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9-12-02 12:56许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9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临床效果护理

许建

【摘要】 目的 分析對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中暑患者, 依照就诊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护理后, 68例患者除3例院前死亡外(其中对照组2例, 观察组1例), 全部救治成功。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7%(32/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26/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H分别为(75±6)次/min、(22±4)次/min、(38.9±6.7)mm Hg (1 mm Hg=0.133 kPa)、(79.3±2.5)mm Hg及(7.37±0.05),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0±8)次/min、(29±4)次/min、(51.3±4.5)mm Hg、(74.6±1.3)mm Hg及(7.30±0.0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暑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症状转归,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暑;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救治护理;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first aid an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eat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68 heatstrok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first aid and nurs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rescue success statu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after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all the 68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except for 3 pre-hospital deaths (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 c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as 96.97%(32/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a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81.25%(26/3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heart rate, respiratory rat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 and pH were (75±6) times/min, (22±4) times/min, (38.9±6.7) mm Hg (1 mm Hg=0.133 kPa), (79.3±2.5) mm Hg and (7.37±0.05)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ose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100±8) times/min, (29±4) times/min, (51.3±4.5) mm Hg, (74.6±1.3) mm Hg and (7.30±0.0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first aid and nursing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heat stroke patients, and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ymptom outcome.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at stroke; Pre-hospital first aid; Nursing; In-hospital first aid and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近几年随着全世界气温变暖, 中暑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夏季为中暑高发季节, 所谓中暑, 主要指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劳作引发的机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随之下降,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包含高热、皮肤干燥等[1]。倘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对中暑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急救, 将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在对患者抢救过程中, 利用有效方式降低患者体温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分析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 本文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中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开展了行之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中暑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存在无汗、皮肤温度上升等症状。其中男41例, 女27例;年龄26.34~77.56岁, 平均年龄(51.35±8.74)岁;体温39.8~41.1℃, 存在昏迷史;户外作业40例、车间工厂10例、家庭18例。依照就诊次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即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出诊, 结合常规模式实施一系列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院前急救护理

1. 2. 1. 1 病情判断 院内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全面询问目击者关于患者发病前的相关情况, 如患者在发病前是否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劳作, 是否出现了耳鸣、口渴及突发性头晕等症状, 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呕吐、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等不良情况。结合上述情况,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开展初步性诊断。在院内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前应当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开展初步抢救措施, 具体方式:①将患者移送到阴凉处, 让其平躺。若条件允许, 可以将其转移到20~25℃空调房内, 并利用电风扇对其实施降温。②使用浸湿后的毛巾敷于患者额部。同时解开患者衣服, 让其能够安静的休息。对于合并呕吐症状的患者, 可将患者头部固定在一侧, 以免造成误吸现象[2]。对于不存在呕吐、神志清晰的患者, 可以让其饮用含盐饮料。等到院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 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加以监测, 同时查看患者的自身情况。并对患者机体重要器官功能以及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评价, 作为患者初步诊断资料。

1. 2. 1. 2 补充体液 对于轻症中暑或先兆性中暑的患者, 可让其服用藿香正气液以及4℃的0.9% 氯化钠溶液, 而意识不清的热射病(重症中暑)患者, 应立即开放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补液。因为中暑大量出汗, 必须给患者补充盐分和水分。即使出现虚脱后已经苏醒的患者, 也应将其送至医院开展进一步治疗。尽量不要让患者直立行走。对于肌肉痙挛严重的患者, 可以利用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 对其缓慢静脉注射治疗。

1. 2. 1. 3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因为重症中暑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意识障碍, 因而无法有效排出分泌物及呕吐物。患者极易出现窒息及误吸现象。对于这种情况, 医务人员应当叮嘱患者平卧, 同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 以便第一时间清除患者鼻腔以及口腔内的异物, 保持呼吸道畅通。

1. 2. 1. 4 降低患者中心体温 患者在救护车内时间相对较短, 因此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给患者降温。有效而迅速的降温措施包括环境降温、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 必要时可辅助药物。具体方法:将急救车中的温度调低, 降低环境温度, 利用冰帽对患者开展头部降温, 可以在患者的颈静脉以及股静脉处放置冰袋(在为患者使用冰袋降温过程中, 应当注意预防冻伤皮肤)。对于在降温过程中发生抽搐或寒战的患者, 可肌内注射具有肌肉松弛功能的药物及抑制神经药物, 以全面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1. 2. 2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1. 2. 2. 1 使患者保持有效的呼吸, 继续为其进行降温治疗

①患者在入院后可以使用吸引器, 清除患者鼻腔及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继续为患者吸氧, 对于出现呼吸功能困难的患者, 可实施气管插管以全面解除患者存在的呼吸道梗阻症状。②为患者进行体表降温。将室内气温调整到20~25℃, 并在其头部大静脉位置放置冰袋。另外也要使用32~34℃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以及100~200 ml冷水, 使用离心的方法擦拭患者的背部和四肢。③为患者进行体内降温。将温度为4℃的1000 ml 浓度为10%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注入到患者胃内, 后使用4℃的200 ml的冰生理盐水加入剂量为0.5 ml氨基比林对患者开展灌肠处置。对于不耐受者, 可以使用水合氯醛加冰盐水实施低压灌肠降温处理。④针对高温持续不退者, 可以使用药物降温。详细方案:哌替啶25 mg+氯丙嗪8 mg+异丙嗪8 mg缓慢静脉滴注。倘若患者的血压下降, 应当酌情减量或停止药物供给。另外也可给予20 mg地塞米松用于辅助性治疗。中暑患者常见降温药物有柴胡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消炎痛栓。

1. 2. 2. 2 对患者开展各类辅助性检查 全面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失衡现象, 检查受试者血常规检查结果, 进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2. 2. 3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中暑为突发事件, 患者对此缺少心理准备, 因此在治疗时极易出现程度不一的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于这种情况, 急救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沟通, 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和相关情况, 以方便配合救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定, 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及干预后血气分析指标(pH、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抢救成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 68例患者除3例院前死亡外(其中对照组2例, 观察组1例), 全部救治成功。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7%(32/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26/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PaO2及pH分别为(75±6)次/min、(22±4)次/min、(38.9±6.7)mm Hg、(79.3±2.5)mm Hg及(7.37±0.05),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0±8)次/min、(29±4)次/min、(51.3±4.5)mm Hg、(74.6±1.3)mm Hg及(7.30±0.0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暑为临床常见疾病。因为夏季持续性高温, 人们在户外活动或劳动中会出现应激机制失代偿现象。倘若中暑后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 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说明的是, 热射病为中暑类疾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主要因为高温环境所导致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失衡以及汗腺功能衰竭为特点的综合类疾病。无汗、昏迷、高热为此类疾病的主要表现。发病后, 患者的脏器往往受损, 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3-5]。当处于高温环境时, 相关人员应事先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或劳作。而对于出现先兆中暑的患者, 应当在第一时间将其移置到通风处, 同时可以通过空调及电风扇等进行降温, 叮嘱患者口服盐开水预防疾病加重[3]。

相关文献证实, 在对中暑患者开展院前急救过程中, 第一时间降低其体表温度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6]。倘若患者的体温太高, 就会引起脑细胞死亡, 进而引发脑疝及脑水肿等不良病症。如果情况严重, 患者还会出现意识丧失、惊厥等不良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利用有效方式积极清理呼吸道, 保护肾脏安全及有效预防肾功能衰竭, 均为中暑患者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且绝大部分患者在清醒后会出现惊慌、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7]。对于这种情况, 院内医护人员在对其开展护理过程中应当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避免其出现不良情绪事件, 进而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也要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宣教, 利用此法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值得说明的是, 在炎热的夏季切记不能长时间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体育运动以及工作。在必要时应当注意补充含盐水分, 以防发生中暑。

本文统计的3例院前死亡患者均为老年患者,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 出现症状后未及时就医, 亦未给予降温处理, 自行在家中休息后, 第2天发现呼之不应, 待急救人员赶到发现已经院前死亡。重症中暑患者因体液大量丢失, 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出现脑水肿、组织器官损伤, 甚至会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等, 即使经监护室积极治疗后, 仍有相当病例死亡[4]。本组实验表明:护理后, 观察组的pH、心率、呼吸頻率、PaO2以及PaC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开展此项护理, 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从中暑疾病的院前急救要点来讲, 医务人员应当结合患者具体发病特征开展院前诊断和急救处理, 并实现早期快速降温、快速扩容、全面支持脏器功能, 为患者后续入院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 对中暑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 吴燕娟, 许芳. 25例野外训练所致的劳力性热射病的院前急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7):159-160.

[2] 姚成洲, 孙明, 吴超, 等 . 冰毯在院前急救中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应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 2(18):147-148.

[3] 孙多振. 急性热射病的院前急救体会.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4):151-152.

[4] 侯斌, 濮雪华, 缪小莉. 重症中暑患者救治体会.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2):194-195.

[5] 华金凤. 观察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80):285.

[6] 宋丹. 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5(8):74-75.

[7] 杨娟, 孙邦旭. 62例中暑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5):441-442.

[收稿日期:2019-05-05]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临床效果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