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绍庚 昆明杨林职教园区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学生应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于社会,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思维的提高
传统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不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的培养,这会使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该如何应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没有任何实践,使学生没有创新思维能力。与普通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正确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善于表达自身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性。
(二)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更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在教学中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要以培养学学生在社会岗位中的适应性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满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我国近年两年提出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还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现阶段,多数高职计算机专业都只是根据同类本科院校进行模仿。模仿学习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此外,高职院校忽略了高职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考核,使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降低了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应用。
(二)教学体系资源没有进行更新
计算机技术时刻都处在发展中,计算机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要将所学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社会工作。但是在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计算机专业的教材进行调整,还在使用着旧版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无法适用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由于教材没有进行更新换代,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不需要结合实践去为学生进行备课,而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作为主要部分,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提高创新精神,也没有办法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以至于学生无法提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无法获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在学习以往陈旧的计算机知识,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课程缺乏完整结构
高职院校缺乏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去对专业实践课程进行充分考虑,没有明确实践对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的培养。此外,高职院校在调整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时不存在具体的参考,这样会导致课程体系没有完整的结构,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不能培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在工作中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考核存在偏差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成绩多数以教材的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进行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考核,使学生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由于考核系统的不完善,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高职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考试来提高答题能力,但这样的考试模式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将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进,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在社会的适用性,培养综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有良好的发展。
(一)运用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正确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的这种全新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结合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学要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延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可以进行实践,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方向,不能单纯以讲授为主,此外,教师应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兴趣作为学生的老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与教师进行专业沟通。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案,积极进行实践备课,挖掘学生的潜在动力,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二)营造学习氛围
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与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活动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例如游戏、任务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学生专业知识时可以多加思考,从而使学生激发创新潜能。例如,在进行“Photoshop”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Photoshop”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Photoshop”自由选择素材并进行素材的组合来完成人像的制作。然后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竞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设计出理想的方案,并制作出人像,参加竞赛。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竞赛这种激烈的环境中,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学习可以增进友谊,这样的方式,不仅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
(三)设置开放性实践任务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需要设置开放性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任务来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施实践任务,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首先,学生需要对网页的排版及实用性、美观性都进行思考,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完成动态网页作品后由教师进行评比,并说出作品中的不足,让学生加以改正,使学生深刻记住自身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正。学生在欣赏同学的作品时也可以找出自己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将他人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这样的实践性任务可以充分发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尤为重要。教师的授课方式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转变,将授课方式进行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可以有效适用社会的需求,是在社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