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物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11-29 04:25:47朱华银
活力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物流

郁 夏 朱华银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郑州 451450)

引 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中的电子商务专业为社会物流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迫使各领域生产对物流方面人才的需求量稳定持续在40 万人以上,而电子商务专业也成为我国年就业人口紧缺的十大专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为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课程的安排上也逐步趋于现代化教学,使这一专业课程体系逐渐成熟地发展起来,进而提升了办学质量。

一、电子商务专业物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阻碍

(一)专业课程与实践的差距较大,不利于就业

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物流管理是主要的课程之一,作为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时,也将物流管理作为基础的课程部分进行安排。但由于多数的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的定位方面并不准确,同时也不能完全使这一方面的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相靠拢,有些知识并不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而教育方也无法将这些多余的知识剔除,这就造成了有限的课时之内,必然有些时间是浪费的。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安排方面,有关高职院校仍需不断探索与成长,才能使自己内部的课程能够完全适用于就业之中。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概念不清晰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对电子商务专业所配置的物流课程多侧重于物流管理,或是过于侧重电子商务方面,这二者之间未能做到有机的融合,即使能够在理论上有所融合,也并不能保持结合的深度。而教学内容中,需要从电子商务管理的实际岗位工作出发,才能够对电子商务行业所涉及到的物流管理知识予以剖析。当下教育中多以理论类课程为主,致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而教育者对教育理念也未能明确的认知,导致实际课程中常出现教学内容混乱的状况。

(三)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不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在这种授课方式的影响下,最直观的结果就是课堂氛围明显不足。从教育的层次讲,指导教师一味的知识点灌输,或是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缺乏发挥和拓展的空间,必然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同时学生对教材知识点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被逐渐扼杀,缺乏兴趣的学习将是机械化的,从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高职院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本储备不足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门依赖实践性的专业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才能使知识发挥出营养作用,而课堂中的理论教学,虽然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但如果不能从行业的实际岗位中汲取经验,那么就会沦为“形式主义”,丧失就业方面的能动性与灵活性。教育本身需要教育资金的储备,才能够为教育的不断改革提供支持与动力,而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涉猎的科目较多,领域较广,关注点也不能集中于电子商务物流这一项专业科目中,与之相反,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不够,而忽视了这一专业的教育改革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在实际授课中,对于实践环节,受经费不足的限制,往往在实践中学生也并不能够真正地走入生产实践中去,整个实践过程也凸显形式化问题,这也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以后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岗位要求。

(五)缺乏实训教材,师资储备力量不足

在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新设立的专业课程,由于该产业的发展迅速,以及社会生产对于这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所进步的速度与该产业发展的速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档”,也就是说,教育与职业未能同步发展。并且在教育中,严重的滞后现象也表现在教材的形式上。传统的教学材料并不能满足当下教育改革的实训方面要求,此外,在师资力量的培养方面,由于课程设立的时间存在限制,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并不足够,对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存在不稳定性,因此教师会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教育培训,而忽视实训方面的课程。

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课程教学的改革对策与方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深化现代教育理念

从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可概括为操作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其中,操作型人才主要负责某一具体环节的应用与实践,是物流行业运行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系统运转过程中的执行者,关于这一类型的人才需求,在当下行业发展中最为迫切,操作型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能够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管理型人才,则更加侧重于物流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力,这类人才需要更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积极的职业操守,管理工作的绩效与质量,能够对企业与供应链产生影响,是提升物流产业发展层次的关键性人才。针对这两点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来看,当代高职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时,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侧重点,无论是操作型的人才或是管理型的人才,都应符合行业的需求与我国教育的需求,明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应该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教育者应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推陈出新,重新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

(二)突出岗位应用能力,设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现代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某一类型的人才,而是更倾向于全面素质型人才教育,也就是说,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熟悉物流管理,要成为储存与运输等方面的全能型职业人才,才是这一行业最主要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而技术与管理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彰显出物流岗位技能性较强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的实训过程中,当代高职院校可依照工学结合的方式,从多维的角度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以程序操作能力与物流规划能力为核心培养基础,切实提升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并探索更多能适应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推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三)加强学校之间的调研工作,发挥教育研讨作用

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校门,与其他高校间充分交流,互相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才能有效的促进自身的教学改革。行业协会是教育部门的合作伙伴,在推动物流学科建设、培养人才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北京某学院的物流学院,曾与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进行教育合作,使几千家单位成为该学院学生实习的就业场所,并且通过企业家与管理人员来校授课,让学生更早的了解岗位工作与就业问题,而学院的教育方针也更加有针对性。在中国物流行业协会的赞助下,许多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研讨会,相互借鉴优秀的办学经验,也促使了我国物流专业的课程改革与进步,为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起到助益作用。

结 语

由于电子商务物流专业的实用性较强,故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是推动该专业课程实现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关于这一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设想,要逐步实现与相关企业的无缝对接,才能够通过企业对岗位应用人才的能力需求,适当的整合目前教育中的具体内容,并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和锻炼更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型物流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方,也应在课程设置上更趋于人性化,增加实训科目,调动学生对行业的兴趣与求知欲,才能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