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食是国之大计,民之大事,既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工业和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原料,同时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物资。由于粮食的特殊性,当今各国把粮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它不仅关系到人民温饱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地位。本文重点分析贸易壁垒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及中国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粮食安全;贸易壁垒;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
1 世界粮食供求和中国粮食的现状分析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位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自1981年开始,每年的10月16日确定为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编制的《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近年来世界饥饿人数长期下降后近年有所增加。全世界近1/9的人口,约8.21亿人口处于粮食短缺。《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预测,全世界食物不足发生率长达十年的下降已经结束,并可能发生逆转。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冲突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世界许多区域发生恶劣气候事件,经济下滑,影响了和平环境的形成,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形势。世界粮农组织最新估计数据显示,全世界人口中食物不足的比例,已连续两年增长,2017年达到10.9%。亚洲是全世界粮食不足人口最多的区域,东南亚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西亚由于武装冲突的影响,粮食供给和价格受到影响。非洲仍是粮食不足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受影响人口接近总人口的21%,撒哈拉以南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人口面临长期粮食匮乏。南美粮食不足发生率较低,但情况也在恶化,由2014年的4.7%增长到2017年的5%。纵观上述变化,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引发各国家和地区的关注。
中国做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新兴的经济体,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的21%,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粮大国,但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和消费国。每年进口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粮食,如:2017年中国进口粮食总量为1.1亿吨,自给率整体为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因此,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采取的战略应在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同时,适度依靠进口,应对粮食缺口。只有两者统筹兼顾,才能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本文将从贸易壁垒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2 粮食贸易壁垒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
2.1 贸易壁垒的定义
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包括以关税为手段的关税壁垒和以关税外的措施为手段的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有两大种类:即:直接的非关税壁垒和间接的非关税壁垒。直接的非关税壁垒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海关手续或通过外汇管制,间接地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措施有:实行外汇管制,对进口货征收国内税,制定购买国货和限制外国货的条例,复杂的海关手续,繁琐的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包装装潢标准等。贸易壁垒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或者是作为对其他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报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关税的降低,中国粮食产品面临的关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但非关税壁垒日益突显,尤其是以粮食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环保要求、农药留存等贸易限制,制约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贸易份额。
2.2 产生原因
(1)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利益的保护。发达国家依靠其在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制定苛刻的认证制度和技术标准,保护其粮食大国的优势地位,操作国际粮食市场,控制国际粮食价格,占据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绝对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
(2)中国粮食产业结构单一,粮食产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农产品深加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
(3)中国缺乏有效的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技术体系标准偏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质量安全指标少,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这些因素均导致中国粮食的标准体系不能与国际接轨和对标。
3 粮食贸易壁垒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确保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地位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统筹处理好粮食自给率和对外依存度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粮食贸易壁垒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力。粮食贸易壁垒对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有以下三点影响:
(1)欧美、日本等国家通过在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动植物检疫等方面设置复杂苛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约和削弱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影响中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高贸易壁垒成为制约中国粮食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
(2)由于欧美等国家在技术、质量、卫生、包装等方面设置严格的标准体系,中国粮食产品要达到其标准,需要增加大量成本投入,使得农产品价格提升,竞争力下降,减少贸易机会。
(3)由于中國客观上很难实现所有农产品完全自给自足,当前老百姓对于食用油、精加工食品等的需求仍然很大程度需要进口,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对中国粮食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4 中国面对贸易壁垒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国家间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应对贸易壁垒产生的影响,是各个国家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和国内粮食市场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生产、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中国需要统筹兼顾国内外粮食市场间的均衡,主要立足国内市场、适度依靠进出口解决缺口。既要保持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保护国内粮农的利益,也要合理利用贸易政策,解决国内粮食市场的短板。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标准和贸易规则制定,努力建立自由、平等的粮食贸易体系,打破发达国家对粮食的垄断和贸易壁垒,增强中国参与粮食的定价权和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稳定世界粮食市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
(1)保持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解决好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产品贸易新格局,推动建立农业支持保护新机制,积极推动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当前中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标准,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改进短板。必须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不动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行粮食生产方式转变、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库存设施和收储方式改进,推动粮食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2019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低质低效区水稻、小麦种植面积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得以巩固。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将实现较快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增长,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中有增,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继续增加。中国开始调整粮食产业布局并见到一定成效。
(2)改善内外部贸易环境,促进开拓农产品贸易新空间,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农业贸易促进新平台。
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好国际市场,合理把握好粮食进口的“度”,推动相关产业融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标准和贸易规则制定,增强我国粮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建成粮食贸易的新平台。
(3)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转型升级,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标,提升国际竞争力,突破贸易壁垒的封锁。
加大农业资金和技术投入,特别是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通过杂交水稻技术增加产量,农业科技的发展极大增强了中国粮食的安全性。农业耕作技术对粮食产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温棚、地膜、无土栽培、滴灌等技术的推广,不仅改善和增加了农业用地,而且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品种。
升级粮食深加工工艺,开发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拓展粮食加工领域,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与国际技术标准体系对标,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增加比较优势,扩大粮食出口。
收稿日期:2019-07-26
作者简介:王梦蕾,女,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