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 , 辽宁 大连 116000 )
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不仅可缓解疼痛,而且可恢复髋关节功能[1]。然而,髋关节置换术以老年群体为主,机体生理功能呈下降趋势,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且该术式创伤大,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2]。基于此,为了顺利完成手术,保证临床疗效,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笔者将100例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经CT、X线片证实股骨颈骨折,意识清晰,无精神或神经疾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严重并发症患者。对照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34-78岁,平均(56.1±5.83)岁,体质量54-81kg,平均(65.3±4.84)kg。观察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32-79岁,平均(57.6±4.51)岁,体质量56-80kg,平均(66.7±4.21)kg。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有对比价值。
2 方法: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10mg地西泮+0.5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加强心电监护。(1)对照组:全麻处理,常规给予0.1mg/kg咪达唑仑+2-3u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0.8-1mg/kg丙泊酚,予以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与麻醉机连接,进行机械通气,静脉泵注100ug/(kg·min)+0.1-1.0ug/(kg·min)瑞芬太尼予以麻醉维持,另外,间断追加维库溴铵。(2)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取左侧卧位,叮嘱患者屈曲背部,穿刺点以L3-4间隙为准,成功穿刺可见脑脊液流出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3ml 0.5%布比卡因,并注入至蛛网膜下腔,常规留置导管,直至硬膜外腔,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追加5ml 0.5%罗哌卡因。术中,如果出现低血压现象,静注5-15mg麻黄碱,心动过缓者,静注0.25-0.5mg阿托品。
3 观察指标:(1)观察比较2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与清醒时间。(2)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可(T2)、切皮时(T3)与拔管时(T4)5个时间点,记录患者收缩压(SPB)、舒张压(DPB)与心率(HR)。(3)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5 结果
5.1 2组麻醉指标对比: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与清醒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与清醒时间比较
5.2 2组患者SBP、DBP、HR对比:关于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用“*”表示。
5.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这些年,高分子生物材料不断完善,假体固定方式有所改进,加之手术入路的优化及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不断放宽,临床疗效得到提升,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概率。然而,在手术病例增加的同时,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风险呈增加趋势[3]。全麻,安全性好,但是,麻醉起效慢,阻滞不完全,术后苏醒时间长,加之气管插管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操作时,可能刺激呼吸道,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诱发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手术安全顺利完成[4]。腰麻,药物使用剂量小,容易引起头痛、血压下降等症状,而硬膜外麻醉,不会损伤硬脊膜,且不会导致头痛、麻痹延髓等症状,但麻醉药用量大,起效缓慢。腰硬联合麻醉,则包含2种椎管内麻醉方式,即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技术,同时具备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优点,不仅起效快,麻醉效果佳,而且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方便控制麻醉平面及麻醉时间[5]。总之,相比全麻,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