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创新建设探讨

2019-11-29 07:16于信顺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阜新

于信顺

(阜新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1 引言

1979年国家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该工程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西部共324个县(旗),占据我国三北农村大部,总面积2.6亿hm2。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三北防护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北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北防护林也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呼唤下,我们应创新三北防护林建设,发挥绿色长城生态屏障作用,不断创新、完善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办法,扩展新的内容,增加科技含量,让三北防护林永葆青春,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2 三北防护林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阻挡了北方的强劲季风,固定了流动的沙丘,使万亩良田得到保护,人们健康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安居乐业的生活,各种效益俱佳。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三北防护林办法的创新、完善和建设,能使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进而促进北方乃至全国绿色经济的增长。

(2)随着三北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其生态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繁荣;还体现在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阜新地区概况

阜新地区过去是典型的辽宁西北部风沙严重地区之一,当地过去曾有一句谚语:“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大风使熟土层变薄,或使土壤被风沙掩盖,形成了贫瘠的风沙地。可见,阜新地区受风沙的影响相当的严重,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

阜新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专家的指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奋斗下,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使万亩良田获得丰收,工农等各业得到较快发展,人们生存质量得到提高。防风固沙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阜新地区旧貌换新颜。

4 创新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措施

保护和建设三北防护林,要牢记成功的老办法,创新新办法,新老办法共同实施,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4.1 完善责任制,开展科技创新

保护管理好三北防护林,完善责任制,开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加强地方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离任审计制、年度考核制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情况。完善护林员责任制。谁负责哪片林子就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并签订护林员责任书,赋予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监察队伍巡查制,定期巡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确保森林安全,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落实到位。

4.2 创新科学技术,攻关森林管护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得知,多种品种树木共生的森林健康状况好,病虫害少。野生森林病虫害少,人工栽植的森林病虫害较多。野生森林多种品种的树木共生,即使有一种品种的树木有了病虫害,也往往不会大面积泛滥,这是因为其它品种的树木对这种虫害有克制作用;相反,人工栽植的森林品种单一,一旦发生了病虫害难以控制。因此,多品种树苗间杂栽植有利于防治病虫害,有利于树木成长。同时注意创新森林防病治病的科学办法,及时更新枯老病死树木,确保森林健康成长。此外,不少种类的鸟类是病虫害的天敌。保护鸟类等野生动植物就是林产资源。无论是候鸟还是常驻的本地鸟,每年都会猎食大量害虫,保护了森林、农作物等。

4.3 拓展三北防护林的范围

只有扩展三北防护林的范围,才能让绿水青山连成一片,增加生态效益。三北防护林扩展范围应为:水域、山脉、森林、草原等。让其连为一体,才能发挥巨大的防风固沙、生态屏障作用。稳步推进与拓展三北防护林的范围,对我国北方仍至全国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能够进一步促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林果业、绿色工业、绿色乡村和绿色现代化城市。

4.4 巩固推广已有经验措施

应当巩固与推广阜新地区防风固沙已取得成功的老办法,其中主要的有彰武县彰古台乡防风固沙经验和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三沟经验”[4]。

4.4.1 彰古台防风固沙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防风固沙,派出大量科技人才,来到阜新风沙最严重地区之一—彰武县彰古台乡,在大漠深处创建风沙科研所,开展植树造林,建造了世界闻名的彰古台樟子松林海,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使万亩良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生态得到恢复,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彰武县彰古台乡的固沙造林成果享誉全世界,曾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前来参观考察,谱写了一曲那个时代的“大漠风流”。

4.4.2 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三沟经验”

阜新治理山川也有成功的经验—三沟经验,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三沟经验。1964年初,国务院政研室的同志同县委一道研究1964~1970年的农业生产规划。他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了该县七家子乡毛岭沟封山育林、蜘蛛山乡塔子沟河边造林、招束沟乡拉各拉治理坡耕地的经验。认为上述经验在东北、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很有推广价值,第一次提出了“三沟经验”的概念。从此,三沟经验传遍全国,成为阜新人的骄傲。

4.5 创新三北防护林办法

阜新地区创新的办法有“树地”办法和“四荒承包”办法[4]。

4.5.1 “树地”办法

彰武县为了扩大防风固沙的成果,对具体地块有针对性的治理,风沙地较严重的地块,根据风向植树,就是在迎风口方向植树,创建了“树地”办法,栽植防风林,以速生杨为主,因速生杨生长速度快更新快,有林带、林网、有的占地块的一部分,当地农民把这种林叫做“树地”。防风固沙效果非常明显,既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耕地的作用,又为彰武的林产品加工基地的木材来源打下了基础,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5.2 “四荒承包”办法

从2004年阜新市对集体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进行了“四荒承包”植树造林,并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如:造林苗木补助、谁造的林所有权就归谁所有等措施,促进了四荒承包,使治理四荒的进度加快,使过去的四荒变绿了,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效果,这也是一个创新,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丰收。

4.6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创新三北防护林植树管理办法

4.6.1 组建科研团队,完善管理机制

创新科技办法,需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组建绿化科研团队,创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种草的先进技术。科学规划,分期实施,建立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建设一片,成功(活)一片,服务与社会的原则。按照规划,建立责任制,地区领导负总责,乡、村领导负具体责任,业务部门做技术指导,层层建立责任制,确保绿化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立承包责任书,承包人既是绿化的责任人,又是绿化成功后的受益人,受法律保护。确定奖励激励机制和惩罚鞭策机制。对绿化成功的承包人,给予奖励基金;对承包人不按标准绿化,没有成绩的,给予批评鞭策惩罚,仍没有成果的,可更换承包人。

4.6.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1)因地制宜,改为种草。有的地块已划为林地,多年植树不见林,说明这样的地块不适宜植树,再继续植树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也浪费了时间,影响到绿化的进程,改为种草可能获得成功。

(2)因地制宜,创新品种,引进品种。植树没有成功的地块,开展科技创新,研发适合本地块的树苗品种;或引进符合本地块土壤的苗木。

4.6.3 科学栽培与管理

苗木种植时,树坑要大些,新土经过日照后变成熟土才能栽树,有利于树苗的成长。树苗要选质量好的根系发达的、抗干旱的品种为最佳,牧草要选耐干旱抗践踏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为最佳地。灌溉是保证树苗和牧草成活的重要条件,必须保证足够量的第一次灌水和入冬灌水,与分期灌水相结合,才能保证成活率。

干旱半干旱的三北地区水资源有限,需要创新抗旱科技办法,提高成活率。树坑底下放保湿济的创新科学办法,能保持水分不流失,提高成活率。树坑底下放固态水的创新科学办法,用来提高成活率,到目前为至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比较先进的抗旱科学方法之一。当前科研队伍正在研究一种暂定名为海绵土,可充分吸收雨季水分,能长久蓄水。针对山区,可建设引水上山入林入草原工程。喷灌、滴灌、点滴技术。喷灌能节约用水,不受地形限制;滴灌有真对性的补充水分;点滴能补充水分和营养,救活重要树种。

5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绿色发展的需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资源利用过度必然引起自然灾害,休息才能生出勃勃生机。在三北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是关键,保护、扩展其内容,开展科技攻关,不忘老办法,创新新办法,综合实施,必将使三北防护林成长壮大,锁住风沙,成为生态屏障,森林茂盛,草原繁荣,河水清澈,土地肥沃,空气清鲜,发挥三北防护林的绿色长城生态屏障作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造福子孙万代。

猜你喜欢
三北防护林阜新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加强原创意识加大对地方文化的发掘
刍议“三北”地区莱窖安全管理策略
自家林地充“三北”“村官”骗补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