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事业同心圆中互补型交互关系营造

2019-12-02 00:49赵文聘
关键词:民办力量主体

赵文聘

一、引言

国内福利社会化实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政部于1983年提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思路,主张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渠道,共同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1994年在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民政部明确将“福利社会化”概念引入相关文件,提出要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福利社会化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2005年民政部发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福利社会化”是发展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社会事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中,福利多元、福利社会化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就我国福利社会化十几年的实践来看,社会事业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没有形成,社会化效果并不理想,社会化局面并未形成。(1)余长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民政事业新发展》,《中国民政》2008年12期,第35页。而且,从近几年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广西两起幼儿园虐童案、北京红黄蓝虐童猥亵事件、上海私立学校变质食品事件等来看,社会事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中社会力量仍然在责任意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暴露问题,社会力量的公信力仍然不高,政府、社会力量、公众等社会事业主体之间信任程度较低,良性互动关系未能形成,已成为制约社会事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事业各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福利国家危机之后,西方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探索社会事业各方主体的角色定位,认为国家在提供福利上的确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绝不是对福利的垄断,社会福利来源应当多元化,需要家庭、市场和国家三个部门共同提供。(2)R. Rose, “Common Goals but Different Roles: The State’s Contribution to the Welfare Mix”, The Welfare State East and West, R. Rose & R. Shirtor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13-14.约翰逊(Johnson)在罗斯(Rose)提出的三元组合中加进了志愿机构,认为志愿机构也能提供部分社会福利。(3)N. Johnson, 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Pluralism, Brighton: Wheatsheaf, 1987, p.56.但理论界也认识到:由于志愿组织的志愿性质和低工资政策不能吸引专业人才,只能以业余方式提供福利,(4)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田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33页。因而志愿组织在社会福利事业系统中难以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国外一些国家通过制度构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精巧的伙伴关系网络”,(5)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第35页。这个网络把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链接起来,形成了一种伙伴关系:政府广泛地支持、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并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或产品,社会力量发挥其专业性、灵活性,以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实现社会福利目标。这种伙伴关系无论对政府还是社会组织都很重要。政府通过伙伴关系可以向社会福利对象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福利需求,同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社会组织获取了可靠资源,获得生存空间,更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发展空间。

受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影响,国内学者如杨团指出, 福利社会化强调社会福利服务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事业,不能仅靠政府实施,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种力量。(6)杨团:《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海与香港社会福利体系比较》,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郑功成认为福利社会化通过社会福利组织的社会化和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来实现,包括官办福利机构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引导并扶持社区服务组织等方面。(7)郑功成:《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从照顾弱者到普惠全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54页。而彭华民进一步运用市场、家庭、国家三角互动的福利三角理论对中国城市新贫困社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城市新贫穷社群被社会排斥的制度因素。(8)彭华民:《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167页。曲延春则从基础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三个方面研究了城乡之间社会事业的明显差距。(9)曲延春:《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行政论坛》2017年第3期。但实际上,福利多元主义着眼点是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降低产品(服务)的价格并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目标是更低价格上的更多选择,并不能根本上解决福利目标与资本逐利等目标的冲突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理论基点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着眼点在于通过吸纳和整合更多的资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的效益最大化。我国对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讨论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分析框架。田北海等提出了一个四维分析框架,在一个由国家、市场、社区和民间社会为主体的福利多元主义的四维分析框架下,社会福利社会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福利目标由最低标准向社会质量转变,福利对象由被动受助者向能动主体转变,福利主体由独力支撑到多元合作转变,福利机制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对话型转变,以及福利政策模式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10)田北海、钟涨宝:《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福利多元主义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第48页。不难看出,这里所说的四维是福利提供的四个部门——国家、市场、社区和民间社会,显然也借用了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的话语体系。由于着眼点的不同,福利多元主义很难解释我国社会事业多元化的需求和社会事业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需要基于我国社会事业顶层设计,理解和分析社会化路径和各主体互动关系。

三、基于同心圆理念的社会事业主体关系分析框架

我国推行社会事业社会化以来,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政府单方、单向管理社会事业的模式已改变,但我国依然保留着“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双重管理体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边界尚未厘清,社会组织包括民办社会组织并未脱离行政体制,也未能获得发挥作用的足够自主空间。因为,社会福利领域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福利问题,其背后往往涉及政治及意识形态问题。一些决策部门存在“社会组织恐惧症”等认知壁垒,加之对违法犯罪事件的担忧,对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发展持有怀疑态度。(11)马俊达:《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以G省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为案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106页。但如果中国致力于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就必须使这一状况得到根本转变,(12)杨敏:《“国家—社会”的中国理念与“中国经验”的成长》,《河北学刊》2011年第2期,第125页。在政策设计、环境构建、项目设置等方面做出努力,逐步形成社会事业领域可持续的社会化格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发展理念,协同、多元、制度等要素成为社会事业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加以明确。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闪烁着鲜明的中国智慧、中国理念。

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以从同心圆理念中找到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同心圆理念:“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社会事业同心圆结构(图1)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图1 社会事业同心圆结构

首先,一致性是最重要的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事业各主体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社会事业同心圆中,各方主体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统一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社会事业同心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基本保障。政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是宪法赋予的职责,社会力量、其他主体参与社会事业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大限度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因此,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各主体之间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具有一致性的,需要形成合力机制。

其次,多样性是在一致性基础上的多样性。同心圆结构中各主体也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主体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功能是不同的。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动机主要是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公仆人”角色、保护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尽管政府参与社会事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掌控大量的资源,拥有特有的便捷的供给方式,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也并不能充分关注具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需求,以致产生社会领域的“政府失灵”或“政府不作为”。政府掌握大量社会资源,但政府在参与社会事业时可能出现“政府失灵”;非营利组织尽管适合供给社会福利,但又存在资源约束;营利组织基于逐利性,更适宜参与有利益回报的社会福利的供给等。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必然会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社会力量与社会事业参与人、社会力量与其他主体的交互关系。社会事业同心圆格局需要政府、社会等各主体在一致性前提下开展良性交互,这是社会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也才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格局。因此,分析我国社会事业社会化的路径和主体互动关系,应当基于社会事业同心圆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框架。

在分析方法上,交互通常被理解为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行为,(14)文军、易臻真:《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社会工作》2013年第6期,第3页。交互分析模式作为一种以人格结构为基础的理论,核心思想是帮助个体了解到“他自身在此刻正处于哪一种状态”,并协助个体发觉自己在做些什么。(15)N. Ellis, “The psycholinguistics of Interaction Approach”, in A. Mackey & C. Polio (eds.), Multiple Perspective on Interactio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in honor of Susan M. Gass,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p.342.交互分析的主要途径也是把人的行为纳入社会系统中去考量,通过分析个体与系统及其他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清晰个体的位置,并帮助提升个体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埃里克·柏恩(Eric Berne)总结了互补型、交叉型及隐含型三种交互关系,(16)Eric Berne,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64, pp.20-34.互补型交互关系中双方交流能够持续不断,关系是平行和开放的;交叉型交互关系是,相对方的反应并非行为主体的预期反应,交互过程往往伴随逃避、冲突甚至交互中断;隐含型交互关系是,相对方表现出来的行为虽然是行为主体期待的反应,但往往还伴随另一不能当面表达的状态,可能是背地里的或隐藏于观念中的,这种交互关系又被称为“防御关系模式”。(17)Gregor Žvelc, “Relational Schemas Theory and Transactional Analysis”, Transa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Vol. 40, NO.1(2010), p.8.交互分析理论者支持互补型交互关系,认为其他两种类型的交互关系是平等性、民主性不足的交互关系。交互分析要做的就是通过分析行为主体与系统或系统中的个体不同类型的互动关系,以准确界定行为主体所处的交互类型,进而通过干预性措施改变交互关系,促进理想类型的、以民主和平等为代表的互补型交互关系产生。(18)M. Johnson, A Philosoph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45.原来交互分析理论很少被用于社会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分析,但随着交互分析中引入社会系统理论、团体动力学等理论后,交互分析也逐渐应用于分析社会中的组织和组织关系。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是可以自身实现的有机整体,它具有各种需要或功能, 这些需要或功能必须由社会的各个部分来满足。(19)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 Parsons)、霍曼斯(George C. Homans)为代表的社会系统理论者,将社会整体看作一个由不同的互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20)文军、易臻真:《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第4页。有效的行动系统需要满足适应(A)、目标实现(G)、整合(I)和模式维持(L)这四种功能必要条件,系统必须能够协调系统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持系统的均衡稳定和秩序。(21)汪和建:《社会系统分析模型马克思与帕森斯的比较》,《社会学研究》1992年第1期,第52页。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任何子系统在社会整体中都是具有相应功能并发挥独特作用的,可以从各子系统之间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在整体内部功能分配、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来分析各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对整体的影响。结构功能主义提供了分析社会单元交互关系的视角和框架,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子系统的交互关系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整体社会系统会利用其自身功能和调整来自动维持整合和稳定。帕森斯用紧张概念形容系统内部不良交互关系,不良交互关系带来的过量的输出(或输入)有可能改变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的关系,(22)汪和建:《社会系统分析模型马克思与帕森斯的比较》,第56页。进而带来社会变迁。

因此,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维护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最低限度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2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需要结合社会整体发展目标和系统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而不断优化的关系和结构才能促进功能的发挥。本文尝试依据社会事业同心圆理念,利用交互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事业社会化格局中各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以期对构建社会事业同心圆中各主体良性交互关系的策略得出清晰认知,进而充分发挥同心圆中各主体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最大功效。

四、我国社会事业多样性中主体交互关系分析

1.社会力量与政府部门间的隐含型交互关系

社会事业中社会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办社会组织。从总体上说,我国民办社会组织的能力从数量和质量来衡量都并不高。民政部2012—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70.2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763.7万人。从数量上看,社会组织总量并不多,而直接从事各类社会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只有27.1万个,更少。从人数上看,社会组织全部从业人员仅为事业单位总人数的五分之一。按单位平均人数看,全国事业单位的平均人数约为23.8人/单位,而社会组织仅为12.3人/单位。(24)关信平:《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第84页。我国民办社会组织的整体规模和单个规模都明显弱于事业单位,我国民办社会组织缺乏规模效应。由于从业人员少、资源少,单个组织的服务能力不高,加之发展较晚,我国社会力量办的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和分工体系也并不健全,自我规制能力弱,(25)崔开云:《中国社会组织自我规制失灵及其治理》,《江淮论坛》2018年第4期。进而导致我国民办社会组织平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运行效率、专业水平都相对低下。

这种境况导致社会力量与政府部门间形成了隐含型交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社会组织尤其是民办社会组织在实践中出现了违法违规现象,对社会组织的公信力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导致政府部门尽管表面上支持和引导民办社会组织发展,但同时更担心民办社会组织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因此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实践中,放与管的尺度本身就比较难以把握,往往政府在民办社会组织设立、社会力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方面提出相对较为严格的条件和监管、审计措施。(26)孙荣、季恒:《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的价值链分析》,《行政论坛》2017年第1期。一些措施尽管初衷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但往往束缚了社会组织活力。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尽管表面上做出的行为是政府、公众期待的行为——很多民办社会组织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方向和新的领域,但由于逐利思想、共识的缺乏、能力不足等因素,它们不愿将真实想法和意图当面表达,不愿展示真实的情况,最终,在实质上,社会力量在与政府部门的交互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政府要求、政策规定的期望行事,这更加削弱了社会力量的公信力。当前,社会力量尤其是民办社会组织不具备自主获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依然对政府存在资源依赖,(27)许文文:《集成平台与创新引擎: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治理的实践》,《江淮论坛》2017年第4期。从设立到提供社会服务、接受监督,仍主要受政府机关及其附属机构制约:政府部门根据其政策目标设置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向并匹配一定的资源予以引导,民办社会组织被动地服从或依赖政府主管部门,按照主管部门划定方向运转,去实施政府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或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尽管它们希望主动地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

这种隐含型交互关系的形成有历史传统、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更突出的影响因素是社会力量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尽管当前国内外对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在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力量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上述社会事业中民间供给主体的不规范性,尤其是如近期发生的“携程亲子园”等重大事件,更直接地显露出一些社会事业中民间供给主体在利益驱动下责任意识差、服务意识差,向政府、公众、社会福利对象欺瞒服务内容和服务过程,引发了巨大舆情,造成社会事业中民间供给主体的信誉坍塌,以及当前整个社会对社会力量的整体认可度不高,严重影响了社会事业发展。

2.社会力量与政府委托方及公众和服务对象间的交叉型交互关系

除存在上述隐含型交互关系外,社会力量与政府委托方间的交互关系还存在交叉型交互关系。政府委托方与社会力量在社会事业中都期待形成合作关系或伙伴关系,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行为并非彼此预期的反应,因此社会力量如民办社会组织与政府委托方彼此间的信任难以形成,交互过程中往往伴随逃避、冲突等。社会力量由于自身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尚难以达到政府预期。仍以民办社会组织为例,当前许多组织更多的精力是研究政府的规划、思路,尝试主动适应政府制定的发展理念和方向,但由于其参与区域乃至国家治理全局的准备不足,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不够,更倾向于承接政府交办的任务或购买的服务,(28)邹焕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责任分配与行政实体规制》,《行政论坛》2017年第6期。而这些服务政府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民办社会组织更多的是按照政府的规定和要求安排其内部的体制机制,缺乏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的主动性,缺乏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主动性。再加上民办社会组织中许多工作人员来自政府转移人员、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服务理念和方式相对创新不足,且由于控制成本等原因,民办社会组织中专职人员相对较少且工资偏低,难以吸引到高级人才。这些都导致民办社会组织很难在新思想、新理念、新的服务产品及新的服务方式等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进而在独立的调查、研究、创新与引领方面能力不足。因此,在一些政府购买项目实施过程中,民办社会组织常出现违反合同条款、政策乃至法律法规的行为,难以达到政府预期,甚至出现“公地悲剧”。(29)谢启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地悲剧”及其治理之道》,《行政论坛》2017年第5期。

另一种交叉型交互关系发生在社会力量与公众和服务对象之间。公众和服务对象也期待社会力量能够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但是由于能力不足、规范性差,很多社会力量难以得到公众和服务对象的认可。社会力量规范管理水平不高,往往引发公众和服务对象的不满。仍以民办社会组织为例,管理不规范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民办社会组织各种类型的机构并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大多数民办社会机构经营管理人员不仅在数量上不足,而且人员结构老化,导致社团活力不足,社会机构中的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对一些损害机构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缺乏制约机制。二是一些民办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并没有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党建、人事、会员、印章、档案、资产、外事、会议、业务活动、民主决策、重大事项报告等各种制度。三是一些民办社会组织会计基础薄弱,没有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章程制度管理财务,部分票据不符合规定,会计科目设立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四是一些民办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由于生存压力较大,其经营方向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在人才队伍方面投入资金和精力都较小,雇用人员多以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为主,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不高,民办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留不住人才,导致其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能力不足,缺少专业化培训与指导。

上述交叉型交互关系最突出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力量能力不足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逐渐发展出一些在行政关系上对党政部门的依附关系大大减弱的社会组织,但是在政府部门掌握资源分配权的制度条件下,一些社会组织为获得必要的资源,也被迫服从或主动迎合掌握资源分配权的组织、部门、个人,从而在发展方向、项目选择等方面,甚至在内部管理方面都失去或弱化自主性。(30)关信平:《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第85页。更为严重的是,民办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还严重受其经济实力的限制。尽管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多,但在社会事业方面社会力量仍显弱小。从全国来看,在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领域的内资企业投资中,根据全国统计年鉴2010至2018年的统计,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均在70%以上,仍是社会事业的中坚力量,以私人控股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仅占15%左右。而民办社会福利结构接受外来资源相对较少,根据2017年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当年全国社会组织接收社会捐赠仅为729.2亿元左右,平均每个组织只接受了不到10万元,具体到民办社会组织就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民办社会组织难以实现像现代服务业那样的规模化和连锁化经营状态,其服务标准化、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3.基于多样性的互补型交互关系愿景

互补型交互关系意味着社会事业各方主体之间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的,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多样性基础上强化一致性,从而形成合力机制。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31)《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这也为社会事业同心圆中各主体良性交互关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各方要充分发挥一致性和多样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党组织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组织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实、全面反映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党组织还有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能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2)政府在集中精力办大事、资金雄厚等方面具有优势。(3)社会组织的强项在于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灵活的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在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在参与法律和制度建设、提供多样化社会服务、疏通利益表达渠道、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等方面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32)叶三梅:《社会治理视域下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江淮论坛》2017年第3期。

在社会事业中,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地区性社会团体往往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服务技术,可以发挥其专业性、灵活性,设计更为合理的社会福利项目和服务方案,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地实现社会福利项目目标。由地区居民构成的一些地区性社会团体,包括居委会、村委会、调解组织等自治组织,在区域社会福利供给、社区营造、邻里关系构建、养老护理等多种议题方面提供服务,可以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和谐度。在区域发展和社区建设上,可以通过承接、设计、实施一些项目将二者联合起来开展行动,有利于有效解决地区课题,因此两者之间的合作可以多样化,包括积极向区域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社会服务信息,为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活动提供场所等,促进区域民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力量在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必须注重处理和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好协调者角色,通过发挥协调功能,促进民众、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之间合理分工、互动合作、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互补型交互关系。

当前我国社会事业中各主体的交互关系仍受隐含型和交叉型交互关系困扰,构建互补型交互关系进展还不如人意。社会事业中社会力量的公信力、服务能力不足。一方面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和期待,服务品质难以保障,难以完全通过自由竞争的途径获得发展;不能按照主导社会事业的政府、公众和服务对象的要求和期待开展活动,难以获得政府、公众和服务对象的认可和信任,在获得政府资源方面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政府、服务对象和公众对社会力量的防范心理越来越重,不能够充分信任社会力量,更不能给社会力量更加宽容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政策。这种关系类型难以满足构建社会事业同心圆格局的需要,不符合同心圆结构中对各主体的定位,难以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形成合力机制。

五、我国社会事业中互补型交互关系营造的策略

营造社会事业同心圆需要充分发挥各主体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消除隐含型交互关系、交叉型交互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将这两种交互关系提升至互补型交互关系,进而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隐含型交互关系提升中的公信力策略

隐含型交互关系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政府、社会力量等主体相互间的不信任。社会事业各方主体都应当着重进行自身公信力的塑造,补足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理结构中社会部分的不足,通过提升公信力改善相互间的交互关系。

(1) 增强社会事业规范化管理水平。社会事业各主体需要逐步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不断地促进社会事业项目服务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社会事业项目服务管理也应当强化流程、预算、财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可以借鉴ISO9001质量体系中的标准和规范,强化自身流程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要坚持“有预算执行,有计划执行”,超预算、预算外费用必须按照流程管理要求提前申报,获准后方可发生。要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实施内容分解项目预算资金,控制资金使用,并定期向委托方、捐赠对象或社会福利项目服务对象公开。财务核算更应当依据中央和各地方财政和民政部门的制度要求,严格“专款专用,专人审批”管理规划,按不同的项目分类核算,制定严格的财务报销制度。日常资金使用要严格执行,落实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是项目预算资金管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资金要以月为单位进行核算管理,以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

(2)构建更加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社会事业参与主体应当更加公开透明,在通过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等规范约束各主体行为、加强自律的同时,进行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和对话,主动接受外部包括政府监管与社会各界监督在内的监督,提升行业形象和信誉。(33)赵文聘:《福利事业中制约共建共享格局的不均衡性因素》,《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7期,第89页。要及时制作活动通讯稿,每月按项目进度完成情况月报表,项目过半后完成项目中期报告,项目结束后完成项目终期报告;接受委托方、服务目标群体、自身或外聘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质量监督检查。例如,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资质规章、财务信息(审计报告)、月报、季报和年报在其官网公示,其月报、季报、年报正是其自律监督报告。该基金会连续四年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中国最透明基金会”,从2008年成立至今建立了2973间梦想中心,对320万名儿童进行了教育资助,也拥有了如2017年超过1.5亿元的募资额。该基金会与公益参与主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纽带和合作关系。此外,还有一些机构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公益慈善全程可追踪,从技术上开展更可靠的自律监督,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更通过公开透明赢得了捐赠人、公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3)营造服务品牌,提升公众认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服务需求旺盛且个性化严重,单靠政府难以满足,社会事业民间供给主体应当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向导,向服务对象提供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服务,同时强化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推动自助、互助和助人,提升公众认可度。同时,应以品牌建设助推社会事业民间供给主体提升公信力。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公众对机构、服务、文化价值的认知和评价,可以构建公众对社会力量的信任。当前社会事业品牌意识稍显不足,应当借鉴企业品牌建设较为系统成熟的理论方法,在社会事业公信力建设中强调品牌化经营理念,提供品牌化服务,积累社会对社会事业主体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2.交叉型交互关系提升中的创新力策略

交叉型交互关系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能力不足问题。创新性是社会事业各主体应该重点打造的核心竞争力。社会事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应当着力在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以及服务方式创新等几个层面下力气。

(1)服务理念创新和坚守。理念创新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当前我国社会事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理念创新不足。当代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治理和服务理念、社会关照的理念、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新型的教育和人力资本发展理念、社会公平和平等的理念、社会融入和社会保护的价值理念等,都可以给社会事业参与主体提供创新服务的方向,这需要社会事业各参与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坚守。

(2)服务内容创新和持续。服务的内容、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社会事业参与主体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社会事业需求在不断变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难以通过一刀切的方式予以满足,政府往往对需求的反应较慢,而社会力量包括民办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来满足和引领社会事业需求,进而始终保持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服务方式创新和多样。社会事业各参与主体通过深入了解社会事业需求,针对这种需求设计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满足方式,可以实现需求导向型的服务模式,发挥社会力量尤其是民办社会组织的专业手段,将各方面社会资源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更高效地实现社会事业资源配置。

3.互补型交互关系营造中的整合力策略

互补型交互关系的营造关键是在一致性前提下形成各主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力的机制。当前整体上来说,社会事业投入依然较少,需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并有效整合资源,通过有效的工具、平台及项目的打造,来积极创新资源整合工具,提升社会事业整合能力,真正发挥互补型交互关系的优势。

(1)鼓励公益创业。各地采取公益创投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活动已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形塑社会事业的路径,而一些地方则更进一步探索通过允许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在更大程度上鼓励公益创业的可能性。如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专门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为社会组织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公益创业,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公益创业项目开展融资和资源整合,进而从政策上保障公益创业项目的专业性、吸引力,吸引各方主体参与。

(2)鼓励创办支持型基金会。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按照《慈善法》,基金会设立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公募权进一步放开,这对社会事业发展是重大利好。通过鼓励创办各种社会事业支持型基金会,可以给社会事业主体提供更广阔的资源整合空间和更大的创新动力。

(3)创造条件开展慈善募捐。近些年的网络募捐显示,公开募捐是非常好的资源整合途径。按照《慈善法》,非营利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慈善组织可以开展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社会事业各主体尤其是社会力量可以发挥优势,申请成立或认定为慈善组织,依法开展公开募捐,增加自身发展能力,支持社会事业。

(4)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慈善法》规定了慈善信托制度,按照制度安排,慈善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志愿无偿服务以及其他非营利服务。慈善信托可以为愿意投入社会事业的各类主体提供一个清晰的制度框架,也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合力形成机制。社会事业相关主体在开展慈善信托、保管,以及利用慈善信托财产开展和接受慈善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助力社会事业发展。

六、结论与反思

社会事业同心圆中党组织、政府、社会力量、服务对象和公众之间的交互关系未能形成良性的交互关系,需要通过公信力塑造、创新力驱动和有效的资源整合等手段来消除隐含型交互关系中的不信任因素,消除交叉型交互关系中的能力不足因素,从而构建各主体的合力机制,形成互补型交互关系,充分发挥一致性和多样性优势,促进各主体为社会事业共同目标协同合作。当然,交互分析理论模式在实务工作中极少对处置过程中个体的个人素质及品质给予必要关注。实际上,社会事业各主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需要高素质人才力量的支撑。这就需要尽快提升相关负责人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职称体系和晋升制度吸引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社会事业工作,进一步壮大、提升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打造更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社会事业良性交互关系形成和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应当加大对社会事业主体尤其是社会力量主体的人才储备、培养和使用的支持力度,加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猜你喜欢
民办力量主体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