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远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9)
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界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1]
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多媒体课件,另一种是网络课程[2]。
钳工课程是一门以手工操作为主、单一重复性操作多且比较枯燥的操作课程。在传统的钳工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及以示范为主的授课方式,在教师示范教学过程中部分操作细节学生观看不清,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进度慢,从而致使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长久以往,对钳工缺乏学习兴趣,排斥感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学生在钳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教师无法对学生某些不可复制性错误进行再现演示及讲解,导致操作错误无法及时纠正。虽然中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总结出大量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数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使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通过多年钳工教学探索发现,在钳工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引入信息技术——视频捕捉,可以有效解决以上传统钳工教学过程中的两大难题。
视频捕捉,就是通过手机或佩戴式摄像机等简单的电子设备对教师或学生正在进行的实训操作动作进行挑选性的录屏。
为了验证视频捕捉方法的有效性,将视频捕捉方法纳入到2018 级两个高职一年级平行班的钳工教学中,两个平行班A 班和B 班,A 班一共30 名学生,30 名男生,B 班33名学生,33 名男生,都是刚从初中毕业升入职校的新生,第一次接触钳工课程,无实训操作经验。
教师在对A 班钳工教学中采用视频捕捉方法,使用提前录制的操作视频对学生进行示范演练,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使用佩戴式摄像机录制学生操作的影像,并就操作影像进行分析,讲解教学。
B 班钳工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围观,一人带多人的教课模式。
两个平行班班级,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同一位教师授课,半个学期后,对A、B 两个班级的授课情况进行汇总。
在钳工课堂中,A 班学生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通过观看教师第一视角拍摄的教学视频,对于细节观察得更加清楚,动作要领等基本功掌握得更加熟练,教学进度比B 班快6 个课时,其次A 班的学生因为经常可以在视频播放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学生情绪调动较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去。
期中考试后,在B 班钳工教学中,同样纳入视频捕捉方法,教学任务完成明显增速,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加。
视频捕捉方法在钳工课堂的使用是面向“教”与“学”双元角度的教学方法。面向教学,视频捕捉法可以对教师钳工操作示范的细节直接进行投放及录制,该过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示范教学中,由于学生过多围观学习过程中的视角局限性问题;同时,教师佩戴头戴式迷你摄像机以第一视角录制钳工操作过程,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从示范者的视度更加直观地观看操作演示。此后,通过对视频 捕捉录制的示范性操作文件进行保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 台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可有针对性地从中挑选视频片段,进行查漏补缺。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面向学生,通过视频捕捉,在学生钳工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可复制性错误进行即时录像,并对录制的不可复制性问题进行针对性分类整理,并建立钳工问题数据库。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调取数据库中不可复制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利用视频播放、特写镜头等方式进行情景再现教学。针对钳工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靠构建的钳工问题数据库,重复性、系统性地对此类问题进行复习巩固。
此外,教师在对学生钳工操作进行视频捕捉时,面对镜头学生会下意识地自我调整不规范操作动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规范性操作的习惯。教师在视频捕捉的过程中,不应仅仅聚焦操作错误的学生,同时还应聚焦操作规范的学生,由此,操作规范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大幅提高,同时也能大幅提高操作不规范学生向操作规范学生靠拢的热情和信心,构建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视频捕捉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教”与“学”二元系统的效率;改变了传统钳工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调动;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主动性;同时将传统多媒体教学的“他者”视角转换成“第一视角”,更利于学生在钳工学习过程中全方位观察分析,能够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新范式。
在整个视频捕捉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模式,提高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