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2019-12-02 10:27金连生陈晨
价值工程 2019年30期
关键词:沈阳市保护策略

金连生 陈晨

摘要:沈阳是北方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民国时期、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国工业建设强市,遗留下丰富工业遗存,在北方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伴随城市化推进,工业用地逐步被取代,地上工业遗产逐渐消失。为了传承工业文化,彰显工业文明城市特色,研究通过分析沈阳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剖析当下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普查工作缺失、法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探索保护工业遗产的途径,延续城市工业文化。

Abstract: Shenyang is a well-known cultural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in the north. It was also a strong industrial ci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and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t left behind rich industrial remains and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in the north.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land is gradually replaced,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on the ground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In order to inherit industrial culture and highlight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mportant valu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Shenyang,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census work and imperfect legal system in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explored ways to protect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continue urban industrial culture.

关键词:工业文化;城市特色;保护;策略;沈阳市

Key words: industrial culture;urban characteristics;protection;strategy;Shenyang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0-0092-02

0  引言

工业文化是沈阳市城市特色重要所在沈阳市作为国务院认定并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清文化、民国文化、工业文化三大核心文化体系。

晚晴及民国时期,沈阳由于殖民统治开始近代化萌芽,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全国工业建设的重点城市,具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工业文化作为沈阳市重要文化价值之一,是沈阳市重要的城市象征,工业遗产作为承载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是沈阳市乃至中国北方近代化历程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工业文化的振兴是提升沈阳市竞争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的有效手段。

1  沈阳工业文化发展脉络及工业遗产现状

1.1 沈阳工业发展历史沿革

沈阳近代化始于19世纪末期。光绪21年,沈阳在大东门建立了第一家工业企业——盛京机器局,标志着沈阳近代工业的出现。戊戌变法后沈阳近代化有了较快的发展,沈阳金融业步入现代化。20世纪初,铁路、电话、电报等开始在沈阳出现,沈阳经济功能日益突出。

纵观沈阳工业史,以1912年辛亥革命为起点,沈阳开始半殖民地化历程,其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

晚清及民国时期(近代):外国资本输出办厂开启工业近代化;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主要建设大东工业区。

新中国时期(现代):建国初期,为支援国家建设,沈阳形成以能源、原材料与机械加工为首的重工业体系。在此期间,铁西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成立“共和国的装备制造部”。

老工业基地振兴时期(当代):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沈阳工业优化升级,东搬西建,老城区工业逐步置换新功能。

1.2 沈阳工业遗产现状概况

沈阳市目前存在3大工业遗产群片区,分别是大东区工业遗产群、铁西区工业遗产群、三台子工业遗产群,分别为军阀割据时期的民族工业遗产、建国初期工业遗产、新时期工业遗产。根据《下塔吉尔宪章》关于工业遗产的定义进行筛选,确定工业遗产名录49处(其中14处为文物保护单位,34处为不可移动文物,1处为第一批历史建筑),其中工业类遗产占57%(如盛京机械局旧址),交通及水利类占22%(如奉海站旧址)。

2  沈阳工业遗产保护面临问题

2.1 工业遗产保护法制体系不健全,保护工作缺乏有力法律依据

2012年,结合新一轮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次纳入工业遗产的保护环节,同年划定公布14片工业遗产拟保护范围,占地5.46km2,具有一定刚性控制作用。但在工业遗产专项认定、保护管理相关事宜的法制依据仍属空白,沈阳急需就工业遗产保护与管理出台相应法规政策,为遗产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2.2 工业遗产缺乏法定化认定体系,保护界定缺失

沈阳市工业遗产缺乏法律认定的保护体系,目前依据沈阳现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将部分工业遗产列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或三普名录中不可移动文物(如满洲农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厂旧址等)。沈阳市尚未建立明确的工业遗产登记制度,导致遗产随时可能被毁坏甚至拆除。建立工业遗产认定体系十分必要。

2.3 现有工业遗产评估体系缺失,价值研究有待深入

沈阳缺乏针对工业遗产的科学价值评估,其核心价值包括科技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需要全面研究。科学价值重点针对其生产线、附属设施、厂房建筑等展开,包括生产工艺、企业文化等非物质领域。基于评估结论,确定遗产保护分类等级,划定保护措施及遗产改造行为的可操作范围。

2.4 尚未编制全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相关法定控制缺失

工业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必要的保护规划,针对价值较高的生产线保护,及建筑构造方式、地块容积率、以及建筑样式等提出刚性管控要求,针对遗产厂区环境,建筑主体风格、色彩等提出弹性引导内容。工业遗产自身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需要充分考虑合理的改造再利用模式,对更新行为提出规范性引导要求。

3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探索遗产实施策略

3.1 完善名城体系中的工业遗产板块,逐层引导、科学分类

目前,沈阳的名城体系将工业遗产按照工业建构筑物、仓储建筑等划分为两个级别。目前做法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保护层级的不完善、以及保护要素的不全面等。建议完善名城体系下工业遗产的保护板块,针对相应层级提出对应的分类标准以及保护策略。

科学保护现存三片区工业遗产群,合理划定保护区紫线范围,同时提出保护空间格局、景观环境、建筑遗产的具体保护要求,针对具体遗产单体划定保护分区,如:禁止建设区、可改造区等。列举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等评估要求,建立工业遗产的普查及登记标准,为开展全市工业遗产普查奠定基础。

3.2 建立保护规划,确定保护分级,分类提出保护策略

系统确立全市范围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明确工业遗产分布情况并建立保护策略。以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及其他疑似文物为基础,如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旧址(一)、已公布为历史建筑的满洲农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厂旧址及未明确保护身份的东北制药厂等,初步遴选出工业遗产备选名录。

通过对备选名录中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估,进而合理对遗产进行保护分类。重点以工业遗产特有的、核心的科技价值为首,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其他为辅,科学评估,并以此建立遗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级别。针对复杂的厂区型遗产点,划分核心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等,做到合理分级、有序保护。

建立刚性保护策略,分析确定价值较高的核心技术生产线、建筑结构、厂区格局等要素展开强制保护,对于价值一般的建构筑物、景观环境等进行弹性引导控制,严守保护核心价值底线,并鼓励工业遗产改造行为,为灵活利用遗产预留发挥空间。

3.3 完善工业遗产分级登记制度,健全制度保障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工业遗产相关认定办法,指导工业遗产法定化保护,填补法规管理空白。以保护规划为手段开展评估及研究,提供备选名录,进而推动工业遗产登记名录公布,确定法定的保护工业遗产身份。

明确提出名录内工业遗产改造管理条文,针对重点保护的遗产点编制保护规划,进一步保护其核心价值;对于一般遗产点,如欲进行大规模改造行为,须进行合理论证,并编写论证报告。考虑到部分工业遗产为多重保护身份,则要求改造行为须遵循所涉及的保护管理规定、认定办法的最严格条款执行。针对遗产的重大改造行为采取专家论证制度,通过公示等一系列法定程序规范化。

3.4 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广泛调动相关领域烦人热心人士、以及高校科研力量的积极性,针对疑似工业遗产举荐、违规改造、遗产破坏、年久失修等问题广泛探讨,开通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充分调动公众力量,自下而上的对遗产保护问题实时关注。通过专业委员会举办讲座、参观考察等活动,如在沈阳市铁西区1905创意产业园举办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讲座,推广保护理念,扩大工业遗产保护的影响力,共同为工業遗产保护献计献策。

4  结语

沈阳市作为我国北方近现代工业城市,工业文明是其辉煌的象征和闪亮的代名词,凸显城市特色,传承工业文化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合理保护现存工业遗产、挖掘沈阳工业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沈阳经历了铁西区土地腾挪、置换资产,以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历史时期,对于现存的工业遗产更显得弥足珍贵。目前沈阳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遗产普查、价值评估等基础工作尚未全面开展。

本文以研究课题《以文化促发展,以特色塑形象——基于文化振兴手段提升沈阳市竞争力塑造新形象的对策研究》为基础,深化探讨了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的策略,就健全法制体系、填补保护规划、制定登记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加以论述。在旧城更新为主旋律的近期,科学保护工业遗产、发挥其核心价值,以文化振兴为手段,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英魁,李晓宇,李政来,等.历史文化资源引领下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沈阳关东文化发掘及其资源开发研究[C]. 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

[2]金连生,陈晨.沈阳市工业遗产普查及保护策略研究[J].工业建筑,2016,04.

[3]陈晨,吴秉澄,李宏轩,金连生.延续城市文化,完善名城体系——沈阳市名城保护体系构建探讨[C].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7,9.

[4]李静.加强辽宁工业文化遗产再利用,打造城市特色文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02):287-288.

猜你喜欢
沈阳市保护策略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