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阳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过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一直以来受到无数教育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肯定和重视,是历经考验的不变真理,也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管理思想大师杜威就曾提出:学校就如一个社会雏形,它既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体现着社会生活的过程。在他看来,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通过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学校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应注重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而过于严格而苛刻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自由。为充分体现民主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一、高中学校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积极意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并主张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施教育管理,这是对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大力推崇。该教育管理民主化理念提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信任教师,信任学生,尽可能地給予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倡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学会自立和自我负责,以培养他们完整而独立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中学校应该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学校管理层应多开展集体协商,与教师互相沟通,增进理解,耐心倾听富有建设性的教育管理建议,营造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如此一来有利于各工作者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地反映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个人的真知灼见与他人分享,提出意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避免自上而下向教师发号施令,使得教育管理过于机械化、死板而不灵活。事实证明,越是富有人情味和民主氛围的管理模式,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关系就越融洽,大家的满足感和获得感越强,教学的效率也随之上升,并积极带动学生的自觉学习和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推动教育不断朝前发展。
二、当前高中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教育应积极注重培养学生完整而独立的人格。而现今不少高中学校由于过度追求高考成绩,太过注重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和答题技巧,把高考成绩的好坏和重本上线率作为评判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唯一准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不受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只围绕着高考而运转,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这一初衷。事实上,良好的教育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让学生在和谐、愉悦、温馨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与他人探讨交流并协同合作。通过引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有利于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民主氛围,尊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促进人的身心和思想的健康成长,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探索民主教育管理思想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于民主教育管理思想下的高中学校教育应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核心,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思想、个性的培养,既要避免采用权威式的管理和惩戒手段压制学生独特的成长自由,也要避免“放羊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放任不管。学校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1. 开展民主协商的学校管理模式,监督和落实相关责任义务
对高中学校的教育管理要避免命令式的强制手段,校长不能仅仅充当传达上级要求的“扩音器”,学校的管理工作也不能由一人独断专行,而是要避免管理工作官僚化。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校长应该积极引入民主的管理思想,虚心倾听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组建学校管理委员会等形式,与学校各层行政人员和教师代表平等协商,再通过民主表决的形式争取大多数参与者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上层领导应该适当下放手中的权力,赋予各代表平等的参与权和发言权,促进民主团体形成对校内管理的共同监督。在这样的氛围下,认真解读相关教育政策,因地制宜落实到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中去。
2. 注重发挥教师代表大会和学生会的作用,开展自主管理和自我监督
教师作为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者和主要的参与者,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在各项工作的前线阵地上发挥着骨干的作用。面对着纷繁芜杂的学校日常事务,教师需要经常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效果也有最直接的认识。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定期举行教师代表大会开展民主协商推进事务公开,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并增进相互理解,以民主表决的形式获取多数人的支持,不断完善民主教育管理制度的确立。同时,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还应该重视学生会的培养,落实民主选举和人员考核制度,尊重学生集体的诉求和期盼,积极指导相关成员有效开展校园社团工作,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利益主体机构,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氛围。此外,还应该定期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形成教育者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促使相关问题得以合理解决,并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和公民意识。
3. 构建民主的教育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民主教育应该是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一个完整过程。我们应该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实施宽松和谐的教育管理制度,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帮助他们去思考自己的概念而不是只会服从管理者的命令和要求。因此,学校要构建师生间平等友爱、互相尊重的管理氛围,教育管理者要多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合理诉求,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特点。学生在文明和谐平等对话的氛围下更能够展现自我才华,施展自我才能,谋求自我发展。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实际管理经验之后,我们还应该让他们也适当地参与到一些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赋予每一个参与者平等的权利,使他们积极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
民主教育管理模式在我国尚未能真正推广开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现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尽管如此,教育管理工作者仍应当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民主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主体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经世致用的知识和技能,最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