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方华 翟燕飞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关键字: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以5G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的飞速发展,颠覆了各个领域的传统工作模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有机结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课堂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真正超越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教师提前推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课堂仅做教师重点、难点的讲述和问题的集中答疑,教师还通过网络系统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比传统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多且难度大。学生单纯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而课后又缺乏有效的学习资源来,从而导致学习结果普遍较差。针对数据库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借用网络电子资源,翻转传统课堂,以期提高学生受教水平,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1.1 理论与实践时间分配不匀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从理论原理入手,逐步过度到案例操作。由于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学生理清理论思路,从而减少了学生实际操作时间。这种模式下,理论学习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分配不科学,不利于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1.2 知识呈现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是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堂学,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学习时间仅限于有限的课堂上;教学工具一般采用PPT课件的形式,较少利用信息网络方式,教学手段传统且单一;教学内容往往局限在既定的教材,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完善,更缺乏与市场的贴合。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对高职院校初学者来说理论知识稍有难度,如果再采用上述枯燥的学习方式,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效果是教师费时费力地讲解,而学生却是不知所云,收之甚少。
1.3 评价方式单一
通过一套期末考试试卷判定学生成绩优劣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学习任务表现各异,应该给出对应的评价反馈。单一化评价不仅不能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抹杀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也诱发学生“平时可以不学,只要抓住期末复习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侥幸心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多方面、多角度、动态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价过程,而非一个静态的数字。
2.1 理论依据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充分利用极其丰富的线上资源,将本节课的背景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前呈现给学生,并将“数据库”、“应用”等重点、难点以专题视频动画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让基础好的学生基本掌握学习内容,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掌握大概,进而为课堂全面掌握奠定基础。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把原本需要课堂讲授的内容前移到课前,让师生们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更有价值的重点、难点和实践应用。
2.2 现实基础
课程改革以来,国家鼓励各优质院校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线上教学资源的编写和完善。如今的线上教学资源不但丰富多样,而且经过多年的筛选和沉淀,已经选出足够数量的经过实践证明的优秀线上资源,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充实的教学资源。
2.3 技术支撑
应用大量线上资源,务必要求网络的高速和廉价。国务院多次要求进一步做好提速降费工作,三大运营公司也相继采取系列举措,极大推动了我国网速的大幅提高和资费的大幅下调。这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以较低成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技术支持。同时,5G技术横空出世,它的普及更是在技术方面为我们推广混合式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
2.3.1 课前阶段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查阅大量“在线资源”,大量挑选出与本节课相符合、与学生接受水平相适应的一系列电子资源。
其次,在上一步基础上筛选出最相关、最贴切的电子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这一部分是课前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它需要根据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预设本节课教学平台所需要的功能模块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这些被选中的在线资源往往来自多个平台,在思路和环节衔接上不一定连贯,另一方面有些资源还需要下载后的剪辑和组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上述线上资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
最后,经过教师重新编辑和整合的电子教学资源需要再一次的“线上化”。这就需要搭建或借助能够自主使用的信息化平台,并把“线上化”的电子教学资源模块化,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任务清单,将组合好的线上资源以任务清单的形式推送到学生的信息化终端。
2.3.2 课上阶段
课上阶段的第一个环节是检验学生课前阶段自主学习线上资源的效果。可以选择传统的问答方式,也可以整体推送几个简易小题目,从而了解学生在课前阶段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为下一步的排异解难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课上阶段的第二个环节是在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把大家普通存在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详细讲解一下。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操作(如数据库公式的应用),需要借助事先准备好的线上资源。这部分教学资源可以是视频化的具体应用案例,也可以是动画形式的讲解。
课上阶段的第三个环节是评估与反馈环节,往往这个阶段是课堂临近结束的时间。教师需要把事先准备好的难度稍大的题目整体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限时答出推送的问题。这些测试题以单选、多选和实例操作为主,重点检查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上阶段的第四个环节是根据第三环节的测试情况,给不同表现的学生推送与之相配套的课后电子资源,帮助他们巩固和强化在课上掌握不好的学习内容。
2.3.3 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主要是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标检测和再巩固。首先是全面达标检测阶段,教师通过推送覆盖面广、难易结合的题目,把教学内容全面检测一下,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题,系统反馈相应分值。这些试题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对照关联相应的教学知识点。所以,得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其次,根据测试题反馈结果,检测哪些部分还存在不足,系统再自动推送相关的电子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从而对这些存在不足的部分进行加深学习和巩固。
最后,学生自我判断再复习结果,自我主观评价满意后再次进入教学目标达标检测环节。周而复始,直到完全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对上述三阶段的实践研究,我们得知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的扩大课堂教学效果,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合理搭建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前提下,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同时,由于学生自我管控能力不足,所以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入过程性监督和评价体系,并在系统中记录每个环节,作为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