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昊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 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成为近年来建筑业界关注的热点,美国国家BIM标准对BIM的定义是:BIM是对一个建筑项目的功能特性或物理特性的数字表达;BIM对知识资源进行共享,通过将设施的有关信息进行分享的过程,为设施从概念至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决策提供可信赖的参考依据;在建筑设施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都能对BIM进行相关信息的更新、提取、插入以及修改,反映、支持自身职责并实现协同作业。
BIM技术的核心是智能控制,可以应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施工模拟等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BIM技术具有很强的协同性特性,在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各设计专业可以协同设计,减少缺漏碰撞等设计缺陷;在施工阶段,各管理岗位与各工种协同工作,提高管理及施工工作效率。
在建筑领域中,BIM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可视化平台,它将以往的线条式构件变成三维立体实物图形展示给人们,使建造者可以通过BIM更加直观的掌握构件之间的组成关系、界面划分及相互关联。BIM平台可以使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始终处于可视化状态下,因此它的应用不仅是项目效果图的展示和报表、图表的生成,更为重要的是在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可以在可视化的状态下完成。
在建设工程项目BIM技术使用中,可以结合建筑项目复杂的特点,进行数据内容的循环验证,系统通过建筑实体模式的展现,模拟建筑项目各个真实状态[1]。例如,在系统设计中,可以模拟出太阳辐射、室内采光等,通过这些数据资源的精准模拟,可以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施工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
(1)BIM技术可减少大量的材料、人工、机械的浪费。一些企业利益也将随之减少,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利益。(2)用不好BIM技术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3)本土BIM核心技术缺乏,对这方面人才和基础软硬件配合的门槛要求较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规的工程检查多进行二维图纸设计状况的分析,这种现象容易对水暖结果的设计带来影响,从而引发建筑项目的频繁变更,无法实现建筑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三维碰撞技术的运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工序进行检查,相关人员根据建筑工程的状况,提前或是在施工中对复杂的工序进行分析,并按照系统提示的可行性操作进行施工,通过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降低工程建设中的风险。而且,在三维碰撞技术检测中,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管道、管线布设状况,进行这些项目的科学设计,实现建筑工程水电项目的合理安装。
施工阶段,建立5D模型对项目成本进行精细化分析,对各个时间节点段、各个工区以及各个工序的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结合企业定额分析,对施工成本与施工阶段中各构件的中标单价的对应关系予以确认,从而实现对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2]。以往项目建设完毕后,施工企业难以了解项目盈利状况,当存在亏损时,也难以分析其亏损部位与原因,将BIM技术运用于对成本的动态管理,结合施工进度,对BIM模型进行及时地分析与统计,能实现对成本的动态管理。当发生设计变更时,则对BIM模型进行及时调整,能在短时间内确定发生设计变更前后的造价变化,实现了对成本的动态管理。
首先,在BIM中通过虚拟技术的使用,可以构建建筑虚拟模型,相关的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通过对虚拟模型的分析,能够提前发现公共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构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保证后续工程的稳步进行。其次,在虚拟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对重点评价的工期、施工设备等进行选型,提高施工的效率性。最后,在虚拟技术使用中,系统可以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模拟,在模拟分析后无工序错误的现象出现就可以进行施工,有效缩短施工进度。
在BIM技术使用中,可以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材料进行管理机分析,有效避免材料浪费、资源滥用现象的出现。对于相关的材料管理者,可以结合BIM技术对系统模型中的材料采购量、使用量以及库存量等进行说明,之后按照每天的使用量等进行消耗材料的计算,并根据系统分析结果进行每日材料的下发,有效避免材料使用过多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3]。而且,相关材料管理者也可以按照市场运行状况,进行工程材料的采购,对于一些消耗量大以及库存偏少的材料应该进行材料性能的分析,通过多家质量及价格的对比,购买性价比高的材料,以便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在现阶段建筑行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BIM技术使用中,能够通过参数化建模、建模数据协调等方式的融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各个参数的分析,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满足现代建设行业的发展需求。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BIM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