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忠 刘广东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来说,增强实践能力既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推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既必要又可行[1],农业院校[2]和海洋院校[3]对此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大连海洋大学具有涉海涉渔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坚持“农渔融合”,目前正逐步向应用型专业转型。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能够为农林经济管理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和投身“三农”“三渔”事业的情怀,增强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切实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类型主要包括课程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较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依托经济管理学院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势平台,不断完善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实习包括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实验教学包含电子商务实验、ACCESS数据库设计实验、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管理模拟运营、新媒体平台运营等独立开设的实验课,以及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海洋经济学、财政与税收等与理论课同步开设的实验课。上述课程的实验环节,采用国内高校通行的实验软件,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实验室进行。教学实习包括ERP沙盘模拟对抗、渔业概论的水产市场调查、渔业经济学的综合实习、跨境电商推广、国际化企业战略综合管理模拟实训。其中,ERP沙盘模拟对抗、跨境电商推广、国际化企业战略综合管理模拟实训等课程,由任课教师开发实习实训课程或者从外部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实训室开设。渔业概论水产市场调查和渔业经济学综合实习课程,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选择调研项目,设计调研方案,到校外开展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或者课程论文,再由任课教师组织实习成果的交流。
本专业的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进行。此时,在对专业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之后,学生具备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和分析“三渔”现状,为期两周的渔村渔企调查是比较恰当的认识实习。多年来学校和学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获得了广泛社会认可,这为搭建实习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本专业的实践基地数量比较充足,能够较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专业认知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和所有学生到达企业后,首先由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经营状况,然后参观企业的主要生产流程,增强对专业问题的感性认识。在调查过程中,鼓励学生和渔村渔企人员积极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目前的毕业实习,主要实行的是分散实习模式,由学生结合就业意向,或者由学院和老师推荐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另外部分学生,参与了学院和教研室组织的集中实习。这主要是由于就业市场的变化,要求缩短学校求学和就业岗位的距离,因此毕业实习跟就业联系比较紧密。从毕业实习地点来说,主要集中在学生家乡和大连市,因为这也是学生最熟悉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既有较好的人脉资源,又能充分进行岗位锻炼。学生实习的主要岗位,则几乎涵盖了经济管理的各方面,例如营销、管理、会计、金融,这与当前城市的岗位需求基本一致。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农林经济、渔业管理等岗位进行实习,他们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把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今后毕业实习拓展的主要方向。总之,通过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全方位体验,锻炼了工作能力,培养了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虽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以下亟须解决地问题。
学校层面非常重视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增加实验课的课时比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课程实习还主要停留在基础课和非专业核心课程,例如统计学和会计学的课程实验。尽管专业教师对开设实验课的热情很高,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开展实习还不够,专业课的实习环节比较少,相关教学资源缺乏。例如渔业概论和渔业经济学两门课,通过让学生外出调研和查找资料,完成课程调研报告和论文,已经在朝着课程实习做出努力。然而与其他课程相比,如何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习比重,需要继续探索。
目前分散毕业实习较多,学生多数选择了大经管行业门类的单位,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对口度不高。这是由于,学校地处市区繁华地带,学生在平时的课外时间安排中,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营销、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证券等岗位有了较多工作经验积累。加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对应的单位可能地处偏远,岗位工作相对辛苦,所以有一些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但从长远来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还在农林牧渔等大农业范畴,刚开始从基层做起,可能相对艰苦一些,但发展空间很大。退一步说,本科教育属于通识教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既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又具有扎实的经管知识,对于大多数经管类工作能够大体适应。同时也要看到,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潜力体现在专业优势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科教育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对此需要保持清醒和务实的头脑。如果放弃了自身的专业所长,也不符合古人“田忌赛马”所体现的大智慧。目前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本专业就业的状况亟须改变,这既是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需要,也是锻造学生职业发展长期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因此,毕业实习有必要向农林经济管理岗位回归,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但实质性的成果并不多。例如,在各项政策鼓励下,本专业师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热情比较高,积极参加各种创业计划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活力。然而,部分学生只是想为了拿到第二课堂的学分,或者在奖学金、研究生推免中获取一定的优势,对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比赛没有多大的内在动力,甚至在选题、申报和结题时过多依赖于指导教师,失去了创新的原始渴求。另外,尽管不少创新创业计划有比较好的创意,但仅限于完成项目报告或者获奖,并没有落地。“行百里者半九十”,做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的转化,完成项目进展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能够通过实践检验项目设计本身的质量,还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
尽管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但实践教学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意义重大。为此,要创造有利条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为解决课程实习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师资培养和校企合作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是培养实践教学师资。本专业教师一贯重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与政府和业界有较为广泛的联系。但往往是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并不具有长期扎根实践一线的实务经验。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人才培养,学校层面也出台了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的约束和激励措施,相关教师真正到农渔业生产一线参加生产经营管理,从鲜活的实践训练中,可以锻炼和培养实践教学的能手。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教学资源。发挥专业教师的理论优势和企业专家的实践优势,明确工作目标,搭建好工作小组,梳理出农渔业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共同编写实习教材、实验软件等。这既解决了相关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问题,提升了管理水平,又把鲜活的实践经验带到了学生的课程实习课堂上,使理论与实践保持零距离和无缝对接,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
目前校外实践基地初步建成,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此还要适度增加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重视拓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对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要充分运用和最大程度调动学校内外资源,突出发挥教师在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积累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首先,在学校和学院层面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办学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本专业的实习实训空间,完善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平台。其次,充分运用本专业教师业已形成的社会服务优势和积淀,将其拓展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方面。教师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既可以为构建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有利条件,又为实践教学贡献了良好素材。所以完全可以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把教师的社会服务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平台,这不仅是教师个人对实践教学的贡献,而且也会促进教师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再次,通过主动走进企业,发现不少企业也希望在校学生前来实习。一方面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及早全面考察学生的发展潜力,选拔到企业满意的人才。所以,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可谓一拍即合。
应该看到,现在本专业大多数毕业生“非农化”就业,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国家、学校、家庭、学生、教师、社会等都对本专业人才培养付出良多,如果大量毕业生所学非所用,会是巨大损失。党和国家对“三农”“三渔”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未来数十年“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为本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一定会大有作为。从本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看,多数优秀毕业生都坚持深耕本专业,职业发展潜力也很大。因此,学生从在校期间就要转变不合理的就业观念,坚定职业理想。通过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一定会充分树立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目标和方向,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终将会在人生事业发展方面取得骄人成绩。
创新创业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以大有作为的实践教学环节。当前要进一步培育创新创业理念,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类科技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在实习、实践基地和校企海洋产业联盟基础上,把教师的科研工作与学生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吸纳学生更多参加科研项目,鼓励在科研项目中设置学生科研助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精心选择项目,引导学生进入学校的海洋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各类创业孵化平台。结合学院丰富的经济管理类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全产业链条的服务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开花和结果。
传统的实习教学,使用的经费多局限于实验室建设和外出实习的交通补贴。在深化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要增加新的实习项目,延伸实践教学的链条,为此需要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要让项目能够开花结果,不仅需要充分运用好各级政府提供的孵化条件,还要在学校和学院层面提供更多助力。这就需要拓展更多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此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广泛争取社会资金和办学捐赠,才能建设好更多实习资源,让更多创业项目有机会进入市场中历练,做大做强本专业的办学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