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邑刚
(山东省临邑县自然资源局,山东 德州 251500)
5月份,为降低金叶榆绿篱苗的生产成本,采取嫩枝扦插方式对金叶榆进行大量扩繁工,具体操作步骤整理如下。
(1)扦插时最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河沙做为插床,将沙铺成20 cm左右的厚度,安装微喷,方便喷水,从而防止叶片脱水。
(2)采取35 cm左右的插穗,用剪刀将下部叶片剪掉,除去上部嫩枝尖顶,留25 cm左右的插穗,上部要保留2~3个叶片。剪除插穗下部的叶片时操作必须小心,以免损坏枝条的表皮。
(3)剪好的插穗用清水涮洗两遍,以此补充水分,对抑制生根物质“丹宁”也能起到一定的减少作用,再将插穗放入50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中进行短时浸泡消毒。
(4)扦插过程注意事项:插穗要做到随剪随插,必须保证插穗的叶片新鲜、不脱水。插穗直径要大于2 mm。修剪掉叶片的插穗底部要在总长度1/2左右。在插穗底部剪出新茬,剪掉顶部,保留25 cm左右的总长度。用清水将修剪好的插穗冲洗两遍,再将插穗放入高锰酸钾中洗两遍,最后将插穗倒放入搬运筐内,使基部的水分基本散失,便于生根液的吸收。将处理好的插穗沾生根剂,时间5 s以上,立即扦插,深度保持5 cm左右。及时喷水,保证插穗叶片新鲜、不脱水、不枯萎。
(5)采用中国林科院发明的ABT1号生根粉作为生根剂,先用少量酒精稀释一克包装的生根剂,然后加入5 kg清水,扦插过程中将插穗放在溶液中浸泡5 s,随即取出,此过程要采用快浸方式。
(6)先将钢钉按4 cm×4 cm距离钉入木板,打孔,做成简易插板,可以提高插穗扦插过程的功效,此过程要规范操作。也可用钢板焊制钢钉制作简单的插床,这样,扦插后的插穗能深浅一致、均匀分布,提高成活率。
(7)叶面的喷水是扦插结束后插穗成活率高低的关键,需安排专人进行操作,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喷水频率,以叶面不缺水为标准,叶面一旦失水即表示扦插失败,天气晴朗的中午采取勤喷少喷方式操作,每隔5 min喷水一次。喷水时尽量少喷,保证叶片不脱水为前提,插床内严禁存有积水。
(8)最佳喷水实施方案:上午8点至10点间隔20 min喷水一次;10点至12点间隔10 min喷水一次;12点至15点间隔5 min喷水一次,15点至17点间隔10 min喷水一次;17点至19点每20 min喷水一次,每次喷水时间为30 s,遇到特殊天气要灵活掌握喷水的间隔时间。要避免插穗叶片因缺水导致焦干,避免根部因喷水过多积水引起腐烂。
(9)嫩枝扦插时要保证地温高于气温,最佳地温应保持25 ℃,采取喷水的方式来降低气温,可以促使插穗基部快速生根。
(10)扦插结束后精心管理10 d左右,新根即能长出,插穗基部的新根开始萌发时,要逐渐降低喷水频率,一般扦插20 d左右便可直接栽入大田培养或者装钵栽苗,栽植成功后采用喷灌方式浇水为最佳,可以促使幼苗快速生长。
工程施工或苗圃栽植过程中一旦操作失误,苗木移植过程中便会出现树皮破损脱落的情况,介绍一种快速修补破损树皮的经验,实践证明,此方法方便实用,操作简单并且效果极好。树木在运输或吊装过程因操作不当导致树皮破损后,当天内及时进行补救,都会修复成功,树木恢复原状从而快速健康生长。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用10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混合大田土壤调成浆糊状的泥状物,采取适量均匀涂抹在树皮破损脱落处,泥状物厚度与树皮表皮保持一致,用薄膜将此处多层包裹并缠紧,避免泥土水分的散失,此方法虽然技术含量低,但是简单易学便于现场操作,且修复效果很好。
(2)均匀涂抹一个月后,树皮破损脱落处已开始形成愈伤组织,四处扩展生长的愈伤组织会渐渐连接在一起。面积较大的破损处涂抹两个月后观察情况,可以进行二次涂抹,将多层薄膜继续缠绕用来保湿,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3)密切观察树皮破损处的生长愈合情况,愈伤组织连接在一起后继续缠绕薄膜,遭遇夏季高温时可将一层草帘缠绕在薄膜处以此遮荫降温,促进愈伤组织的快速生长。
(4)均匀涂抹泥巴并缠绕多层薄膜可以起到遮荫、保湿、增温、杀菌的效果,为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创造了的有利条件,此方法可用于多种树木大小规格伤口的修复。
(5)抢救的时间关系到树皮破损处愈合的快慢,在伤口水分散失前进行抢救愈伤组织会很快形成,较小的伤口1~2个月后便可长满新生组织。
(6)破损面积较小的伤口,经过两个月的生长愈合,伤口表面已经长满新生组织,此时可再次涂抹泥巴并缠绕薄膜,生长一个月后便可将薄膜去除,缠绕一层草帘进行遮荫,第二年将覆盖物全部去除,便可进行正常生长管理。
秋冬季是树木的休眠期,此时利用温室大棚将树木的裸根集中装无纺袋进行定植,该方法已被业界同仁认可,大部分操作者均能成功,目前收到很多朋友来电反馈,生产过程中由于细节操作不当导致失败,因此管理细节需进一步提升。
(1)选购好的苗木最好采用沙地进行培育,沙土透气性好促进根系生长,因而栽植后成活率极高,选用移植后的苗木有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
(2)结合树木的生根特性灵活掌握树木的修根方式,如白蜡、国槐的新根萌发一般在根的断面顶端发生(愈伤组织生根),可以适当缩小根茎。柳树、榆树的新根一般在根系中间部位生长侧根(皮部生根),可以将根系留大些方便固定根系,避免销售运输过程中散球发生。树木修根后的直径小于树袋直径5 cm为宜。
(3)根据树木的地径选用树袋,一般采用8倍于地径的无纺袋栽植,确保根土密结是定植成活的关键,装袋过程中要分层捣实,及时浇水以防根系脱水。
(4)栽植时树袋用绳十字缠绕,注意操作时绳子一定认真扎紧、规范操作,可以避免嫁接成活后短期装卸和运输中散球发生,因而确保移植后的高成活率。
(5)用彩钢制作的开口圆桶撑起树袋,填好土后将圆桶去除,此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并确保栽植质量。
(6)苗木容器内土壤一般直接采用棚内撒施复合肥和腐熟有机肥旋耕使用,根据采用的容器用土量,提前顺行起垄堆置,装袋用土结合平整排放同时进行。
(7)为节约人工费用,可以采用起垄后直接装袋的方式,也可根据培育目的提前配制出更好的基质使用。
(8)为嫁接时踩踏方便施工和防止浇水后苗木倒伏,可将苗木排放整齐,在无纺袋以上1.2 m的高度绑缚竹竿,注意要用一定粗度的捆绑绳并扎紧,为防止整行歪斜每捆绑几行加一行纵向竹竿。
(9)嫁接时提前在预留高度用标杆划出标记,用切地板砖的无齿锯换上带齿锯盘切断树杆,也可采用油锯操作。
(10)温室嫁接一般选择2月上旬,拱棚嫁接选择2月下旬,注意观察,当树木的形成层和木质部可以分离时及时进行嫁接。棚内嫁接采用插皮接,直径3~4 cm的苗木插入两个接穗,5 cm以上的苗木嫁接三个接穗,用薄膜条缠紧接穗,树杆封顶扎紧就可。注意嫁接后适当提高棚内温度,白天以28 ℃为宜,浇一次透水增加空气湿度。
(11)嫁接成活后接穗上新萌发枝条长度达到30 cm时,留20 cm长度统一打头剪顶,打顶后枝条生长高度达到40 cm时再留30 cm剪顶。
(12)棚内集约化培育精品的关键环节是连续两次打顶,只有连续打顶修剪的苗木才能形成冠型美观紧凑的成品,不及时修剪或修剪不当会导致密度太大从而形成徒长枝,造成上面枝条倒伏下部无叶的次品苗木。
(13)棚内集约化生产培育最大的优点是提前嫁接,缩短培育周期,从而集中供应,提前销售,但也要克服光照不足、湿度高、密度大的弊端,不可长期生长,必须连续修剪打顶,注重细节才能成功培育精品。
(14)若棚内苗木未及时销售,在6月初必须重新大田浅栽进行稀开定植,这样可以快速长成丰满的树冠从而达到销售的标准。
今后必将是低价优质苗木的市场,苗木生产过程中绑缚竹竿的方法正在普及并已广泛运用,现就绑缚竹竿的几种方式简要说明如下,避免因细节操作失误造成损失。
(1)苗木定植时地面部分必须紧贴竹竿,为避免刮风时树干和竹竿碰撞,损坏树木表皮,定植2 m左右的苗木时应先在1 m高的位置,用薄膜条捆绑扎紧,不可有松动。
(2)必须用长度20 cm,宽度1.8 cm,厚度在0.15 mm的聚乙烯薄膜条进行捆绑,分层扎紧,在竹竿背面进行打结。
(3)捆绑材料禁止用包装绳或布条,只有薄膜条才能达到既扎紧又可拉长的效果,采用薄膜条捆绑之后,随着树木生长增粗薄膜条不会勒伤树干。
(4)捆绑的核心是确保苗木笔直,要自下而上进行捆绑操作,必须在竹竿的南侧垂直捆绑苗木,切忌左右错动,一定要专人负责,提前培训,操作过程认真细致。
(5)定植前一般先将苗木先插杆,竹竿深度要超过苗木,为防止刮风和浇水时苗木倒伏,苗木贴近竹竿是关键,因而要确保绑缚时上下垂直。
(6)生长过程中苗木下部的侧枝可以保留,保留长度20 cm左右打掉顶尖,既不影响顶端优势,又有效增加叶面指数,当年增粗效果十分明显。
(7)对截头或逐渐拔高生长的苗木,自下而上在截杆的萌芽部位,细致扎紧捆绑固定,新枝长出后在木质化前及时调整在垂直位置,在同一面逐渐向上扎紧绑缚。
(8)定植地径1.5 cm左右的苗木如树干有弯曲,可以进行捆绑矫正,采用宽度2 cm的布条在弯曲部位临时捆绑,为防止刮风时摆动错位,可以用装修用的钢排枪,用气带链接人工打气筒,在竹竿部位打入钢钉和树干进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