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斌
研究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
章斌
(瑞安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温州 325200)
随着社会发展,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已成必然,既要重新审视旧工业区“旧”的内涵,又要梳理旧工业区更新改造中的矛盾及其根源。以瑞安旧工业区为例,建立基于转型升级的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的策略,研究问题导向下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和引导本市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适应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需求。
旧工业区城市;功能置换;城市更新;循环利用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注重旧工业区的更新改进,其中保护是前提、利用是趋势、“活化”是核心,通过活化并再利用的方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将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以瑞安老城区(指北至瑞湖路、东至瑞祥大道、南至飞云江、西至甬台温高速公路,下同)为中心,旧工业区大致分布于城中、城西、城东、城北,总用地面积约2.169 km2。城中旧工业区主要以点状、块状为主。点状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建成年代最为久远,规模普遍小,如主要指国有企业厂房、仓库、制伞厂、塑料厂、皮革制品厂、电机厂等,大部分已停产闲置,少部分转租仍然作为生产和仓储;块状主要指沈海高速以东的西门工业,大部分转租仍然作为生产和仓储,总用地面积约0.151 km2。城西旧工业区主要以带状、块状为主。带状主要沿江、沿山布局;块状主要有百好乳品厂、礁石头工业区等,总用地面积约0.406 km2。城东旧工业区以点状、块状相结合。点状主要指村级工业点,主要分布于东山街道,依托村集体用地发展起来;块状主要指十八家工业区、巾子山工业区、安阳C区(整体改造中)、经济开发区起步区等,总用地面积约1.369 km2。城北旧工业区以点状、块状相结合。点状主要指村级工业点,主要依托村集体用地发展起来;块状主要指红旗工业区、东洋工业区等,总用地面积约0.241 km2。
1.2.1 大拆大建
老城区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过于追求就地安置、就地平衡,大拆大建作为主要手段,改造方式粗放,功能类型单一,导致老城区不堪重负,带来人口集聚、交通拥堵、停车难、文化缺失、记忆消逝等诸多城市问题。
1.2.2 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难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老城区外围集中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方案受市场影响较大,一味迎合市场需求,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难以协调,导致城市功能提升有限,难以打造城市特色和亮点,对城市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影响较大。
1.2.3 工业遗产依旧保护乏力
老城区保留完整的旧工业区(点)已所剩不多,但我市尚未启动旧工业区普查工作,缺乏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导致现存的工业遗产依旧得不到有效保护,转租作为工业厂房或闲置或废弃是普遍现象,导致一部分工业遗产岌岌可危,亟待保护。
基于以上对瑞安旧工业区老城发展现状以及更新过程中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发展水平,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旧工业区的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工业区重新恢复活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两件事情:①优化整合旧工业区的空间,使产业优势集中。针对本市工业区企业零散、大圈地而小开发等不良现象,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对其进行积极改造,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化管理及应用。②通过新的改造再利用,使原有的空间迸发现代工业园的特色。中心区所在地的企业位置非常优越,而且人才优势非常显著,基于原工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新技术园区快速发展,而且有效实现了产业升级及其优势互补,因而带来非常可观的财政收入,就业岗位也会随之不断增加,逐渐解决本地区居民的温饱问题。
对于旧工业区改造工作而言,功能置换及其有效利用,主要是以完善城市基本功能及其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改造。其中包含多种类型,从内涵层面来看,其突破我国重工思想局限,坚持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发展,通过不断加强旧工业区的建设与改造,使居住社区、商业娱乐、文化展览和科教行政内容逐渐深入其中,不断强化城市服务功能。就目前国内旧工业区而言,其主要是以构建和谐社区为奋斗目标,强化功能协作以及职责分工等,通过功能置换来有效激发我国旧工业区发展活力,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2.2.1 功能平行开发与空间重塑结合
借助周边功能的驱动力量,进行功能置换和再次开发,使该区又重新成为城市活力空间。比如,如果周边已经进行了为数不少的商务办公性空间开发,则原来的旧工业区也可以进行商务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圈,发挥其聚集与规模效应,空间上整体实现和谐。
2.2.2 功能协同开发以及空间上的重塑
从目前国内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来看,以社区功能互补为主要目的,对旧工业区范围内的所有用地功能进行有效置换,实际上就是与相邻社区之间实现功能置换的集中表现。区域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可能会导致同类功能之间的相互置换,使改造项目出现过剩现象。为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旧工业改造的目的以及发展现状,在功能定位上应当进行重新考量,从周围区域的功能协作方面入手,采取错位发展的模式,以免出现功能协同不到位的现象。
2.2.3 新功能与工业遗产空间的延续
在现阶段城市工业用地优化调整过程中,工业建筑与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践中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客观层面来看,工业建筑过程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给现代城市建设以及旧工业区的改造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条件。从主观层面分析,建筑本身具有历史性,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这在旧工业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应当注意精神文化遗产的延续。以旧工业区的厂房等建筑为例,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建筑特色,都为文化创意提供了载体和可能性。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开发新功能,延续工业遗产空间,进一步改造可利用文化产业途径。
所谓生态恢复,实际上就是再生模式的具体行动表现,尤其是旧工业区改造过程中应当加强生态恢复性改造。尤其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迅速扩张导致土地资源的匮乏,尤其是中心城区可谓寸土寸金,建筑密度不断增大的同时,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对于以往的工业厂房、码头以及仓库而言,其以核心位置占优,在改造过程中如果将废弃地段进行绿化,可以有效改善本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条件。从本质上来讲,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更是旧工业区规划建设以及城市更新的重点,其具有原物质属性特征,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旧工业区因长期过度生产,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不可避免会导致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加强老工业区范围内的生态保护以及治污治乱,成为现阶段我们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老工业区改造以及建设的重要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旧工业总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绿化系统以及休闲体系,以此来提高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应加快产业清退以及强化自然恢复建设。对于旧工业区而言,矿业废气以能源输出和原材料应用为特征。该种类型的工业发展,通常随着开采建设的不断深入,经常会出现三危现象,其中包括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等危机,这也是人们应当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更新矿业废弃地以及实际利用过程中应当结合生态修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式的空间,从而复苏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休闲功能。其次,应加强产业清退管理以及自然植入。在工业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当提高民众环境意识。高密度工业区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宜居城市建设难度越来越大。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的社会问题,应当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植入绿地,美化环境。
总而言之,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从编制全市旧工业区改造计划、有序控制改造时序、成立灵活的改造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机制和资金利用监管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满足人们的诉求,整体上推动城市复兴与健康发展。
[1]王美飞,邵宁宁,何丹.城市旧工业区转型研究的进展与评述[J].城乡规划,2016(10).
[2]孙星琳.中心城区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规划策略研究——以泉州市北峰工业区为例[J].福建建筑,2019(01).
[3]陈宽.关于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规划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8).
[4]郑兰叶.城中废旧工业区的绿色生态式改造设计研究[J].居舍,2018(02).
[5]王鹏,单樑.存量规划下的旧工业区再生——以深圳旧工业区城市更新为例[J].城市建筑,2018(01).
2095-6835(2019)07-0078-02
TU984.11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7.078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