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探析

2019-11-30 07:32:02刘江华
科技传播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传统媒体

刘江华

融媒体工作原理是利用现有媒介载体,整合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达到整合资源,利益相通的目的。通过整合资源,广播媒体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其他媒体形式的优势,优化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让听众享受优质服务[1]。但是媒介融合对于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广播电台可以利用媒体融合充分调动资源,制作更加精良的节目,为受众创造更好的收听效果,挑战在于随着媒体融合的全面展开,广播电台这样的传统媒体在制作节目时面临着更多问题,固步自封地坚守传统的广播新闻编辑的思维和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时代的受众教育对广播新闻节目的需求,所以在这种时局之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迫切。

1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

融媒体时代到来之初,主要表现为传统媒体探索搭建网络传播渠道,实现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这一时期,就有许多传统媒体意识到了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纷纷建立网站,将纸媒、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等内容进行数字化,然后发布在网站上,网络媒体则以合作的方式直接转载这些传统媒体的内容。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节目时不仅仅需要考虑广播一种播出平台,而是要看节目内容是否能够适应多个平台播出,并且转换播放平台后,节目的收听效果是否会下降,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都要求广播新闻编辑进行必要的创新,再具体来说,这种必要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融媒体时代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伴随着融媒体时代到来的,还有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广播原有的传媒方式受到冲击,由于新媒体具有时效性高、交互性强等优势,人们普遍开始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新闻,广播电台的听众被严重分流,并且其盈利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一系列的网络集成广播和App 的兴起,如荔枝FM、喜马拉雅等,都给广播带来了压力,加剧了市场竞争。

1.2 受众与传播者进行互动的要求更为迫切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是占据主动位置的,媒体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受众就必须接受什么样的内容,这时的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缺乏互动,这使得传播者不够了解受众的需求,所以节目内容的传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但是在融媒体时代下,由于技术层面的革新,受众可以简单快捷地与传播者直接进行互动,广播电台如果依然使用旧有的方式编辑新闻节目,显然无法满足受众与传播者进行互动的愿望,这也会使广播电台丧失在融媒体时代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的重要条件。

1.3 融媒体时代带来形式与内容的高标准

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和融媒体时代到来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广播电台在采集新闻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就是网络带来的,所以如何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是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首要内容。其次,融媒体时代给各种媒体带来了信息收集上的便捷,但是也造成了各种信息的“拿来主义”,广播媒体也是一样,这就要求广播新闻编辑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对新闻节目进行认真编辑,制作出优质的广播新闻节目。再次,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节目的播出形式变得不再单一依靠电台信号,手机、电脑等移动客户端都可以成为广播新闻节目播出的载体,这就要求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充分调动媒介手段,制作形式丰富的广播新闻节目。

2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途径

广播电台的新闻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新闻内容策划、新闻内容筛选和编排等。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编辑的信息来源大大增加,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到精品内容,如何适应媒体融合时代,找到观众真正的需求和关注点,这需要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不断创新,确保新闻内容的新鲜性和可听性,提高听众对于广播电台的忠诚度,增强广播电台的市场竞争力[2]。

2.1 树立媒体融合的新闻采编观念

想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对广播新闻节目进行创新,就必须从节目的制作观念上就开始改变,广大的广播新闻节目的编辑们必须树立媒体融合的新闻采编的观念,从采集新闻,到编辑制作,再到节目播出,包括最后的受众收听,新闻编辑们必须要提前预设媒体融合的理念,这样才能使最终制作出来的广播新闻节目能够真正的适应在融媒体环境下播出。比如像特大地震、重大火灾这样的突发性新闻,广播新闻编辑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但是却可以利用广播单一的传播渠道的特点,没有现场画面也可以制作新闻节目,这需要新闻编辑立马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介,以最快的速度编辑新闻稿件,制作出新闻节目。

2.2 调动多种媒介手段编辑新闻节目

除了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要树立媒体融合的新闻采编观念以外,在编辑新闻节目时,还必须充分调动多种媒介手段,而不是固执地坚持传统的单一手段。比如,在节目中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寻求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时,不仅仅可以使用热线电话,还可以开通百度贴吧留言、使用微信消息互动等手段。并且,还可以开通电台或节目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等,设置历史节目专栏,在节目播出以后,错过节目收听时间的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无限次的回顾收听节目内容,而且不仅可以以音频的形式传输,还可以将新闻稿件以文字形式向上传输,拓宽受众接受新闻节目内容的渠道。

3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目标

3.1 保持和加强广播新闻节目的优势

广播是富媒体语境下的一种简媒体艺术。在富媒体时代,广播作为一项只是提供声音产品的听觉媒介,在今天图像狂欢的媒体环境中,广播的这种独特性使其在多种媒介形态激烈抢夺受众的注意力时,反而拥有了难能可贵的优势。用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话来说,“广播存活下来,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正是由于它从最开始就满足、接近、涉及一个基本的传播模式”。同时,除了简洁之外,广播还有一个明显超越其他媒介的特性,就是新闻传输的时效性。新闻的显著特点之一便在于它的实时性,唯有最快的新闻才是最有价值的[3]。而广播恰恰由于制作简单、传播渠道单一,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新闻的时效性。在媒体融合时代,积极的进行和利用媒体融合固然重要,但是广播新闻编辑也要最大限度的保持新闻时效性的优势,失去了这一优势,广播新闻将失去了其与其他媒介进行竞争的条件。

3.2 利用媒体融合条件弥补广播新闻编辑的不足

广播的特性是受地域性限制的,一方面广播的频率必须有地域的划分,特定的调频波段只有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才能实现收听;另一方面,广播的内容提供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地域性。比如,车载广播中收听最广泛的就是当地实时路况信息的交通广播,而这类节目通常只在本地范围内传播。广播媒介的这种地域性使得其观众资源、广告资源、新闻资源和其他资源等的开拓必然遇到瓶颈,所以广播新闻编辑的一项重要不足就是受到地域的限制,但是在融媒体时代下,这一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首先,在新闻采集到过程中,就不仅仅局限于当地新闻,而是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全国各地的、甚至是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可以丰富受众所接收到的新闻信息。其次,在播出与收听的途径上,融媒体时代下许多的广播节目的传输不仅仅是依靠电台频率,受众还可以通过网络收听网络广播,这就避免了受众不在当地就接收不到当地广播的尴尬。而广播新闻的另一项不足就是难以形成深度报道,这是广播传播媒介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广播新闻编辑可以利用融媒体,发布新闻报道的文字版,还可以增加新闻评论等内容,加强广播新闻报道的深度,弥补原来广播新闻编辑的不足。

4 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对于各种媒介来说都充满了挑战,但是正如之前每一次新兴媒体的出现一样,刚开始的传统媒体会受到冲击,但是最终传统媒体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适应这种竞争。面对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广播新闻编辑应静心思考、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传统媒体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20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00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新闻传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1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3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