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杨婷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正能量培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与非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品德教育,使大学生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思想政治理论正能量的各种内容,积累文化知识、自觉融入到生活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知识点中。提高实践能力和正能量,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数字视频创作》主要采用互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堂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模拟项目演练。通过“我是正能量传播使者”的短视频创作指导思想,来提升高校大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增加大学生的爱国自豪感,加强在校大学生正能量的氛围培育,进一步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该课程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将思政课的各种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富有特色,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创作的各种作品在思想性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并为学生今后创作中充满“正能量”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育正能量氛围与方法提升的问题,运用公益短视频是以社会公益的关注与参与、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传递正能量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纪录片。从正能量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提取精华,如何借鉴国内外思想政治正能量教育的合理因素,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各种传播手段开展层次性教育;如何培育正能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
比如教学组对《当我醒来》团队创作的数字微视频的指导过程,就是选取了“抑郁症”这样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思政课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知识点,进行题材的深化和拓展。与思政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这部影片通过主角的日常状态来向人们阐述,抑郁症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心情低落,而是大脑控制情绪的机能受到阻碍,患者自己无法进行调节,只能寻求外界的帮助。但在生活中,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怀有偏见,导致部分患者存在病耻感,无法正确认知其症状或者不愿就医,使患者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心理负担。与此同时,短片也通过这部影片传播了正能量,指出抑郁症问题的解决除了生理上的原因以外,心理上问题的解决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抑郁症患者必须从改变错误的三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入手,让短公益视频脚本主题更加突出,立意更加高远。很好地达到了思政融于艺术教学的效果。
在公益短片长江江豚保护的主旨中,表现重点但当人们聊天、刷微博时,只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却忽略了长江江豚“求救”的讯息。正是我们冷漠、忽略的态度和行为,错过了一次次长江江豚向我们发来的“求救”信息。江豚是咱们长江流域的珍稀保护动物,呼吁大家关注长江江豚的生存危机,应该从现在开始。作者将这部影片中融入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中的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相结合,也可以与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的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相结合。环保的话题既是一个爱国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正如习总书记讲过的“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把江豚保护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将深讲透,并通过数字影像的方式转化为能够传播正能量的终端呈现给观众,才能起到发人深省和促人行动的拍摄目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丰富影片情节,加入一些传播正能量的元素,将爱国、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要素与影片情节有机融合。使影片的拍摄不至于流于表面,能够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索。
最后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大学生群体切身体验母亲分娩时疼痛的感受,通过疼痛级别的增加,记录下学生的表情以及体验前后的变化,再以采访的形式询问感受以及对母亲或伴侣想说的话,反应最真实的感受。该片的灵感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大爱却很少被更多的人理解,尤其是像大学生一类的年轻的群体。作者想让受众去感受这样一种关于爱的体验,用记录、采访的形式来呈现,用场景、中景、特写来表现。本片阐述的主要观点对爱别迟疑要行动起来。教学组认为该短片的主题可以与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知识点“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联系起来,从“爱”字的深化入手,着重强化通过体验母性分娩时疼痛的感受来引发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对伴侣的感激之情。体会重建自己与父母关系以及调整情侣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引出在家庭中遵守婚姻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及“夫妻和睦”的现实意义,从而使主题得以升华,正能量的氛围得以体现。
大学生正能量培育氛围及形成机制必须与具体的国情、省情、校情结合的问题。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培养其正能量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学生个体情况不同展开。例如大多数高校理工科学生对正能量的认知和理解就不如文科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培育高校正能量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学生正能量的培育不但需要马克思学院高校教师的努力,同样也需要艺术学院的老师通过在现代数字媒体时代,运用大量的优秀纪录片用实际内容展现给学生,公益短视频要走向立体化,走向市场。像好莱坞一样,要和观众一起哭一起笑,而不是像观众宣讲真理。使故事更生动、更感动、更打动人心、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参与的拍摄方式、叙事表述手法,使原本过去了的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历史文献变得不再乏味而生动有趣,使消逝了的文明重新再现耀眼的光芒,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集约化与碎片化相结合,从而通过公益短视频的传播动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校园氛围,争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新引路人”。
全媒体文明的规范需要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要从源头上加强全媒体的监管,避免负面信息的传播,给正能量培育以良好的发展环境。
艺术设计类教学可以在思政融于教学的实践中,不断锐意改革,推陈出新,真切做到了课程思政的艺术化,艺术作品的思政化。指导学生创作的各类数字视频作品实现了思想性和娱乐性的高度统一,让学生在创作中有所收获,让观众在观赏中有所思考,实现了教学团队提出的“我是正能量传播使者”的数字视频创作课程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进一步课程教学实践中,团队一定会不断总结经验,争取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在该课程中牢牢扎根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