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琴
【摘要】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新世纪要整体推进素养教育,语文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无论是世界的大好河山,还是世界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所以让我们好好學习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但在语文考试的习作分值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愿新时代学生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篇章,去实现炎黄子孙腾飞的中国梦。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博览群书;多背强记;日记录;写深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如何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应用达到高效呢?语文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可见语文很重要,习作更是半壁江山,“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现在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沉淀,离开了这一点谈创新,无异于筑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我教育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长期坚持积累,养成电子阅读、网上查资料的习惯,这就是因为:
一、书籍是习作的雨露
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教育家认为:学生不进行习作训练,就不能学活、学深、学好。所以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雨露,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花儿没有绿叶。纵观中国古今的文学大师们,哪一个肚子里没有装着唐诗、宋词、元曲及散文,哪一个不通晓历史朝代的发展变迁,正是因为胸中学富五车,才能行文如流水,锦绣文章传万代。可是今天的小学生总是感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最关键的就是语言积累匮乏,知识面狭窄造成的,怎么办呢?
(一)习作的创新就要——博览群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提高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一些有习作关系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习作中的一些缺点不足,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多读好书,不但可以学习别人布局谋篇的技巧和方法,而且还可以从书中得到许多知识,提高欣赏能力。通过鉴赏、模仿、摘记,日积月累,融会贯通,自然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达到一定程度创新联想就丰实了,作文能力就可以提高。现在的生活中家长都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去购买各种书籍,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去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产品应运而生,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比如写《圆明园的毁灭》的读后感,就必须对历史有所了解,才能思接远古,知道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然后使学生初步了解,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由此联想到青少年肩负的重任。要想让学生写这样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若心中没有积累一点点历史知识,怎能展现历史,博古通今呢?文章又如何能生动呢?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收集相关的历史让学生观赏,这样才更好地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达到高效。实践证明:少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少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所以要创新,先要在胸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有“厚积才有薄发”啊!
(二)习作的创新就要——多背强记
欲至千里,先积跬步,欲成江海,先积小流,欲思创新,先要强调记与背,绝不是约束创新,文学具有继承性,只有继承前人的东西,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就有许多名句都是这样创新出来的,比如唐朝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宋代秦观的“斜阳外,寒邪万点,流水绕孤村”与现代作家老舍的“天涯碧草话夕阳”,不也是取之“斜阳外”吗?无论是死记硬背也罢,还是灵活吸收也罢,总之巧记、积累、背诵名言佳句、优秀篇章都是越多越好,就像奶牛吃草,先囫囵吞枣地吃进去,再反刍才能挤出牛奶。
比如:写雄鹰的飞翔,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观察雄鹰,就不再是一个单调的“飞”,想象力就会产生飞跃,习作就会有创新的思维,于是雄鹰就会翱翔天空,就会盘旋、俯冲、搏击穿云,甚至产生大鹏展翅九万里之奇想。再如一个创新能力较高的学生写《草原》的文章时,居然写了两句是“春风拂过原上草,牧人便赶牛羊来”,读来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之韵,对于学生来说这不就是创新吗?
在晨读时间,学生利用班级的多媒体,欣赏唐诗、宋词、元曲,沉淀的不仅是古典文化的熏陶,更多的是学习、背诵遣词造句,积累语言,翻出新意,正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如果是会“吟”本就是具备的创新的资本,积累是量变,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创新的质变。这是习作创新的第一步,第二步还要自己动笔写日记录,积累素材、积累联想,所以我把写日记录作为日常教学长期坚持。
二、日记录是涓涓细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日记录是一种自由记录生活、心灵的书面表达形式,它通过日日记录积累生活的所见所闻,平常的、激动人心的、不高兴的……皆点点滴滴记录下来,都是生活的缩影,很多一晃而过的事、情、景皆在其中留下痕迹。现在学生埋怨生活枯燥、无事可说、无景可写、无情可抒,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能力写日记,没有发现这日记是定格生活中瞬间的火花。
(一)若要素材取之不尽,就要三言两语写日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从表扬入手,在学生写的三言两语中发现闪光点,多加鼓励表扬,扬起写日记的风帆。凡是写日记的一律给一朵花,写得好的,哪怕只有一成语、一好句都用红波浪线标出,并在全班朗读,对于在日记中能用上背过的好段、古诗词的特别给予嘉奖。一日粘贴五分左右,给予成功的喜悦,突破写作难的防线,每天潇洒一挥。
比如写《夏天》的日记,很多学生就能用上“小荷才露 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叶圣陶说:“写作要从内容着手,及时记录日记,写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检查日记时,及时发现素材,有一个孩子写的是在公园里游玩,跟在爸爸身边,看见老师在前面走,想叫又不敢叫,最后老师回头先和他打招呼的事情,我及时和他讨论这篇日记,从他觉得很不好意思写作,要求他将日记进行指导,写《一声亲切的招呼》,先讲“亲切”一词的含义,孩子一听马上就会写了,孩子挠着头告诉我,他当时是害怕老师会跟爸爸说他平时在校的不良表现,不是不想叫老师,我又及时地指导他这段心里所想的,就是形象生动的心理描写,最后抚摸孩子的头鼓励他好好写,于是一篇生动的习作写好了,我在班上利用幻灯片展示并朗读了这篇习作,还讲了修改的过程,马上就有孩子自告奋勇搬出日记中难忘、有意义、有趣,甚至深刻的教训,再举行一次作文大赛,比赛后把优秀习作收集在班级的优秀习作群,让更多的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长时间地保持学习,叫写得优秀习作的学生上台朗读,台上有的念得磕磕巴巴,有的激動得手在颤抖;有台下的全神贯注,有羡慕的,有紧张等待的,我用现代随身携带的手机拍下这瞬间的记录,于是几张相片又成了一篇佳作《一堂有趣的习作课》,从此日记成了生活真实的记录,也成了两周一次写作的源头,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若要感人至深,就要只言片语写深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的话点破写文章的生命在于一个“情”字,朱熹也说“人无情趣,必不乐学”,有了语言积累为功底,有了自己日记这个手段,还要注意抒情,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老师可以试着写下水文或下水日记,以只言片语直抒真情做示范。比如讲《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用沉重的背景音乐,用悲痛的语调念“十里长街泪纷纷,万千百姓送总理”;讲《囚歌》时,用激昂的语调念“英雄自有血染的风采,为了共产主义明天,他愿意在烈火中得以永生”;讲《慈母情深》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读“这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让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音乐耳濡目染中慢慢学会用抒情的笔调记录生活,有了情感,作文就有生命,创新的翅膀就展开,于是笔下的事物便栩栩如生了。感情是文章的命脉,日记中包含着情感,那观察时能不细心吗?长期坚持积累,两周一次的作文早就被学生征服了。
“他山之后,可以攻玉。”愿新时代的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会收集、孕育,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篇章,实现炎黄子孙腾飞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方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
[3]刘杏敏.积累蕴育创新[J].福建教学研究,2005(9).
[4]蓝靛,张兆华.积累与创新[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2(3).
附 注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课题批准号:KC—201808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