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沟通” 课程中 “案例搜集”模式教学初探

2019-11-30 14:12李丽
文教资料 2019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李丽

摘    要: 鉴于商务英语系列课程的实用性对教学内容提出不断更新的要求,“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应摆脱教材案例的束缚,基于课程框架建立任务清单,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各类案例,带到课堂上汇报和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为跨校间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库建设提供了资源,又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内部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参考,当然对教师角色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沟通    案例搜集    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不断健全,“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各高校所用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有所差异,但各高校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本一致的,即:培养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的文化意识,避免文化误区,并结合案例对企业全球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文化问题进行重点指导[1]。鉴于案例积累对该课程教学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该课程中的“案例搜集”模式进行探讨。

二、“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的教学目标解析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5),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2]。跨文化商务沟通以实用性、注重实案分析的特点,良好地顺应了这些要求。因此,多数教材除了对文化内涵等基本讨论外,还深入商业全球化、风俗习惯与规则礼仪对国际商务交流的影响、跨文化会谈、企业文化建设、跨文化团队建设、跨文化营销等诸多具体方面,提供了许多案例供师生课堂讨论,增强了课堂生动性,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相比英语专业普遍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跨文化商务沟通”更加注重跨文化意识在企业全球化过程中的应用,吸纳更多生动的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真实案例。“跨文化商务沟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需要通过案例研究进行教学,教授跨文化商务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总体来说,跨文化商务交际在我国商界和相关专业教学中还处于薄弱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如何把商務活动实践与跨文化交际理论结合起来,如何把国际商务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一个难题[3]。围绕教学目标,一些教师提出应灵活处理课堂教学,如:基于网络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等[4]。在教材基础上,师生一起不断搜集增添案例,采取案例讨论为主的教学,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究的途径。

三、“跨文化商务沟通”课中案例积累的意义

商务英语专业的实用性对教学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世界日新月异,产业和商业模式不断升级变化,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断学习了解新的商业世界的现象与规则。然而,任何课程建设和教材的使用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基于教材,以教材各章节为框架基础,引领学生通过商业实践、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搜集相应的案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切实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此外,“案例搜集”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积累素材,为教学提供支持。

四、“跨文化商务沟通”课中“案例搜集”模式的应用

(一)基于教材和大纲的“案例搜集”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

“跨文化商务沟通”课与商务英语阅读类课程不同,教材使用方式不同,不是通过阅读鉴赏课文内容,而是通过浏览教材内容获得案例信息,同时将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借鉴关于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观点。信息时代,课本中的案例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单方面通过教师搜集和补充案例也是事倍功半。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开学之初以教材目录和大纲为框架体系,在班级内分小组分配不同主题的跨文化案例搜集任务,并制定时间表,以每周一个主题的方式要求各小组轮流以图片、视频、PPT甚至场景表演等形式,到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做口头汇报,并在教师协助下组织课堂讨论。等汇报和讨论结束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现象的本质做进一步总结和提炼,补充理性知识,巩固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意识。

以上操作方式的好处是摆脱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形式,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同时,增加作业的灵活度和趣味性。此外,只要教师牢固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完全可以指导和控制学生的案例搜集和汇报过程。

当然,“案例搜集”模式的可操作性主要还是在学生端。除以往的资料阅读、信息检索等形式外,由于目前各高校普遍增加了校企合作、企业人士进校园讲座、走访企业、见习、实习等学生参与实践环节,还可以借助与企业人士接触的过程,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采集到一定的实际案例。这种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还能使商务英语专业的整体实践教学更具丰富性。

(二)“案例搜集”教学模式与以往案例教学模式及案例库建设的区别

以往的案例教学指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需求,通过应用各种媒体手段和方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多向及双向互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5]。本文所指的“案例搜集”模式指在有目录框架的基础上的案例搜集,要求搜集到的案例能被归属到某类跨文化商务沟通现象。同时,以学生为主角,主要以英语口语汇报的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案例,并由汇报案例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分析案例。因此,“案例搜集”模式是对以往案例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方向上的延伸。

当然,“案例搜集”模式不能等同于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更细致的分工与合作,涉及案例的汇编和整合等诸多工作,不是学生在课程框架下能完成的。换言之,“案例搜集”模式降低对学生在案例编写方面的要求,提高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当然,如果各高校教师能将学生在该课程中搜集的资料妥善整理,定能为案例库建设提供探索和参考。

(三)“案例搜集”模式下教师的定位

“案例搜集”模式的目的是提高課程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强化跨文化商务沟通意识,巩固跨文化商务沟通知识,发展跨文化商务沟通实际能力,教师应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思想,从容应对课时压缩的压力,舍得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由学生做案例汇报和讨论的主角。在组织“案例搜集”过程中,教师除了分配任务、指导方法、控制过程外,还可将历届学生采集的经典案例经过不同程度加工和提炼,在不同班级中传播,以此不断抛砖引玉,推陈出新,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商务英语教师应在不断的商务实践中发现和整理新的案例与学生分享,因此,教师也是案例的传播者、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及案例搜集的参与者。

此外,教师还应有改革意识,在“案例搜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案例采集和汇报过程做过程性评价(由教师直接评分)和总结性评价(如采取开卷笔试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多个不同的跨文化案例,总结跨文化商务现象和规律等)相结合的形式,科学、多元地考评学生的课程综合表现。“案例搜集”教学模式是对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有力实践,能有效提高课程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还为跨校、跨地区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库的建设提供了资源,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内部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参考,对课程考评机制提出了改革要求,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模式。

五、结语

自“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新常态下最重要的内容是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建设。开放型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其中,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经贸人才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在新的经济常态下,我国高校需要调整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强化跨文化商务交流意识,丰富跨文化商务交流知识,提高开展跨文化商务交流的实践能力。在“跨文化商务交流”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又不失其他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在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Mitchell, C.著.许德金,导读.国际商业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王立非,叶兴国,严明,彭青龙,许德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2):297-302.

[3]窦卫霖编著,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杨小凤.基于网络环境的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5(32):237,236.

[5]杨玫芳.《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研究与分析[J].农家参谋,2017(23):325.

[6]时宏远.《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学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0(02):107-108.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8051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