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构建学生发展指导科学化体系研究

2019-11-30 03:21郭正宇秦森李晶周俊峰
新一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认同度本科生一流

郭正宇 秦森 李晶 周俊峰

摘 要:“双一流”高校担任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高校在培养学生优秀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未来发展。现阶段,“95”后这一代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随着时代变化,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全面化、个性化,传统的形式化、表面化、广泛化的培养模式很难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培养环境。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学业发展指导

“双一流”大学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建设目标包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即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双一流”大学学生发展指导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在该背景下,“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发展指导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中国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大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日趋多元化、个性化。部分低年级本科生由于基础较弱或未能及时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原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个别大学生因自制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克服困难,同时由于缺乏自信心羞于向教师和其他学生寻求帮助,使得问题越积越多,造成严重的学业问题,甚至演化为心理问题。而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则更多地面临对未来人生发展的困惑与焦虑,以及时间管理、公共演讲、学术写作等可迁移能力的缺乏。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逐渐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发展需要。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模式选取-问卷调查

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从基本信息、专业认知、学业课程、课外活动、学业规划等方面设计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医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分析医学生已获得的学业指导情况、对学业发展指导的需求点,找到当前学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为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医学院全体本科生,共发放86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86份。其中,2017级46份,2018级40份。

(三)结果分析

【专业认知】

1)专业整体认同度

临床专业同学对专业的认同度(68.42%)比护理专业同学(17.24%)高。

2)对专业认知培养指导的需求

学生对专业认知培养指导的需求较高。目前,学生需要学院提供的专业认知培养的主要指导是:提供与专业老师交流的机会(77.91%)、组织到实验室/基地参观(63.95%)、与校外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53.49%)。

【学业课程】

1)课程压力

目前,学生感到课程压力太大,学业负担很重(34.88%),或较重(56.98%)。参与调查问卷的86名学生中,有24.42%的学生曾经有过挂科的经历。部分学生对于老师的授课方法还不适应,大多数原因是“课时少,课程内容较多,有些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较快,难以吸收”。

2)学习方法、学习动力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自学方法(53.49%),其次是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45.35%)。

三、学生学业发展科学化体系构建途径

通过问卷分析研究,对于“双一流”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科学化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

(一)专业认知

1.提升专业整体认同度。

专业认知是指各专业各年级在校生对本专业的认同程度,在本调查问卷中主要指2017级、2018级护理和临床两个专业的本科生。临床专业的认同度比例相对较高,而护理专业比例较低,两个专业差异近四倍。学院应加强专业认知和引导教育,提升专业认同度。如在新生入学时给予学生关于专业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等。

2.拓寬专业相关平台。

目前,学生需要学院提供的专业认知培养的主要指导是:提供与专业老师交流的机会(77.91%)、组织到实验室/基地参观(63.95%)、与校外专业人士交流的机(53.49%)。也有学生提到了希望提供去医院见习的机会、提供参加相关医学竞赛的途径、开设医学数学建模、科研设计的课程等。基于专业认知下的学生需求,学院应加强在这方面提供的指导。

(二)学业课程

1.缓解课业压力。

目前,学生感到课程压力太大,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业压力重,有近1/4的同学有过挂科经历。部分学生对于老师的授课方法还不适应。学生整体对于课程安排和学习较为吃力,这和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有一定关联。学院需加强心理疏导,缓解课业压力;也应定期开展座谈会,结合学生反馈,在必要时候与老师沟通,适当调整课程安排。

2.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能力。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自学方法(53.49%),其次是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45.35%)。学院一方面应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如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名师讲座、朋辈间定期交流等,使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其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应做好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看到所学内容和未来从事工作之间的联系,激发其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赵梅玲,叶良鸿.高校学生发展指导新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5)267-268

[2]周晓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6)101-103

猜你喜欢
认同度本科生一流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考加分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