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婵 陆军边海防学院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翻译机器的应用性及准确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语言学习的必要性。但也有人认为,掌握外语是现代人最基本素质,况且机器翻译也存在诸多弊端,人们不应当过度依赖于机器。当然,事物总是有两面性。要想扬长避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人工智能,借助其优势促进语言学习。
人工智能正无形间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翻译机器以成本低、速度快、语料大、语种全等众多优势迅速席卷翻译市场。由于翻译机器的大批涌现,语言学习的必要性备受质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学习提出了挑战。
1.1 语言学习积极性减退
翻译机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只要具备智能设备和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翻译各类资讯信息。比起费心费力费时的语言学习,翻译机器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扫除了生活和工作的语言障碍,语言学习看似不再重要。
1.2 语言表达规范性下降
翻译机器收录海量语料,涵盖多种语言,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屡遭质疑。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网络语和外来语被收入语料库中,形成不规范的语言表达,也导致了传统语言表达形式的丧失。加之,语言学习者们本身对外来文化就不具备分辨能力,在运用翻译机器后,只会降低他们的书写、阅读,甚至于鉴赏能力。
1.3 语言交流目的性缺失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许多语言学习者热衷于投身人机交流平台。然而,真正的对话交流是有头脑,会思考,会变通,创造性的行为。虽然人工智能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但是单凭机器是无法实现自然语言的处理,更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深度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对话。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论功能包括三部分,“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目前,机器翻译还无法实现以上功能,译后的文本还需通过人工加以编辑完善。
2.1 概念功能缺损
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的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即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翻译机器基本能够按照源语言文字输出简单、正式、公文式的目标语,但其准确度主要依赖于语料库的丰富度。对于专有名词、成语、缩略语和专业术语等,机器翻译仍旧出现错翻、漏翻或重复翻译的现象。此外,由于机器缺乏逻辑分析能力和语义分辨能力,因此信息不对等的状况时常出现。
2.2 人际功能缺失
人际功能指语言所具有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功能。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国人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件事物,而语言表述正是反映思维方式和思想理念的有效途经。机器翻译无法根据输入语的上下文语境,判断目标语的词语选用。就口语而言,机器翻译无法根据讲话人的语气、语调及肢体语言,体会讲话人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走向,更无法感知讲话人的言外之意。特别是在讲话人口音较重,语速较快、用词较生僻,内容较复杂的情况下,机器翻译容易出现错译状况,这导致人机功能无法实现。
2.3 语篇功能缺失
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使本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
对于语言结构比较相似,单词意思基本对等的语篇,机器翻译基本能胜任全部翻译工作,实现语篇功能。但是对于语义不对等,特别是结构差异较大的语种,输出语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由于机器翻译不具备主观能动性,无法通过文本的语境乃至语域,做出合理地推断分析。也就很难把复杂多变的原语篇结构,转化成有意义简单的目标语,形成上下文连贯的语篇体系,进而更无法实现“信、达、雅”的终极翻译目标。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大的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我们该如何搭上科技之顺风车,寻求人与机器协同式发展?如何探寻更好地教育道路?
3.1 语言教学手段的改进
当前,语言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当中。互联网及各大语言学习软件早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语言口语学习与测评技术率先崭露头脚,例如“语言流利说”软件,可评测出学生的口语语音、语调、标准度、流利度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同时,它能在短时间内打出评分,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做出精准的分析,帮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新兴的智能教学手段还在不断涌现,我们当不断探寻其潜力,多维度提升语言学习成效。
3.2 语言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借助人工智能,营造母语式的外语学习环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力求转变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及传统的文化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了解多样化的世界文明。
3.3 语言教学目标的升级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语言学习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字词句型的运用,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基本的沟通能力。学生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从翻译机器的输出文本中甄别问题,并加以弥补和完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较高的双语能力,以及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新时代新时期,我们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之所长,弥补己之所短,掌握技术,运用技术,最终超越技术。这也是我们教学目标不断提升的过程。
未来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全面具备语言素养、文化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高层次人才。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沟通交流,而有思想的交流应当是兼具理性和感性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我们的效率,并同时具备高层次的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克服技术带来的缺陷,走向更高层次的科学创新式发展。要广泛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充分利用它的优势,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