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周流”理论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效果及症状转归分析

2019-12-02 07:42彭景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7期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理论

彭景钦

【摘要】 目的 观察“一气周流”理论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症状转归情况。方法 60例

过敏性鼻炎患者, 均给予沈英森教授根据“一气周流”理论自拟的经验方“敏宁方”加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鼻炎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痊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治疗后, 患者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分别为(1.09±0.67)、(1.12±1.02)、(1.25±1.06)、(1.43±1.01)、(4.89±0.87)分, 均低于治疗前的(2.34±0.57)、(2.47±0.64)、(5.54±0.60)、(2.27±0.68)、(12.62±0.68)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口苦、口干不适3例, 咽痒、轻微咳嗽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患者未经特殊处理, 停药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退, 未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后3个月时, 无复发病例, 复发率为0;治疗后6个月时, 有1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67%(1/60)。结论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采用“一气周流”理论, 可明显缓解症状, 优化疗效, 且过程相对安全可靠, 降低复发率,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一气周流”理论;敏宁方;症状转归;效果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063

过敏性鼻炎为临床中一类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鼻黏膜反应性增高是本病的主要特点, 患者临床症状以鼻塞、流涕与鼻痒等为主, 本病病程漫长, 且久治不愈, 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质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急需予以有效的治疗。国内有研究人员认为[1], 土湿胃逆、浊气堵塞造成肺气不降, 一气无法正常周转流通, 是鼻部疾病的始源。临床可结合“运中利湿、疏通一气周流道路”的原理治疗过敏性鼻炎。作者采用沈英森教授自拟经验方“敏宁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 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 女34例;年龄17~66岁, 平均年龄(40.74±8.43)岁;病程6个月~7年, 平均病程(3.87±1.42)年。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经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2015年版诊治指南中过敏性鼻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合并不同程度的喷嚏、流涕等症状;③对本次研究自愿参与。

1. 2. 2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不全;②近期(2周内)接受他类抗过敏药物治疗;③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④妊娠与哺乳期者。

1. 3 方法 60例患者均给予沈英森教授根据“一气周流”理论自拟的经验方“敏宁方”加减治疗。敏宁方方剂构成:黄芪20 g, 茯苓、白芍、丹参、连翘各15 g, 白术、陈皮、辛夷(包煎)、苍耳子(包煎)、防风各10 g, 薄荷(后下)、甘草各5 g。10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疗效 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 喷嚏、鼻塞等症状完全消除, 鼻镜检查提示鼻黏膜肿胀、鼻甲肿大等基本恢复正常, 且>3个月症状无复发;显效:治疗后, 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鼻镜检查提示鼻黏膜水肿消失, 鼻甲肿大缓解, 疾病发作频次降低;有效:治疗后以上症状有所好转, 但鼻镜检查发现黏膜水肿、鼻甲肿大症状依旧存在;无效:不满足以上评价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症状积分 判定标准:偶有鼻痒, 主动吸气时出现鼻塞, 擤鼻<4次/d, 喷嚏连续3~5个/次, 各计1分;鼻痒时存在可耐受的蚁行感, 间断性自感有鼻塞, 擤鼻5~9次/d,

喷嚏连续6~10个/次, 各计2分;鼻痒时伴有不可耐受的蚁行感, 鼻塞严重需用口呼吸, 擤鼻≥10次/d, 喷嚏连续≥11个/次, 各计3分。总分越高, 症状越严重。

1. 4. 3 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4 治疗后3、6个月时的复发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疗效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痊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

2. 2 症状积分 治疗后, 患者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口苦、口干不适3例, 咽痒、轻微咳嗽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5/60)。患者未经特殊处理, 停药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退, 未影响治疗效果。

2. 4 复发情况 治疗后3个月时, 无复发病例, 复发率为0(0/60);治疗后6个月时, 有1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67%(1/60)。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为门诊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最近几年国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勢, 普遍认为其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在发病群体方面, 儿童与青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 因为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及表现与感冒极为相似, 故此大部分患者通常在短期内缺乏主动就诊意识。针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临床学者多认为其和鼻部与机体免疫力异常相关, 但针对具体发病机制, 国内外临床尚未做出统一定论[2]。对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 临床多提倡增强患者对过敏原抵抗能力的治疗思路。

在祖国中医领域中, 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的范畴, 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卫表不固被认为是本病的诱发机制。患者在寒冷气候、外部邪气侵入时造成阳气无法泻越, 肺气运输不畅、鼻窍壅塞, 因此产生喷嚏。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国人过敏性鼻炎患者高达1000万, 本病已被列入至全球性健康问题的行列中。清代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建设了一个中土翰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生理结构模式、其中肺的开口在鼻, 太阴湿化主导六气从化。本次研究中, 在应用敏宁方治疗过敏性鼻炎时, 遵照促进机体中土转运枢纽恢复的原则, 方剂中的黄芪、白术、茯苓与陈皮等联合应用, 发挥固运中土、渗利湿气的作用, 其中陈皮能阻断胃气上行过程;防风、薄荷、白芍共奏润升肝木的作用, 连翘有清泻心火的功能;辛夷属于肺、胃经, 能宣通鼻窍;苍耳子有驱散风寒、通鼻窍、祛除风湿、缓解疼痛等作用[3, 4]。

以上各味中草药联合应用, 对机体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治疗期间可以结合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调整药材用量。此外, 过敏性鼻炎易反复发作, 病程较为漫长, 平常在寒、冷等刺激作用下, 发作可能性明显增加, 临床中单纯实证或虚证患者较为罕见。鼻病发作实虚共存, 故此中医应遵照补泻兼施的治疗原则。而应用“一气周流”理论自配的中药方剂中, 茯苓味甘淡且平, 健脾利水黄芪味甘、性温, 甘温补中, 入肺脾二经, 专补脾肺之气,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物;白术味苦甘而温, 归脾胃经, 苦能燥湿、甘能补脾;连翘味寒, 作用于清心火;辛夷性温, 入肺经, 可驱散风寒、通鼻窍;甘草味甘补中, 可调和诸药[5]。

综上所述,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采用“一气周流”理论, 给予患者敏宁方治疗, 可明显缓解症状, 优化疗效, 且过程相对安全可靠, 复发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丽, 贺严, 高健生. 三伏贴配合川椒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 24(10):1465-1466, 1483.

[2] 覃佳佳.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20):2859-2860.

[3] 崔德华, 廖星, 张惠敏, 等. 口服中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8,

26(3):231-237.

[4] 殷贝, 李佑生, 陈玲玲, 等. 沈英森应用“一气周流”理论治疗过敏性鼻炎. 中医杂志, 2018, 59(15):17-19.

[5] 高嘉良, 陳光, 王阶. 方证相应理论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与研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2(6):858-861.

[收稿日期:2019-03-18]

猜你喜欢
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自拟益气除鼽汤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分析
试论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