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芃芃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背景、新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立足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际提出的针对性要求,又是着眼新时代“三农”事业全局提出的战略性任务。同时期待进一步打通从实验室到应用单位和农民的“最后一公里”,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创新创业中的中坚力量,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连云港;乡村振兴;大学生;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着眼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稳则社会安。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振兴乡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遇到诸多问题,使之成了阻碍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绊脚石。基于此,连云港市连云区人社局与大学科技园、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共同成立“村官学院”,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乡村创新创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乡村创新创业成功率。
一、大学生村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在山东考察时提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向农村输血的重要途径。推动优秀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去,不仅是对大学生扎根基层的锻炼,更是振兴农村的需要。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需要的有知识的年轻人,也意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
(一)大学生村官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先锋队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那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所在。大学生村官,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作为扎根基层的排头兵,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员,已然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乡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李帅因地制宜发展本土的海水养殖产业。他积极配合村两委,全面发展渔村经济,成立“连云港帅森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项目”,获得110万财政扶持资金,同时带动2名大学生村官及多名村民共同创业。协助投入200余万元开发3A级“黄窝景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配合两委投资100余万元新建海上垂钓平台,开发休闲渔业项目;引导村内富余劳动力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引资380余万元新建渔业码头、1700平方米门面房一处;开展“科技下乡”,实施“科学生产”,推广养殖新项目、新技术、新材料,拓展村民致富的空间,申报和承担省、市农财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大力发展近海紫菜养殖、加工为支柱产业,带领该村年产值超1.8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69万元,村民每户每年大约收入20多万,2017年黄窝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二)大学生村官是乡村人才振兴的生力军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发展和人才支撑。人才瓶颈一直制约着乡村的发展,大学生村官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實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在广大农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村官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弘扬新风,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
灌南县百禄镇周彭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代理主任王巧燕,回到家乡连云港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她协助筹建了灌南县秀梅养鸡专业合作社。面对创业路上的这些困境,王巧燕选择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协助申请扶贫和脱贫项目10个,当年实施了其中的8个项目,帮助9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经验和技术不足就全国各地跑着求教,她先后带领老乡到亳州、常州等地考察学习,利用闲散土地,带领带动农民尝试种植玄参、地黄等药材。围绕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王巧燕还主动承包3个养鸡大棚,成功出栏肉鸡6000羽,吸纳村民100余人参与,如今每户每期养殖规模均在4000羽以上。遇到养殖难题,王巧燕还会邀请农技专家,为村民们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指导。此外,她还协助村两委完善村级道路、水泥渠、农桥、电灌站等村基础设施,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三)大学生村官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承人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是文化的载体。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学生村官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利好政策为保障,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使先进思想文化在偏远乡村遍地开花,并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文化传播的“火炬手”,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 “助推器”。
刘城被选聘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街道白果树村大学生村官,为了脱知识的“贫”,致思想的“富”,他联手村妇女主任,以农家书屋为媒介,筹得援建图书4800册,报纸杂志60余种。依托村里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组织了庆祝“三八”妇女节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举办了“相约银杏树下”广场文化汇演、“月光洒向银杏村”大型文艺演出,创建了属于白果树农民自己的“草根”文化品牌。为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刘城与区人社部门多方联系协调,将附近企业空岗信息及时发布给本村村民,帮助86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他也非常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资助一名二年级贫困学生继续学业。刘城还长期保持着与支教组织的联系,通过他们改善白果树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现状。在当地他曾联系志愿者进行长期免费的儿童学前教育,来自各个大学的寒暑期志愿者,每年准时到来,用他们的知识,开阔了白果树村儿童的视野。刘城借助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支持,已帮助100多名中小学困难学生获得了长期资助。
二、连云港市大学生村官现状及类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新时代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担当。笔者以该市23~35岁之间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为对象,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跟踪调查。采用问卷、实地和座谈等办法走村串户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创业孵化基地与大学生(村官)和创客们面对面了解他们工作中的辛酸苦辣。据统计,自 2008年3月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庄任职以来,全市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驻村2400多人 ,目前在岗 576 人。在岗创业,农渔产业50%,互联网业20%,“三支一扶” 20%,其他零售业10%。类型分别是:
1.资源型:他们主要依托当地产业发展资源和市场优势或自身掌握的进销货上下游渠道资源,选择贸易、销售的创业实体。如,荷花社区村官曹鹏耀,与其他8名村官共同出资5万元成立“连云区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并成功注册网络店铺。采取“公司+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并于2016年获评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学生村官优秀创业项目。这一类创业项目比较容易入手,有场地、有一定的启动资金,规模可大可小,量力而行,逐步发展,比较容易实现短期的效益和成功。但是,因受环境和市场变化的影响,风险不可控性比较大,转型和调整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局限。
2.技术型:创业者结合大学里所学专业或掌握某项技术,为社会或顾客提供以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性服务。如,2016年硕士毕业的王冬冬因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与同学一起在凰窝村创办“连云港市建合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申报的南美对虾养殖项目获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优秀创业项目。我们还发现,学习教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会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等场所发挥特长。这类创业项目,因为掌握一技特长,创业成功的概率较高。但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不断推广知识、提升服务、闯出特色,相当不易。
3.创意型:创业者结合自己经历和某种社会需求,为了更好地展现新特色,通过分析、整合知识、资金和开发产品,创造出一种新兴产业及服务品种。如,美术专业毕业的申超与连云港连云古镇基地合作,推出国内首家有山有海有港口有古镇的写生基地,提供国内各大院校及艺术团体来基地,写生、餐饮、住宿及导游等服务,创业项目创意新颖。并依托相应的行业或产业,在一个成熟的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引领社会新的生活方式或消费方式。
4.继承型:家族有经商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长辈们的影响,创业理念较强,思路清晰。即使初创的项目与长辈创业的项目不同,随着他们创业经验积累及挫折,多数还是会选择自己家族的项目继承,并运用和发挥自身的专業知识和理念,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家族项目。如,高公岛大学生(村官)张鹏家是做紫菜养殖的,毕业后他利用家族企业经营模式,带领乡亲们通过合理环保生态链,进一步扩大全村养殖面积,将紫菜食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从而致富当地渔民。这类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者,因为在原来家庭产业的基础上扩大或改良,投资相对较大,需要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团队,但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创业风险较大。
三、大学生村官在乡村创业中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还存在一些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的因素,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创业经验较为缺乏
大部分村官创业具有自我发展型或机会发展型的创业动机,创业的热情较高,大部分为初次创业,比较缺乏工作经历和社会历练,经验不足导致青年创业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跟风创业”“激情创业”现象较多,创业项目行业集中、同质性高。有的项目缺乏基本的前期准备和条件,甚至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往往导致项目失败。
1.缺少创业信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绝大部分从事文书、材料、档案、电脑等内勤工作,与社会接触面较小,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对外界创业信息、创业项目等“市场不灵”、了解不多。
2.缺少创业资源。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到户,闲置流转土地较少,可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土地、场所等村级资源比较缺乏。
3.缺乏创业项目。受国际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和冲击,国内企业普遍收缩生产规模,减少立项,也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选择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在43%具有初步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中,多数创业项目需要对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估。创业项目选取不合理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摔跟头,走弯路。
(二)核心竞争力不足
大学生创业者管理和经营创业项目的核心能力比较欠缺,比如在市场感知和机会把握方面,在技术、人才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方面,在成本管理和利润创造的财务控制方面,在生产和服务流程管控方面,等等。大学生创业者核心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经营不善,影响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看,即使超过2年,创业初期2年后都会出现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表现在管理上、资金上、产品推广、团队建设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运作系统出了问题。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李潇和其他2个合伙人,2016年开办了教育咨询公司,主要做司法考试、医师、药师、护师资格考试的培训业务,2017年营业额做到15万元,2018年业务下滑,几乎没有做多少业务,李潇认为是经营管理问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团队出现松散状态。因此,“有知识缺创业技能、有热情缺创业经验”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大学生村官“不会创业”。
(三)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外部环境和条件方面看,还有一些不利于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比如金融支持不足、行业行政垄断、政策门槛高、税费成本高、公共服务效率不高等。在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创业土壤等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调查显示,有68.2%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者希望政府在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等方面予以明确细化。此外,政府出台“一条龙”服务的政策也只是指导性的,具体执行还要看地方各级政府的意向。创业孵化基地作为重要配套措施,基地大多分布在一些发达地区,欠发达的地区则非常少,而且各基地对入驻团队有着地域上的限制,比如连云区的创业孵化基地只接受注册地为连云区的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而注册地在本市其他县区,即使经营地址在连云区却无法入驻连云区创业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