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蕾
广播记者作为广播媒体新闻节目的主要生产者,对广播媒体的长远发展以及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体收听率起着巨大的作用,其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与播出效果,尤其在新媒体时代,面对媒介融合日益深入发展的浪潮,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收听率、听众接收信息的习惯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广播记者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广播记者新时期的工作职能,广播媒体及其广播记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精准转型,结合自身的客观实际,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角色定位研究,最大化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顺应当今媒介发展形势,做好转型调整,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社会受众,促进广播媒体的发展壮大。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新媒体给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传统广播媒体的听众数量明显下滑,并且听众在接收广播媒体所播出的信息时呈现出显著的“即时性”“随意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浏览信息更喜欢关注标题和图片,听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快餐式”的新闻,这恰恰是广播媒体的劣势所在,因此,广播媒体整体的收听率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对于广播记者而言,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品质以及节目内容的内涵?需要广大广播记者一起认真思考,毕竟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广播记者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毋庸置疑,对于任何类型的媒体而言,播出独家新闻都是其塑造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最好方法,尤其事关重大的独家新闻更能引起受众的强烈关注,所以,广播记者也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独家新闻的线索。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以及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发生在身边的各大新闻事件,在加上互联网超强的传播能力与传播速度,不管什么内容的信息,只要一经诸如微信朋友圈、QQ、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后,立刻就能在社会受众中广泛传播,可以说,如今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上一秒发生,下一秒就会被大家所知悉,这对广播记者来说,抢独家新闻几乎变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除了要具备强大的硬实力外,还要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可见,新时期的广播记者采写独家新闻的难度越来越大。
都说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愈发难以“伺候”,如今广播听众的信息需求更加多元化,而且随着听众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听众的收听情趣与审美能力也在不停的变化与提高,对广播新闻的内容、节目形式都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所以,广播记者要围绕“听众”的核心信息需求,创新广播新闻的采写技巧,增强广播新闻的内涵,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工具,比如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尽量让采写出来的广播新闻受到听众的喜爱,在这种形势下,广播记者更加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否则就不能胜任新时代广播记者的岗位职责,这无疑给广播记者的新闻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适应新时期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广播记者重新对角色进行系统性定位思考,转换传统广播记者的工作思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重新定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广播记者的工作效率。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注重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取长补短,广播记者当然也要顺应这种趋势,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在电台的定位战略,积极思变,寻找最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所在,对记者角色进行科学提升,掌握更多的技能,力争做一名新时期更加全面的广播记者,然而,不少广播记者“心大”,刻意追求角色的“大而全”,恨不得什么都要参与进去,往往却忽视了自身的特色,反而不利于发挥自身的长处,此外,这种盲目追求的心态还能对其他同事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影响团队的合作与团结,因此,广播记者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客观实际,“量身定制”,做出最适合新时期广播媒体发展趋势的合理定位。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在很多环节比广播等传统媒体更能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毕竟受众通过新媒体渠道更能自主的收看各种新闻和娱乐节目,广播媒体单向传播的模式在新时期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短板”,可以说,新媒体的优势是需要传统媒体好好利用的,广播记者在定位研究的过程中,要知道新媒体的特质,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为今后的转型升级明确方向,如果忽视新媒体的特质,势必会跟不上新媒体时代媒介发展的步伐,也把控不准新时期受众的真正需求,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广播媒体的社会威望以及广播记者的职业发展。
通常广播记者其实最主要工作就是为广播媒体采写大量的广播新闻稿件,其工作职责相对比较单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加剧了媒介市场的竞争,也让受众的信息需求发生根本改变,再加上广播媒体行业本身也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单一型”广播记者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期广播媒体的需求,广播记者只有转型升级,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在竞争愈发白热化的媒介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全能型”广播记者运用而生,并迅速走红,成为当今各大广播媒体争相抢夺的高素质新闻人才,所谓“全能型”广播记者是指除了精通传统记者新闻的采写技巧外,还具备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的能力以及能够胜任广播编辑、制作人、主播等多个工作职位,通俗点讲就是能“身兼多职”。
广播记者需要正视新媒体的绝对优势,不能抵制新媒体,而是要灵活借助新媒体的各种资源优势强化广播媒体的优势,所以,广播记者在进行定位研究时要将广播媒体纳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规律下,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围绕“听众”,以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为转型升级、角色定位的出发点,否则,会容易导致广播记者定位出现偏差,从而拉开广播媒体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不利于忠实收听群体的稳定。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媒介之间也是如此,广播记者在媒介发展的新时期,一定要用全球视野看待广播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在进行自身定位过程时,要结合全球媒体发展的大势,学习更多先进的媒体理念和新闻采写技巧,提高新闻敏感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挖掘更多新颖、重大的新闻线索,尽可能增强新闻的内涵,还要具备对重大新闻进行评论的能力,满足听众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广播记者在媒介融合发展的环境下,要注重与广大社会听众的互动交流,如今听众参与广播媒体活动的意愿明显强烈,听众不再满足于被动收听广播媒体报道的信息,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有效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广播记者要及时开通个人微信、微博等账号,广播新闻节目中也要实时开通电话热线,尤其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鼓励听众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不但有利于体现出听众的主体地位,还给广播记者开拓了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趋势需要进一步深入,借助新媒体更好地发挥出广播媒体的绝对优势,广播记者要以实际行动促进广播媒体与新媒体全方位的融合发展,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做好自身定位分析,从而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广播新闻作品,更好地满足听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发挥广播媒体作为社会传统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