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创新及改进

2019-11-30 07:58李勇
中学生物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界条件种子

李勇

1 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生物学原理、规律都是从实验中得出的。新课改提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的本质。生物学实验正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选自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种子的萌发,是进一步学习种子萌发的过程的基础。教材中提出的探究问题是:“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吗?”《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要求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但是,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有些过程可能因为某些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探究实验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进,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去,然后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历问题的发现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 学情分析

己有的水平:学生对种子的主要结构己经有所认识;明确了生命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营养供给,以及时刻需要获得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设计、操作和探究能力。

存在的问题:学生缺乏对种子萌发时所需条件的直观观察,很难将各种条件与种子的萌发建立牢固的联系:从认知特点上看,学生对知识的获得需要直观材料的支持。

3 教学目标

①描述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②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增强科学探究能力;③通过探究过程,增强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创新的精神,并逐步形成严谨的实验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品质。

4 教学过程

4.1 课前播种实践,做好实验前的铺垫

在实验的两周前,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种子萌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然后号召学生自己播种一些常见植物的种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所播种子能顺利萌发的方法,并提示学生做好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初步分析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亲历问题的发现,做好实验前的铺垫,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并初步树立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的意识,为后期的进一步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4.2 课堂交流、分析结果、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期播种时所做的工作,针对记录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进一步得出影响种子萌发可能的外界条件,然后大胆地作出假设,并根据所假设的条件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教师需要注意及时根据学生小组的反馈进行引导。

(1)各小组汇总在播种中遇到的可能会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全班学生讨论,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学生所讨论出的影响因素往往会集中在空气(常见生物的呼吸离不开空气)、温度(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没有水就没有

生命),以及土壤、阳光等方面上。这些因素不管正确与否,正是需要通过探究过程要着重解决的重点。针对学生归纳出的因素,教师要协调好各小组对探究因素的选择,指导学生每两人选择一个条件进行对照实验,每个小组共探究三个影响条件。然后,学生自己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和装置设计实验。

(2)因为教材上建议的实验器材和装置多有缺陷,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略做改进:

①由于实验用水都是清水,清水中含有无机盐离子,不利于学生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是水分,而不是无机盐”。实际学习中,有的学生认为,种子之所以能萌发与清水中含有营养物质有关。因此,教师可以用放置了一段时间的蒸馏水替换装置中的清水。

②由于实验中需要随时关注水量的变化,还要及时加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纱布和吸水纸。对此,可以用剪成圆形的比瓶子内径稍小的厚海绵替代。这样在装置中加上足量的水分后,不仅可以让种子借助海绵漂浮在水面上萌发,并且能让种子通过它不断获取水分。同时,为了防止种子从海绵上滚落到水底,可以先在海绵中间用剪刀剪去约厚2mm的一部分,然后再放置种子,种子基本就不会滚落了。

③探究空气中的氧气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不严谨,水中也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而且空气中的氧气会不断溶解到水中。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由于一个水多,另一个水少,不少学生直观地认为导致种子未萌发的影响条件是水分过多引起的。若去除装置中的氧气,可以将蒸馏水反复煮沸冷却后加入实验组中,放入海绵与种子后,再注满二氧化碳排净空气后拧紧瓶盖,并在瓶盖口周围涂抹上凡士林进一步密封,其他条件与对照组相同。这样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变量为氧气的量。探究这一变量的小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

④增加了土壤和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探究。因为有部分学生认为:假如土壤不影响种子的萌发,为什么种子总是播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呢?而且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不利于观察,那么有没有与土壤成分基本一样,而又易于实验和观察的材料呢?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制备土壤浸出液的方法。对光照产生疑问是因为部分学生认为:万物生长靠太阳,离开了光照,种子不能萌发。探究光照因素的小组要注意实验组的设计。

⑤將萌发缓慢的大豆或蚕豆,用绿豆替代,可以节约时间。大豆或蚕豆的体积大,结构明显,用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更合适,绿豆发芽快,便于及时观察。另外,玻璃的广口瓶不利于移动观察,易损坏,会产生危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大的塑料瓶来替代,如装蜂蜜的广口塑料瓶、大的矿泉水瓶或饮料瓶,把上半部分去掉即可。

设计意图:针对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教师对实验装置和器材加以改进后,再通过对变量的分析与控制,以及引导学生寻找一些触手可及的实验材料,便帮助学生顺利地预设了对照实验,从而突破了难点。

4.3 小组课后实施探究

根据课堂上的合作交流结果和制定的计划,各小组课后自备实验装置到校实验,实施计划,最后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通过对对照实验结果的分析交流,总结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指导,提醒学生在装置上贴上标签,控制好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在设置探究温度的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可放进透光的保鲜柜中,对照组靠近保鲜柜放置就可以了,可以避免学生对光照这一变量的疑虑继续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可信的实验结论,排除了光照、土壤这两种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实验的重难点,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4 理论联系实践

教师使学生明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粮食贮藏的原理,并回扣自己实践的播种结果。学生明确了种子萌发的所需要的条件后,可以指导播种实践,从而让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探究过程改进后,不仅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5 实验的创新点

(1)实验过程和方法的创新,分课前——课堂——课后——理论联系实践这四步走,让学生体会了亲历实践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理念。

(2)创新实验装置和器材的创新:改进了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使过程和结果更严谨;选用了一些废旧物品替换了原实验中的一些材料,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如用海绵替代了纱布和吸水纸,减少了浪费,而且改进后的装置不用再随时浇水,减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工作量;用用过的塑料瓶替换了玻璃瓶,增加了便携性、安全性,降低了花费。

(3)实验中所有的器材简便易得,都可以重复利用,从而让实验走近了学生。

6 教学反思

教师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放开牢牢握住的学生的手,给每一名学生提供亲历实践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外界条件种子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桃种子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