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琳
(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脑卒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补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直接破裂而导致脑部发生缺氧缺血情况而引起[1]。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极易并发抑郁症情况,其临床症状包括情绪低落、食欲缺乏、睡眠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严重时,其情感障碍症状甚至有可能使得患者萌生轻生倾向。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更无益于脑卒中疾病的快速康复,因此,在患者治疗康复期间,临床医疗人员可给予患者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旨在改善其病情。在本研究中,笔者以68例于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为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认知心理护理干预,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分析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样本抽选量为68例。所有入选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诊断被确诊为脑卒中急性期,且均符合DSM-IV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此外,对于合并智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偏瘫侧肢体残疾者均予以排除。按照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将68例入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18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在56~72岁,平均年龄为(68.74±1.26)岁;病程在3~18年,平均病程为(9.36±2.25)年。观察组中,19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在58~74岁,平均年龄为(68.98±1.45)岁;病程在4~20年,平均病程为(11.55±3.46)年。将上述性别比例、年龄及病程资料进行综合对比统计,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案:按照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别给予对照组与观察组常规护理与认知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生命指标监测、增强饮食指导、运动锻炼、用药护理以及院后随访等,认知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包括:①疾病认知矫正:针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患者充分表达自身对于疾病的内心感受,同时根据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疾病的常见认知问题针对性对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进行校正,从而提升其对于自身疾病的知晓程度,帮助其树立其正确、科学的疾病观。此外,对于患者由于疾病而引发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全面评价,指导患者掌握自身错误认知、负面想法的自我监督方法并加以自我控制,每周评定患者的认知进步情况。②增强沟通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能够及时察觉其负面情绪的出现而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另一方也有利于采用认知领悟的方式逐渐引导患者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并正确认识到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自身疾病,帮助其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时刻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接受、配合临床治疗。此外,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者例举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成功治疗的经典案例,或组织病友们聚会、交流疾病康复心得,引导患者倾诉,进一步帮助患者分担疾病带来的苦楚。此外对于脑出血患者极易出现的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关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生理感受,并增强预见性干预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③家庭支持陪伴:认知心理护理工作的展开不仅关注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认知矫正与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也应当注重与患者家属、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动员其积极参与至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中,为患者带来家庭的支持与陪伴,以此在消除患者孤独、忧虑、不安等情绪的同时增强其安全感。此外,亲人好友的陪伴也可以帮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坚定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2]。④康复锻炼指导:为患者说明进行康复锻炼对于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进而促进患者积极参与至运动锻炼中。针对患者脑卒中疾病控制情况,患者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锻炼计划,如鼓励患者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从而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于患者康复锻炼前,护理人员可叮嘱患者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防止其出现头晕、低血糖等不适症状。每次康复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运动表现与疾病康复情况可给予相应鼓励,从而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念,给予其疾病逐渐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护理方案下,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情绪状态。认知功能障碍评价主要采用MMSE量表,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对于时间与地点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情况等认知功能情况,0~25分范围内,患者评分越低表明其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情绪状态评价则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价,患者评分越低表明其情绪状态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MMSE评分、HAMD、HAMA评分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障碍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评分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见表1。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有更显著改善。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HAMA评分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见表2。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绪状态有更显著改善。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SE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SE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SDS评分与S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SDS评分与SAS评分对比(分,±s)
作为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的出现通常被认为是由于患者自身心理、认知、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给予其康复护理干预时,也可以从患者对于疾病认知度、负性情绪、家庭与社会支持等方面一一展开[3-4]。在本研究中,笔者将58例于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其常规干预与认知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提高,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且其提高(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实施认知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缓解其负面情绪。究其原因,在认知心理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矫正,可帮助患者转变自身对于疾病情况的错误认知;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则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有利于提升其对于临床工作的依从、配合程度,从而达到进一步控制病情的作用[5-6]。同时,基于认知矫正与心理护理,发动患者家属、亲朋好友的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提升患者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促进了面对临床治疗工作的心理。此外,给予患者康复锻炼指导,则能够从根本上强化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可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于缓解负面情绪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