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龄解读记忆密码

2019-12-02 07:13张萌萌姚寓菡王兴华高婷
父母必读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记忆力玩具宝宝

张萌萌 姚寓菡 王兴华 高婷

雨婕今年4岁,在幼儿园里读小班。老师在班上会教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者唐诗,我们在家也买了一本唐诗选集,让她背一些唐诗。有时候听到某首熟悉的唐诗,她会说这是老师教过的,在课堂上还背过,可是叫她背一背时,她却背得断断续续的,一般只记得一句或者前两句。我们教她背新的唐诗也是,记得挺快的,可过一会儿就忘得干干净净了,感觉她记不住东西,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教得不对呢?

——雨婕妈妈

“记得快,忘得快”是这个年龄段孩子记忆的常态,也是特点,属于正常现象。孩子的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很容易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一方面,新的事物和学习内容很容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记忆痕迹,这是由于孩子缺乏经验,周围的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很容易引起他的惊讶、兴奋的情绪体验,且较少受到已有经验的干扰,所以他很快就能记住新的材料;但另一方面,孩子的神经系统容易兴奋,暂时性神经联系不稳定,导致孩子的记忆保持期较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记忆保持的时间会逐渐延长。

让孩子的记忆力超群是很多父母的心愿,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记忆力的发展,我们需要知道儿童的记忆力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是什么样的,在每个阶段促进宝宝记忆力发展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听觉记忆已经产生

在胎儿期,孩子的记忆功能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尤其是听觉记忆能力的发展。胎儿能够区分声音,并在出生后仍然保存着对这种声音的记忆。刚出生的婴儿大哭时,如果播放母亲心跳的声音,婴儿就会停止哭闹,變得安静,这些实验间接地证明了胎儿记得母亲的心跳声。

给父母的建议:经常与胎宝宝交流

孕妈妈要经常与胎宝宝对话,告诉胎宝宝自己要做的事情,听一些让人愉悦的音乐等,这不仅会让孕妈妈更快地进入当母亲的角色,同时这种互动也能加强胎宝宝对外界事物的记忆力。准爸爸虽然没有胎宝宝在腹中的直接感受,但作为胎宝宝的重要他人,也要主动与胎宝宝互动,比如回家后跟胎宝宝打招呼,给胎宝宝讲故事,让胎宝宝提前熟悉父亲的声音,这也能帮爸爸尽快进入角色,并有利于胎宝宝出生后熟悉爸爸、乐于接受爸爸的照料和陪伴。

记忆发生与发展之旅

0~3个月:条件反射

—我爱和妈妈互动

新生儿的记忆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这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与妈妈初期的互动方式。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天,如果妈妈经常用一个固定的姿势喂奶,那么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就产生了,当被抱成特定喂奶姿势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寻找妈妈的乳头、张嘴和吮吸等这一系列的反应,这就是最初的记忆。

3~6个月:习惯化——我对这个玩具没兴趣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对熟悉和不熟悉的物体做出不同的反应,当给孩子反复观看或玩耍同一个玩具时,他会对这个玩具的兴趣逐渐减弱,注视的时间逐渐减少,对于这种“喜新厌旧”,爸爸妈妈应该开心,这说明小家伙的记忆力在很好地发展呢!

6~9个月:认生/客体永久性——我能记住事情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对人脸的识别和记忆能力增强了,因此出现了明显的认生情况,只愿意让妈妈或自己熟悉的人抱,当陌生人靠近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不安,甚至开始哭闹——小家伙记事了!

这个时期,孩子在心理发展上还进入了一个更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发展出了客体永久性,这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内消失后,孩子能够知道它依然存在。比如我们当着一个8个月左右大的孩子,用布遮挡住玩具熊,孩子能够意识到这个玩具熊并没有消失,只是被盖住了,会主动地去找藏在布下边的玩具熊。同样,在这个时候,如果孩子看不到妈妈,他知道妈妈并没有消失,还是存在的,会回来。

10~12个月:模仿—我会学着做鬼脸

孩子天生就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能模仿成人的样子吐舌头、眨眼等,半岁后还能通过模仿学习鼓掌、摆手、再见等动作,10个月左右的时候还可以模仿一些人和动物的特征,比如看到小狗叫,也会学着叫,看到老奶奶走路驼着背,也能学着那样走,别小看这些模仿的本领,这都说明孩子在不断地发展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

给父母的建议

建立生活规律。给孩子建立好生活规律,比如定时喂奶、洗澡、睡觉等,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还对他各种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包括记忆力,因为他可以更好地将精力用于其他方面,而不是在不断地寻求安全感上。

多感官刺激。应为孩子提供多感官的刺激环境,比如准备不同类型的玩具,能发出声音的、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等等,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活动。通过刺激不同的感官,能强化孩子记忆皮层的认知能力。

亲子互动。多与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比如给孩子换尿布、喂奶的时候,不断告诉孩子在做的事情的内容,等他再大一点,多一起玩互动游戏,这些虽然不是专门为提升记忆力所做,但是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做好了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储备。

回忆能力突飞猛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能力上的增强:他能够记住自己熟悉的位置,比如能够准确地找到零食存放的地方;不仅能记住单个动作,还能记住动作的顺序。

回忆能力还表现在延迟模仿上,延迟模仿是相对于小年龄段孩子的直接模仿而言的,是指孩子眼前的事物消失一段时间后才进行的模仿。比如1岁半的孩子在商场看到其他小朋友因为买玩具的事在地上大哭大闹时并没有反应,但是回到家后或者下次在同一场景中,孩子可能就会学着那个孩子在地上打滚哭闹。延迟模仿离不开对原型的记忆,必须在记忆的支持下完成,因此这也意味着孩子具备了很好的回忆能力。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模仿会成为孩子记忆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进行主动的、有意识的模仿。

给父母的建议

加深孩子的印象,促进回忆,发展记忆。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夸张的语调或肢体动作,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孩子呈现整个故事中的重要情节,给他留下回忆的线索,帮助他形成完整的记忆。

“认一认”策略。向孩子介绍生活中的实物并且引导孩子重复。如妈妈指着天花板上的灯说,“宝宝看,这是灯”,并反复多次介绍同一个实物,帮助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记忆能力。当孩子认识了一些实物后,可以让孩子告诉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答对了要鼓励孩子,答错了要耐心地再告诉孩子,并多次示范和陈述名称。

利用亲子互动游戏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可以经常跟孩子玩“找一找”等游戏,如藏好物品让孩子找。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进行风格不同的户外活动,比如去海洋馆、野生动物园,去爬山、采摘等,新奇的环境会对孩子造成视觉、听觉、触觉等强烈的刺激,带给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受,有利于孩子动用多种感官练习和巩固记忆。

语言帮助记忆

当孩子学会说话、语言能力不断提升之后,记忆会通过语言的强化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牢固,因此此時语言是孩子记忆发展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帮助孩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的方式发展记忆。

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由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有意识认知活动的进行,儿童有意注意能力有所提高,此时父母可以通过指导和要求孩子完成任务的方式帮助孩子锻炼记忆,也可以有意识地尝试用其他方法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

给父母的建议

学会和孩子聊天。2~4岁的孩子正处在对什么都好奇的阶段,问题格外多,话也格外多,怎么回应孩子的问题,怎么和孩子对话,都是父母要学习的。父母回应孩子的语言越多、词类越丰富,给孩子的信息量越多、内容越新鲜,越能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水平,同时也越能帮助他练习记忆。甚至还可以通过巧妙提问或回问孩子的方式,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记忆。

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情绪体验。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从事他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发挥潜能并加以引导,提高他的专注力和探索能力,这也有利于加强孩子记忆效果。比如在旅行结束后,引导孩子讲述经历,一起制作一本旅行绘本;从海洋馆回来后,用橡皮泥捏出看到的各种鱼和海狮、海豚等,这样的活动孩子既有兴趣,又能很好地锻炼他的记忆。

记忆混淆很正常

相比前面的几年,这个阶段的孩子发展到了运算思维阶段,能够以更加抽象的方式进行记忆了,但他还是会受到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认为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特征就是正确的,所以会出现记忆混淆、记忆不精确的情况,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比如在学习数字和字母时分不清楚数字3和字母M,混淆有相似结构的汉字比如团和园,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以及大脑逐渐发育成熟,理解能力增强后,孩子记忆的精确性也会不断提高。

给父母的建议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意义识记能力。学前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不足,主要以机械识记为主。但在孩子机械记忆的基础上,父母也要注重对所记忆内容意义的讲解,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如教孩子数数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让他从1数到10,而是让他数一数桌子上有几根香蕉、家里有几个成员等。

选择科学的、适当数量的识记材料。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也会影响记忆的效果。识记的任务越多,孩子越容易遗忘,识记的材料越相似,孩子越容易混淆。父母在布置给孩子记忆任务时,要注意安排适当的记忆容量和记忆内容,比如,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挑一些关键人物不是太多、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故事,等孩子熟悉了之后再逐渐增加阅读的难度;让孩子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一次性地引入3~4种颜色或者新工具,让他慢慢探索。

猜你喜欢
记忆力玩具宝宝
你的记忆力好吗
非凡的记忆力等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超强记忆力
测测你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