚且可以重来一遍,可生活呢,只是一条单线路,过了就是过了,不可能重来一遍。
让“倍速生活”快且高效,其实并不难。首先需要我们摒弃浮躁焦虑的心态,怀揣一颗平淡从容的心看待生活的点点滴滴,毕竟有些美好总在不经意间出现。有了平和的心态,其次就要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目标,不随波逐流、不好高骛远,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任务书,删繁就简、精简提炼,既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人生的遥控器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也许今天你可以让生活“倍速”前进,同“量子波动速读”一样跳过那些苦难、越过那些无用的等待,但殊不知,或许这正是生活真正的意义,切莫错过了再惋惜。
(选自红网,2019年10月26日)
【解 读】
放空自己,归零心态。“倍速生活”的产生背景有时代和社会因素,也有个人追求在内:社会转型阶段的激烈竞争、信息数据技术的快速普及、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为“倍速生活”提供了空间;而成功榜样的激励、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等与年轻人特有的好胜心、激情碰撞又催生出其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于是见缝插针地计划时间、规划日程。这样的生活方式一旦汇集成时代洪流,自然又形成发酵效应,为之裹挟前进的青年人往往疲于应付却也无法逃脱。人不是机器,人忠于内心、基于信仰地活着。倍速时代,也要学会平和心态,适时放空自己,以“断舍离”的果决,克服焦躁、功利情绪,让身心最大限度地保持良性。既有高效率的追求,也有高质量的幸福因子渗透,也许这才是不负韶华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