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琪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人才缺口,为提高大学英语教育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依照当前人才需求形势,在日常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学生长期处于母语环境中,想要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面临较多的限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相对灵活,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引导下,可通过对传统课程设置方法的优化,让学生在多方面接触英语语言和文化背景,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性进行课程设计。例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专业课程,为保证新课程实践质量和顺利性,可先从选修课开始,不断积累新课程教学经验,逐步将其普及到全体学生。目前我国大多院校执行2年制英语教学,鉴于英语技能对当代人才成长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连贯性要求,相关院校应大胆进行课程体制改革,丰富原有授课内容,并将教学周期适当延长,使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接触到相应难度的英语跨文化交际学知识。例如,大一学年的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基础语言知识的普及上,在传递基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其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大二学年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此时可提高教学难度,开设英美文化史、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以丰富、有趣的英语语言及文化学习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大三、大四学年的英语教学应重点关注跨文化交际实践,如开展各类课外拓展活动或进行项目探究,进一步深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效果。
第一,利用情境教学,融入英语文化背景。以《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4 Section A为例,该模块主要讲述美国文化,既能向学生传递语言知识,又能让学生接触到英语文化特点。教师在课前搜集有关美国文化符号的视频资料并进行剪辑和整合。课上,学生观看视频即可较为清晰、具体的了解美国文化。建立在一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课文及相关知识的讲解难度也有所下降,同时有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第二,通过任务教学,提供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教师在课前发布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查看教材及相关微课视频,结合自主查阅掌握任务中涉及的英语语言及文化知识。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共享预习成果,并共同完成本组负责的任务模块。选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内展示任务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任务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更清晰的感知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注意任务主题的选取必须服务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如“英文演讲”、“英语辩论”等主题,使其内容与语言生活及口语交际息息相关,提高学生交际实践能力。第三,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创造一对一英语交际的机会。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区域举办的文化节、旅游节等项目,在现场专门为国外游客提供帮助和指引。构建英语交际环境,让学生深入到英语文化背景当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
教学评价能够起到约束学生学习行为、刺激学生自我建设的作用,从被动角度出发,确保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尚无专门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方法,因此在创新评价方式时,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原本英语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例如,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与听力、写作等相同的英语考核指标,日常教学中详细记录学生相关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拓展活动参与情况并进行打分,按照一定比例折合记录到学生期末总分当中。在评价方式上,可通过情境演练、案例分析、话题辩论等方式,对学生掌握英语文化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估,该类评估方法既能检验英语教学成果,同时其本身也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
大学英语教学应将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创新评估体系等手段,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全面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