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新荣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传统教室的课程形态目前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创新,而智慧教室作为高校教学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智慧教室的研究和构建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促使学生在高校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智慧教室指的并非是传统意义的教室,而是一种学习环境,智慧教室是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规律,从而为学生制定具有学习者个性特征的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智慧教室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契合自身的学习内容,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于对智慧教室的研究最初源于上世纪90年代Rescigno 所提出的“Smart-Classroom”一词,早期对于智慧教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面,譬如Akshey Jawa 就认为智慧教室应当具备信息存储、检索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基于对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使用。而近年来我国的学者提出新的理念,认为智慧教室主要是一种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得以优化,并且具备环境管理以及情境感知的功能,这中理念虽然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来实现,但是其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我国学者的理念更偏向于智慧教室对于学生的作用,是基于环境构建的角度而言。
构建智慧教室的核心就是互动性,利用智慧教室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自由度,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而实用性不言而喻,智慧教室必须具备高度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比如智慧教室的信息系统应该兼容安卓、苹果以及微软这三个不同的系统,便于持有不同设备的人利用智慧教室进行学习。
易操作性主要指的是智慧教室的各项设备必须便于操作,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对其进行便捷的操作,而且智慧教室的系统应当与学校的其他信息系统相互连接,便于师生在教学或者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资源。可靠性主要指的是智慧教室的各项系统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可以有效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
先进性就是智慧教室的构建需要采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根据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拓展更多的功能,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易维护性主要是为了确保智慧教室的稳定运行,万一发生故障可以快速进行恢复,避免对使用者造成影响。
教室是学生开展学习以及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师环境设计方面需要基于师生良好的体验。教室中桌椅的布置以及讲台等设计要具有的创新性,教室空间色彩可以以暖色调为主,这样可以有效环节师生的视觉疲劳。此外,教室环境中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使教室中的空气时刻保持清新,这样可以使师生在教室环境中时刻保持清醒。
智慧教室首先通过一个高性能的AP 将教室内所有电子设备接入网络,可以实现智能感知人的需求,通过场景的设置,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端一键控制教室内的声、光、电等设备,营造最适宜上课或开会的感知空间。其次要采用多种先进的设备构成完整的教学硬件系统,包括多屏显示、录播系统、无线投影、自动化控制等。通过完善硬件设施使学生的教学或者老师的教学更顺利的进行。
智慧课堂的核心在于“智慧”,硬件设施的各项功能需要搭配软件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目前我国高校在构建智慧教室时主要采用的软件系统有教学资源云系统、智慧课堂系统、监控系统、多模态展示系统等。教学资源云系统主要是对高校各项教学资源的整合,师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取需要的资源,同时通过系统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移动授课以及考试模拟等。智慧课堂系统主要是服务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其功能包括电子点名、随机应答、测试应答、多人抢答等,便于教学活动进行。多模态展示系统可以通过教室中的多屏显示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展示不同的教学内容,便于进行对比分析。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智慧教室的环境进行监控,并监控各项系统的运行,从而实现智慧教室的透明化管理。
综上所述,智慧教室的构架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教室通过结合传统教室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构建出全新的学习环境,改变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