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涛
依托数字技术与网络的信息传播时代已经来临,新媒体兴起,新旧媒体的融合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基于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不仅具备了传统媒体严谨的内容与深度,同时也兼具了可复制与及时传播的新媒体特征,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动力。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报刊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传统编辑很难与现代形势相适应,亟待调整并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要想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编辑角色就要实现“三个转型”,以增强媒体传播的效果,强化传播能力,整合并构建具有强大功能的传播平台。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编辑角色的“三个转型”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应用十分有必要。
一方面,实现编辑更好发展。将新闻事件作为核心的媒体工作方法,是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此,报纸信息内容的质量会对编辑的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将编辑比喻成设计师,读者就是编辑客户,必须对读者关注内容加以了解,才能够确保编辑设计的内容满足其阅读需求。特别是读者所关注的图文搭配模式、焦点新闻与编排形式等等,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编辑都需要通过创新方式,实现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报业已经向全媒体转型发展。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报业受到极大的冲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向数字化方向转变[1]。然而,报业尚处于过渡阶段,其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即便报业的建设对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借鉴,但落实效果仍差强人意。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必须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自身角色,进而促进报业的与时俱进发展,紧跟时代发展,与受众需求相适应。
面对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编辑需正确认识时代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正确定位自我位置,在日常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实现转型,为媒体融合时代下的行业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仍需将内容作为主体,所以编辑的作用不容小觑。传统编辑扮演裁缝角色,以来料加工为主。要想使报刊质量提高,优化新闻品质,编辑就必须摆脱现有角色,以选题策划为切入点,强调编辑制作的作用,逐渐转变成能够有效掌控全局的总工程师,积极参与设计与制作等环节,在媒体编辑出版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第一,前期设计。记者都会将选题上报给部门主任审核后采访写稿,随后由领导审核。在审核通过后由报纸编辑审稿,最终出版。以上属于直线式流程,很难发挥编辑作用,致使编辑仅负责组版与排版,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编辑创作能力的发挥。为此,在编辑角色转型中,需在前期策划中发挥编辑的作用。编辑可以参加采前会,对新闻线索加以了解,尽量简化中间环节。在采前会中,编辑通报所掌握线索与策划选题等内容,在策划新闻期间发挥作用,并参与选题的研究与讨论。在主任确定选题以后,编辑负责和记者进行沟通,对题材深层价值加以挖掘,确定采访的重点,有效规避采访盲目性,使采编的流程得以简化。
第二,中期组织。编辑应积极参与采访环节,对手头资源加以利用,完成信息的整合,并全程监控采访行动,适当做出调整,使报道思路得以优化。另外,要确定优势版面,使新闻策划更好地落实至版面,结合实际需求在后期制作方面把握时效性。在整合新闻资源与二次创作的基础上,即可编辑出独家报道,增强报道效果。这样一来,即可对编采衔接的问题予以解决,达到跨部门与跨媒体的报道目的。最重要的是,记者无效劳动时间减少,且编辑后期制作成本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后期把关。基于媒体融合背景,新市场环境与舆论环境形成。编辑必须形成鲜明价值取向,科学选择并取舍海量的信息,能够结合平台的基本特点、策划需求以及栏目编辑等鉴别、选择并分析相关信息。另外,编辑要熟练掌握“柔性把关”艺术,特别是敏感性题材,一定要深度斟酌。若同一版面不能同时编排多篇批评报道,即可分散发表。编辑也应具备对各种风险灵活化解的能力,以确保报道效果不断增强。
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新闻企业也必须实现新闻传播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生产传统纸媒产品的基础上,还应当形成数字化资源,构建多元化载体为基础的立体性传播机制与全媒体产品矩阵。自社交自媒体向专业化新闻客户端,甚至是VR全景与视频实时回传直播等,要求发布新闻更加快捷,且新闻信息要更具数字化特征,不断丰富新闻的形式,有效结合内容与技术。
第一,对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加以掌握。在媒体融合时代,若编辑的业务技能过于单一,很难承担跨媒体编辑的责任[2]。为此,编辑应对更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加以掌握,逐渐发展成复合型人才,以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而全媒体编辑也要突破固有思维的约束,掌握更多综合能力并增强创新思维。在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能够编校,并在布局与遣词方面创新,把握新闻传播与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实现信息传播与新闻表达的与时俱进发展,能够在思想交流与文化市场繁荣方面实现自我突破。
第二,灵活使用技术工具。编辑需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可对多种技术工具灵活应用,致力于发展成复合型编辑。编辑的信息检索能力要强,对不同搜索引擎进行迅速查找,以获取新闻策划与编辑资料。同时,编辑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以及排版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实现素材处理的目标,最终加工成期刊、报纸和网络版面需要成品。在此基础上,要求编辑可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运用,有效处理文字、视频、数据、画面与声音,借助计算机操作并管理多媒体信息。编辑同样要具备多媒介转换的技能,可将某种媒介成品向所需文件格式进行转换。最后,编辑应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整合信息并传播策划,科学处理专业数据,开展舆情分析工作,以图书、报刊和网络等多样化媒介实现信息传播的目标。
第三,设计元素的合理运用。现阶段,媒体编辑设计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遵循形式从属内容的原则,运用线条、色彩与图表均需有所节制,以免元素过多而对表达内容产生影响,混淆受众认知内容的程度。应保证设计元素在运用方面以传播新闻内容为核心,进而在新闻内容传递方面提供必要服务。基于媒体融合时代,编辑需要与平台间特色有效结合,合理设计新闻产品、采编新闻内容,充分利用大数据并开展舆情分析工作,使新闻传播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要对新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不断升级技术知识结构,尽可能与媒体融合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
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创新内容与技术,同样要求实现组织结构、服务方式与传播体系的全面创新。其中,服务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编辑需要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实现内容生产向媒体经营的有效转型,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与价值。
服务对象的有效拓展。编辑应借助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网上论坛和QQ群等多样化媒体形式和受众互动。在实时交互与沟通的过程中,对受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焦点问题加以了解,把握受众需求,对受众进行研究与把握,积极构建生产需求反馈体系,结合受众点评对改进的内容进行反馈。结合受众兴趣与实际需求,对更加饱满的新闻选题进行策划。随后,开展精细化采编,进行采访工作,对版面进行编排后,编辑出更加客观与准确的报道,使阅读体验得以增强,受众群体得以巩固。另外,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不断挖掘并探索新闻素材,找到具有较高价值且备受受众关注的新闻素材,明确媒体特色和新闻线索之间的契合点,以受众关注问题为核心提出相应见解并深度报道,使报道更具感染力与亲和力,对受众兴趣与热情予以激发,更好地吸引受众群体。
服务内容的深度拓展。在信息传播渠道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受众的选择更多,内容生产形式同样由生产导向向受众导向变化。为了能与受众对于新闻信息需求相适应,有必要对服务内容加以挖掘,不断增强新闻品质,强化传播的效果。为此,应促进新闻订制的个性化与定向转播。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对受众阅读习惯进行分析,在资源配置与生产内容方面,要结合受众兴趣和需求改变做出调整,使受众能够获取更专业与个性化的新闻信息,对新闻热点进行捕捉,使受众获得更理想的阅读体验。另外,要拓展新闻报道与精准服务的范围,以全局角度出发,根据新闻主题对议题进行设置,采取深度挖掘的方式,实现全媒体传播,不断增强新闻与服务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对信息内容加以挖掘,在同一多媒体数字平台中集中多种媒介形态。利用“簇打法”,实现多内容与多平台的输出,在碎片化信息中吸引受众注意力。
服务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根据用户直接需求亦或是潜在需求,应借助专业且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构建闭环服务链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可构建宣传报道库、新闻线索库等,为受众提供品质高且具有思想深度的新闻产品,使主流舆论阵地得以扩大。可将市场需求当作导向,使客户获得大数据信息,分析舆情并作出评价,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尽量与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相适应。另外,借助立体化营销模式,使用户获得更全面的产品宣传服务,增强宣传的效果,使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在与新媒体传播路径融合的基础上,可不断推出动态海报、动漫、视频与音频等多种新媒体产品,进而和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综合智能化服务。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编辑工作不仅面临挑战与压力,同样也存在发展机遇。为此,编辑角色需结合媒体融合时代发展趋势做到“三个转型”,实现自我完善。但仍需注意的是,应始终追寻新闻理想,揭示事实真相,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传统编辑成功转型自身角色,才能够在工作与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完善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