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
最近的行情,最大的特征就是进攻欲望几乎殆尽,超短情绪失去了固有的节奏,过去的情绪周期三板斧节奏明快,用心观察踏准节拍总是能够在模式内捕获利润。
然而最近一个半月的行情,市场进入混沌周期,情绪逐渐走向萎靡,这让很多超短新手难以理解情绪,偏信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不负责任的论调,以为超短模式走向末路,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当前的超短情绪的内涵,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情绪演绎。
当下超短情绪有三个特征:
深圳示范区这个题材之后,8月31日到11月1日之间,市场反复冲击不过6板空间,11月1日至今,市场一再努力无法突破一波5板的高度,这与之前九鼎新材二波一路7板、深赛格一波9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市场无法走出一波7板的龙头效应,但过程里也尝试过类似当代东方这样9天7板,5+2的空间博弈,也曾出现漫步者这样14天翻倍(10.25-11.14),断板持续反包的空间突破。很多超短选手会把空间突破默认为是赚钱效应来临的标准,这也是对的,但当做唯一标准有时候就会有失偏颇,除了空间瓶颈的突破,市场是否存有赚钱效应,还需要观察是否有增援资金进场,挖掘龙头补涨,开拓主流之外的题材挖掘。
让人失望的是,过去三周市场曾有两次像样的尝试,一次是漫步者突破空间效应时智能穿戴当天迎来增援资金在题材内做出多只首板补涨,第二次是当代东方、鼎龙文化和盛天网络三只高标在衔接过程中,市场认可云游戏的题材思路,在11月19日应该游戏板块的首板爆发,这一次的假动作连我们都吃晃了。然而,两次集中性的跟风进场,最终都是一日游,次日衔接无力,市场未能在主流题材内培育出龙二龙三,也因为跟风不力导致龙头持续向上信心不足,题材内的持续补涨都做不到,那偶发性的题材外试图挖掘次主流非主流题材,基本上都是日内启动日内破产。
以上两点,是市场反复尝试走入赚钱效应周期最终未果的外延特征。
对刚入门的超短新手来说,对市场里超短情绪的理解,可能也只是觉得市场羸弱赚不到利润;对老手来说最困扰的方面不仅于此,比这更弱的市场今年下半年我们就遇上过,一样凭借模式内的信号在九鼎新材身上两波翻倍,老手困扰的地方在于,市场固有的“试错—聚焦—跟风—扩散—出清—重新轮回”——这熟悉的节奏,突然就变得模糊了,试错出来的高标往往没有焦点效应,带不出来跟风以及扩散,一波看起来就要形成的赚钱效应往往还没白热化,就自发性的温和消亡了,就像跳惯了节奏明快的迪斯科的摩登青年,走进舞池听到的是催眠曲一样不知所措。
专业表述,就是等不来超短情绪趋势转折的信号,想要转点出击往往等不到转点突发。
以上的特征,是超短情绪行走在萎靡周期的一种信号。
要理解为什么超短情绪会突然失去固有的节奏,首先要理解他的成因。
超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固有圈子,牛市迎来新鲜血液,因为模式最为暴利,熊市抱团取暖,往往是市场里唯一能够周期性提供赚钱效应的一个小局部,一般来说,这个圈子随着环境的变化适应性的扩容或萎缩,不变的是其情緒博弈、筹码博弈这两点内涵外延出来的节奏特征——随着获利与亏损的累积,极点反转,周而复始,节奏上高频而明快。
但当超短圈子之外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赚钱效应示范,特别是其故事性的内涵得到普遍的市场认可,趋势性的营造出来超预期的赚钱效应的时候,这种趋势可能对超短内部的资金造成注意力分流。
拿今年下半年举例,因为科创板的开市,也因为5G的正式商用带来的国内软硬件厂商的营商模式升级,以券商和机构为主要代表的群体,普遍发声看好所谓“硬核”科技股走趋势性行情,机构在这个逻辑下持续买入,形成了自我印证,也确实造就了一批牛股,沪电股份、万集科技、歌尔声学、韦尔股份这样的标的,过程里涨停不多,但回头一看几个月下来也有几倍涨幅。
这非常像2017年10月之后,市场彻底认可了券商力推的供给侧改革逻辑下“剩者为王”的白马题材,走到后期除了煤飞色舞一波翻倍,连保险银行都被激活开始走趋势翻倍。
还记得那个时间段,确切地说是2017年10月14日到2017年12月20日期间,超短情绪比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整整两个月,市场的涨停连板最高3板,冲击四板全部失败,并且还不是天天有3板,隔两三天才能博弈出来一个3板,就这么断续的维持着超短的火苗。
这就是超短情绪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外在的其他盈利模式对超短圈子内的资金造成分流,还在坚持情绪、筹码博弈的纯超短选手日渐减少。
这个意外事件,可以用雄安题材突发举例。雄安题材给我们造就的印象,不是超级赚钱效应,而是一肚子的苦水吐不出来,史诗级的利好最终让潜伏和长期套牢的资金最终获利,很多经验不够丰富的博弈情绪的超短选手一开始买不进去,等到终于流动性释放的时候,成为最后一棒“接盘侠”。这在当时使得超短这股最无畏的势力遭遇重创,被他们接盘获利流出的群体,大多不是超短,走了就不会回来。
这之后,超短的情绪低迷了一段时间才重新得以恢复。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因为最近的超级题材区块链,规模不如雄安,但是过程极为类似,超短资金奋勇无畏的为前期套牢和精准潜伏的长期资金解了套,这些获利了结的资金不是超短,拿着钱不会回到超短的领域做情绪炒作,而巨亏的超短资金在这波看起来很美的题材行情里割肉出局,无论是资金的实力还是操作的信心,都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这个过程造就了对任何一个新题材都心存疑虑,忌惮后手。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方面。
还是拿2017年末行情举例:
上图是当前的沪指K线。
这幅图是2017年10~12月的沪指图。
指数上二者相似之处在于年线承压,成交缩量。情绪上呢?别无二致的萎靡,失去节奏。
回过头来看这两个时期,真是异常相似,都是指数徘徊于敏感点位,场外资金只等靴子落地;同时场内鼓吹价值逻辑,2017年剩者为王,2019年科技硬核,对超短造成抽血效应,情绪萎靡不振,只是2017年的超短情绪低迷程度更甚。
超短是市场里最敏感的群体,超短情绪往往领先市场,比如在机构鼓吹“科技硬核”的下半年,超短已经在上半年把5G逻辑翻了个底朝天,我的理解是,超短合力造就的一波10倍的东方通信,才启迪机构意识到科技股的价值重估。
但也因为超短的敏感,在指数渐行到敏感位置的时候,超短往往是最有纪律性的群体,收缩,观望,避战,等待市场筑底企稳或者放量破位后,再挖掘赚钱效应,这是职业超短的共识。
所以,当前指数跟2017年下半年一样,横移趋势渐渐回归到年线附近时,超短资金更多的选择场外观望,把博弈的任务交给职业游资,这就造成了眼下跟风、扩散不力的局面。
其实超短的生命力异常顽强,每年都有人说超短模式过时了,现在已经是某某模式的天下,最终回头看都是自己打脸,超短不仅没有失效,一旦回归往往造就剧烈的赚钱效應,重新凝聚人气后更显茁壮。比如最近很多主流超短媒体建议超短选手转行趋势,我一听就知道,超短的春天不远了。
2017年12月中旬以前,那个时候我差点真的绝望,连续一个多月市场最高3板,甚至连续几天只有首板,加上各路媒体鼓吹的“剩者为王”的白马价投逻辑,差一点就摧毁我的职业信仰。这个论调最盛的时候,我记得我一个朋友最终在小盘银行股最后一波冲高中认亏出局,我们在贵州燃气和华森制药引领的超短情绪中一波回血。
这让我最终认识到价投、趋势、超短题材都一样,根子上都是一帮信众对一个故事的信仰追逐。也让我对索罗斯那句金融即假象的名言多了一层理解。
未来如何应对?
当下的指数环境和情绪阶段,如果能够突然形成共振,可能会引发场外回流,超短王者回归。这是我们常说的指数突破造就的超短聚焦。这里指数做什么样的方向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放量选向。
老股民都说,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超短圈子里,也有类似表述,那就是:朦胧萎靡的程度越是接近严寒,越是意味着超级赚钱效应,超级龙头正在孕育中。
其实萎靡环境里缺失的是明快的节奏,但并不是没有节奏,2017年12月20日横空出世的贵州燃气和后来者华森制药,事后看市场是给出了绝对准确的情绪指标的,信号精准的发作与20日当天——节奏不是失去了,只是换了一种相对漫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