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梅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299)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是脑出血、脑梗死的总称,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脑卒中发病人群更趋于老龄化[1]。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者破裂,使得脑血流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伤等,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是针对脑卒中患者所提供的一种特殊医疗管理单元,其宗旨在于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现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50例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与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办理重症监护的5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0.3±10.4)岁;另选取相同时间范围内在普通病房进行常规护理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设置为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0.5±10.2)岁;本次研究工作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普通病房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中接受规范化、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病情观察:给予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入室后2 d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每30 min,并定时监测其生化指标,及时控制和纠正异常的生理参数,进行对症预防,接触相关危险因素,若2 d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未有异常情况发生,监测可停止;②早期康复:早期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良资训练,即通过正确的摆放肢体位置和有效的运动动作来预防肌紧张异常。协助患者进行左右翻身轮流两侧进行侧卧,避免局部压疮发生,适当在患者身下垫枕以保持正确舒适的姿态,注意患侧不能弯曲躺,患者在进行初期良姿位需要有专人进行护理,患者上肢向前伸屈曲,患髋要伸直。③健康宣教:对清醒患者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及时告知病情进展,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④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可适当行语言康复、肢体康复指导等,促使治疗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每周评分一次,得分越低表示神经缺损程度越低[2]。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60分为良,41~60分为中,≤40分为差[3]。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监护前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与癌症、肿瘤一起成为构成死亡威胁的三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高发病率,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为更好的护理脑卒中患者,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病房被开发应用,其主要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关于药物、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及健康指导,并改善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证实[4],实施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极大地改善预预后,为进一步证实其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数名患者分别安置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与常规病房进行护理,结果显示:监护前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更高,且监护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全面囊括了并发症与复发预防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等,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从而提供针对性护理方案,极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效预防并发症。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分,±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分,±s)
表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卒中单元重症监护能有效加快治疗速度,并发症少,身体功能恢复快,护理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