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2019-11-29 08:36:04高荣荣贾文毓
关键词:吕梁市吕梁行政村

高荣荣, 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地名是一种文化景观,属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人们从多个方面对地名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陈晨等利用GIS把北京市的地名作为离散点,分析了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其成因[1];王彬等利用EOF模型结合GIS探讨了广东省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2];张鹏丽等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兰州市的城市地貌与地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3];王彬、司徒尚纪利用GIS对广东省地名景观进行了统计分析[4];宋晓英等利用GIS对蔚县的地名景观进行了分析[5].这些对地名的研究,不仅促进了人们对地名文化景观的重视,同时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因为地名是一种文化载体,它背后隐藏着过去这个地方的功能、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如陈晨等对北京市地名的研究中,就揭示出了北京市的自然景观类地名,与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而文化景观类地名主要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地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夏官·邍人》:“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衍、通、瞩之名.”到《汉书·地理志》中“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之时,“地名”的概念才贴近了今天地名所代表的含义.地名是人类根据自然和人文特征赋予不同地区的称谓,具有稳定性、社会性、历史性、可变性、指位性、地域性[6].因而地名的产生和变更往往能够反映某一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发生的变化.

如离石区彩家庄:南宋嘉定年间,李天杰从陕西米脂县龙镇李继前站东渡黄河迁到临县安业乡下西坡村,到了清顺治年间,因人口众多为谋生计,其后人李盂清、李兴二人又来到了离招贤镇不远,长满彩树的山峁立庄生活.李氏初立到村庄,村名本应叫李家庄,但为了免受李自成事件的影响,便避讳叫了彩家庄.交城县段村:汉代初建为印驹城,因汾水一冲为二段,为段城.后演变为段村.因此通过对一个地区地名的自然人文特征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情况,从而有助于当地的发展.

本文所用地名资料来自贾文毓等主编的《中国地名辞源》,通过对吕梁市地名的统计分类,把全市地名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在自然类要素下,又细分为地形、方位、植物、水文、动物、形态、颜色、岩石、土壤、气象、距离、矿藏、声音;在人文类要素下,又细分为姓氏、意愿、建筑、军事、数字、传说、聚落、材料、经济、交通、人物、赞誉、八卦、用具、干支、节日、神物、感觉;分别统计出各类要素在自然和人文要素中所占比例后,提取出各类地名要素中的主要用字,对吕梁市行政村名进行分析,探讨地名与吕梁人文自然的关系.

1 吕梁市基本情况

吕梁,因境内的吕梁山而得名,寓意像脊梁骨一样的山,是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2′~112°19′、北纬36°43′~38°43′之间,东邻太原市和晋中市,南接临汾市,北邻忻州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吕梁处于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地貌发育典型,沟壑纵横交错;吕梁山脉纵观全境,地势中间高两麓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半山区占91.8%,平均海拔在1 000 m~2 000 m之间;境内年均降水量502.5 mm,但是降水的季节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山区的降水量较大,可达700 mm以上,而沿黄河的干旱地区降水量却仅在450 mm以下,境内有着黄河及汾河、文峪河、湫水河、蔚汾河、三川河;吕梁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春寒冷,雨热同步、光照充足,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茫茫的黄土地、巍峨的吕梁山、潺潺的黄河水也赋予了吕梁富饶的自然资源,厚重的黄土地下有着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其中煤、铁矿、铝土矿、耐火黏土、石灰岩等较为突出,全市含煤面积11 460 km2,已探明特矿储量9.81 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4.4亿吨[7];连绵的吕梁山上矗立着葱葱茏茏的树木,尤其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这里有着野生动物238种,其中包括世界珍禽褐马鸡,植物828种,主要有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等[8];滔滔黄河水带来了肥沃的沉积泥沙,松软细腻的沙土是黄河的馈赠,为沿黄河地区的人们提供了种植的良地.

吕梁历史悠久,其境内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从前246年秦庄襄王设太原郡后,吕梁开始为太原郡域,以后历代虽然纷争不断,但是大部分时期,吕梁属于太原的管辖,2004年吕梁撤地设市.数千年的历史使得吕梁地区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神秘的方国文化,两汉时期的画像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等,它们都是历史演变的见证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也使得这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着教忠不二的狐突,他的忠义精神深刻影响着后人;割股救母的郑兴、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红军早期领导人贺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等杰出人才,他们既是吕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吕梁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在吕梁这方水土上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临县大唢呐,以其既豪放明快,又婉约细腻的曲调,在这块土地上传承着,见证着人们一生中的重大时刻;临县伞头秧歌,农业社会时插秧拔秧的人们,为了减轻劳作之苦,庆祝与大自然抗衡的胜利,以即兴的唱腔配以简单的舞蹈,形成了中国北方地区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伞头秧歌肩负着歌功颂德、扭转乾坤、劝人行德向善的功能[9];柳林盲人说书、吕梁弹唱、孝义皮影戏、岚县面塑、中阳剪纸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塑造着吕梁文化.

2 吕梁市行政村名地理环境要素统计与特征

吕梁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21 140 km2,总人口372.7 万,共3 208个行政村,其中离石区205个、文水县203个、交城县149个、兴县379个、临县642个、柳林县261个、石楼县135个、岚县168个、方山县171个、中阳县100个、交口县91个、孝义市399个、汾阳市305个.通过整理分析,吕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大致可分为两类:自然要素类,包括地形、水文、土壤、天文、形态、方位等;人文要素类,包括姓氏、建筑、意愿、交通、经济、传说等.自然要素类和人文要素在吕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中所占比例相当,自然要素类中地形、方位、植物占比较大,人文要素类中的姓氏、意愿、建筑占比较大.行政村名的命名是结合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命名的,因而大多村名都是两种要素类型结合命名的,来体现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比较常见的有姓氏+地形、姓氏+军事、方位+地形等的命名,如李家梁村、白家寨村、北坡村等.因地名的命名类型多样,统计时会出现重复,但不会影响对地名命名特征的研究.

2.1 自然要素与行政村名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自然环境也是影响地名命名的重要因素.地名的命名常常受区内地理环境的影响,因而很多地名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命名的,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贯穿全境,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吕梁市的地貌主要有丘陵、山地、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吕梁山西坡临县以南的离石、柳林、石楼、兴县和紫金山以北的黄河沿岸地区;山地多数位于吕梁山主体山脉,北起岚县、南至交口;盆地主要分布在四个平川县市(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的半山区.

表1 吕梁市自然要素类行政村名类型及百分比Tab.1 Type and percentage of natural elements in Lvliang

表2 吕梁市人文要素类行政村名类型及百分比Tab.2 Type and percentage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Lvliang

表3 吕梁市行政村名类别及主要用字Tab.3 The name category and main characters of the administrative village in Lvliang

2.1.1 地形与行政村名

吕梁市以山地为主,吕梁山脉贯穿全境.又因地处黄土高原区,降雨季节分配不匀,导致沟壑丛生,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使得吕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深受其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地形类地名在自然要素类中有1 445个,占比最大为51.35 %.地形类要素主要包括:山、沟、梁、峁、底、塔等,通过统计沟、山、塔在地形类要素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1.45 %、11.28 %、8.65 %.吕梁市由于地形复杂,为了生产生活的方便人们一般会在地形相对平坦有水源的地方定居,而沟处于山间低洼处、土地肥沃、多有水流经过、避风保暖适宜人们生活和从事农业生产,因而有较多的人选择定居在沟这种地形单元.

对处于季风区的吕梁市而言,山地受季节性降水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热量充足、适宜旱作农作物的生长.因而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和粮食,部分人也愿意离开相对好的沟地到山地定居.如:白家山、山底沟等.塔,方言读tā,指大坡下面靠近沟的小块平地(并不是指建筑中的塔).塔比沟地高又比山地低,相对来说山前冲击地土地肥沃,又比山地更靠近水源,也不易受到洪涝灾害,因而也是定居的好地方,吕梁市行政村名中有较多带“塔”的村名,也反映出了这种地形适合人们生产生活,如:高家塔、马家塔等.

2.1.2 方位与行政村名

方位,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辨别所处位置的重要信息.指南针的发明是古代人对方向判定的重视,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方位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因而方位成为了地名命名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地理因素.从表1中可知,方位在吕梁市行政村命名中共942个,占比33.48%.方位类要素主要包括:东、西、南、北、上、下、前、后等,其中孝义市和汾阳市位于盆地,四周群山环绕,没有辨别方向的明显标志,往往以个人为参考物辨别事物所处的方位,比如:左西右东上北下南.通过统计得知吕梁市方位类命名的行政村中以“上”为最多,有151个,占比16.03 %,其次为西142、占比15.07 %,南130、占比13.80 %,东122、占比12.95 %,北78,占比8.28 %、后73、占比7.75 %,前63、占比6.69 %,下62、占比6.58 %等.方位是表示两地的相对位置,吕梁市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较为复杂,方位类的命名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2.1.3 动植物与行政村名

植物是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产物,也是人们能够最先感知到的一地与一地的不同之处.吕梁市森林覆盖率为23.1 %,西部的黄土沟壑区以红枣树为主,东部吕梁山麓的黄土丘陵区主要为核桃经济林和杏经济林,海拔较高的吕梁山脉区分布着油松、白桦、云杉等.吕梁还拥有着丰富的树种资源,其中乔木林10.32×109m2、灌木林2.35×109m2、天然草地面积1.78×108m2、药用植物7.41×107m2[10].吕梁市气候干旱,植被以耐旱作物为主,在植物类命名中以“树”为最多29个,其次为麻19个、柳15个、草14个、柏12个、花11个.如麻地会村、柏岭上村等. 这类带植物的村名体现出了吕梁市的植被特征.

动物类命名在吕梁市中占比2 %,主要以牛、羊、马、龙、虎、凤等为主.牛、羊、马等的命名反映出了当地的主要家畜,龙、凤等的命名大多是因为其所处地形神似动物,故以动物命名;虎、鱼、兔、狮子等的命名反映出了这些可能是当地曾经出现过的野生动物.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吉祥物,用龙命名,也表示人们对吉祥的期盼.如双龙村,地处东岔沟河与西冶河二河相交之处,古代以水为龙,故名双龙.

2.1.4 水文与行政村名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自古就有傍水而居的习俗.吕梁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 %,亩均占有量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4 %;气候干旱,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年内三分之二的降水集中在汛期,山丘降水量低于平川,有着“十年九旱”之称,短缺的水资源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沿河、泉等地,相对来说有着富饶的水资源,人们逐水定居,便利于生活生产,因而部分地区地名以水命名.吕梁境内有黄河及汾河、文峪河、湫水河、蔚汾河、三川河穿流,以水文命名的共110个,在自然要素类中占比仅3.91 %,其中以“河”命名的有39个、占比35.45 %,以“水”命名的有31个、占比28.18 %,以“泉”命名的26个、占比23.64 %.水文类命名在自然类要素中占极低比例,这也反映出了吕梁地区河流较少,水系不发达,水资源匮乏.

2.2 人文要素与行政村名

人文地理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文化等等.同自然地理环境一样,人文地理环境也在影响着村落的命名.在吕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中,受人文地理环境影响的命名占43 %,其中姓氏类、意愿类、建筑类最多,分别为1 243个、占比59.64 %,272个、占比13.05 %,255个、占比12.24 %.军事类、数字类、传说类、聚落类、材料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2.1 姓氏与行政村名

由于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血缘关系在中国社会占有重要位置,姓氏又是最能体现这种血缘关系的,为了农业生产生活的便利,人们往往是聚居而不是单个居住,这就形成了部分地区一村一姓的局面.加之吕梁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交通不便,对外交往相对闭塞,比较传统.从表2可以看出,姓氏在吕梁市人文要素类命名中为1 243个,占比约59.64 %.如:李家村、陈家庄村、李家庄村等.姓氏类在村落命名中占比大,说明了吕梁市行政村落以传统村落为主.

姓氏在村落命名中的形式:姓氏+村,如:离石区的王村、严村,文水县的韩村、岳村,交城县的覃村、成村,柳林县的薛村、高村等;姓氏+家+村,如:中阳县段家村,离石区苏家村,马家村等;姓氏+家+地形+村,如:临县李家沟村、阎家山村,柳林县王家岭村、贺家坡村等;姓氏+家+庄+村,如:方山县刘家庄村、孔家庄村,中阳县韩家庄村、雷家庄村等.

2.2.2 建筑与行政村名

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加之人们在历史、传统、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各地的建筑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因而建筑不仅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吕梁市以建筑类命名的村落在人文要素类中有255个,主要有寺、庙、堂、祠、桥、楼等,如楼东村、桥子头村、清凉寺村等.

2.2.3 意愿与行政村名

意愿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期盼,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中国人自古就有着追求平安幸福生活和孝、仁、义等优良品德的传统.从表2可以看出,以意愿类命名的村落有272个,其中“安”47个、“新”33个、“兴”28个、“义”23个,如永安村、新民村、留义村等.这些命名体现出了人们的期望,尤其是现在人们对新的聚居点的命名多根据意愿,来表达人们对平安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愿类行政村名的命名多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或是表达对一个地方的赞美,如文水县乐村,相传古时候这里有清泉,清泉的不远处建于土堡,名为清泉堡.子夏路经此地时发现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便不禁赞叹道:此乃快乐之地也,便名乐村;或是用来弘扬美德,如文水县忠义村,相传这里曾有一位做官的人,有很好的品德,忠孝义齐全,不仅做到了忠于朝廷,还孝敬父母,对朋友也很有义气,因而村落得名忠义村.

2.2.4 军事与行政村名

吕梁历史悠久,从春秋到现在已有多个政权在这里划分管辖范围,屯兵扎营建寨修堡,从表2可以看出,军事类地名在吕梁市村落命名有108个,大多位于平川四县市,主要包括“堡”“寨”“营”,分别为74个、占比68.52 %,55个、占比50.93 %,21个、占比19.45 %.如:交城县中庄乡的双家寨,原名寨上,明嘉靖26年迁入双姓,故名;西营镇中西营村,春秋战国时为大陵县兵营,故名营儿村,清代亦称小营村,战争时期定名西营.这些村落的命名反映了历史时期曾有军营在此驻扎.

3 结语

地名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记载了一个地方的由来,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更能够体现出当地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因此对某一地区的地名研究是必要的.通过对吕梁市3 208个行政村落地名命名的研究,得出:以自然类命名的村落中,“地形”类所占比例最大,这充分反映出了吕梁市的地形地貌特征;“方位”类也较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吕梁市地形较为复杂,方位类的命名能够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人文类命名的村落中,“姓氏”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吕梁市的行政村还是以传统村落为主.地名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吕梁市地名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了解吕梁.

猜你喜欢
吕梁市吕梁行政村
更正说明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0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 03:05:10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 09:50:06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