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轩妈
闺蜜两个月前刚刚晋升为妈妈。
我去看她,卻发现她完全没有想象中初为人母的高兴劲儿,而是愁眉不展,一副心事满满的样子。
一见着我,她就仿佛看到智多星一般,连珠炮似地抛出一连串问题:“宝宝满月增重没满两斤,怎么办?” “宝宝一天拉粑粑六七次,怎么办?” “宝宝到现在抬头都还不行,怎么办?”
眼前的闺蜜,认真而又执着,为宝宝操碎了心。她的样子让我恍然看到了当初的我自己,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毫无头绪。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焦虑。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亲子教育调查现状》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对于像我闺蜜那样的新手妈妈来说,焦虑感主要来自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她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仿佛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标尺。
宝宝身高体重的变化、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恨不得全照着教科书上讲的来,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与不同,都会无限放大,杞人忧天。
而等宝宝大了之后,焦虑感更会蔓延到教育培养的方方面面:宝宝三岁之前,纠结要不要上早教;等满三岁,开始为选择哪个幼儿园烦恼。
在这之后,幼升小、中考、高考……各种学区房、兴趣班、择校的话题摆上议程,家长们似乎毫无喘息的机会,马不停蹄,焦虑不断升级。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为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我也时不时受到这种情绪的困扰。
就在上个月,我下定决心退掉了好几个育儿群。原因很简单——我焦虑了。
在那些群里,优秀的家长有很多,聊天的论调往往是这样的:“宝宝的英语启蒙,从出生就开始,一步也不能错!” “三岁之前再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孩子将落后一生!”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上了早教的孩子有多优秀!”
在这些群里待久了,虽说能借鉴到很多达人妈妈先进的育儿经验,我的心态却越来越失衡。总有一股莫名的紧张感与压迫感,让我觉得自己为孩子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而当我真的退出之后,不再有信息的狂轰滥炸,我竟收获了久违的内心安宁。与此同时,因为心态好了,在育儿方面我竟比之前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反思。包括我在内,妈妈们的焦虑感到底从何而来,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
《儿童技能教养法》一书的译者李红燕女士说过:“只有轻松自在的家长,才能给孩子赋能,才能让孩子放松下来,而放松下来的孩子,才是最有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
真正好的养育方式,从来都不会充满压迫、让人窒息,它应该是放松的、从容的,润物细无声般挖掘孩子内在的潜能,引导他们自己去认识世界。
育儿路上,少点焦虑感,就会多点幸福感。用力狂奔可能是会一时领先,却终究少了闲庭信步的那份闲适淡定,也会错过很多转瞬即逝的风景。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作为妈妈,我们少点焦虑,孩子就多点快乐,所以努力做一个“慢性子”的妈妈吧。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一起努力做不焦虑的妈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