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迎
(广州南沙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58)
我国的国有企业由国家投资或者持股设立,我国法律规定国有资产超过50%的企业即国有企业[1]。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在国有企业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同时具备公益类和商业类的特点,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实现其国有资产的保值以及增值,同时还起着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法。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将成本控制深化到企业工作的每个环节,是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手段。成本管理对实现企业增产节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国有企业发展中重视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增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国有企业而言,以A国有企业为例,其经营项目涉及到房地产经营、土石方工程服务、自来水系统安装服务等。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可以有效地进行控制。同时,对不同业务的成本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后,企业可以选择获取利润更高的项目进行投资。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避免企业的不合理支出,防止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企业的管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通过成本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谋划,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的决策失误。
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是影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观因素。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看到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相较而言,传统的管理模式更为保守,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观念一时难以转变,不能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思想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导致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为了获得高利润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工作中,使企业忽视了对成本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但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其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利润,但是就长期而言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会计信息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参考,会计信息的失准不利于企业科学地进行成本控制[2]。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会计工作过程中没有制定科学的会计工作制度,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以W国有企业为例,会计部门在向审计部门提供会计资料时,存在会计信息不实的现象,部分会计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改动会计信息。另外还存在增值发票开具不规范等现象,由于会计信息准确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偏离了实际情况,不能真正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服务,严重的致使企业战略决策失误,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成本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当前部分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不高。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企业的成本分类过于笼统,不够细化,由于成本管理的细化不足,导致在企业具体的成本管理中可操作性不强;其二,企业的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是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没有设定科学、完善的监督制度,导致监督部门在履行职权的过程中只是凭借个人主观的判断判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合理,使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质量。
财务人员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重视强化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企业可以建立管理会计岗位,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水平。同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设立管理会计岗位,可以负责为企业的管理部门编制计划,可以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科学性。管理会计在工作中不仅要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预测、控制和反馈,相比而言,管理会计岗位的职能扩大。通过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
由于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其业务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成本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作为国有企业应重视优化内部人才机制,这是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国有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其一,对内要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培训过程要注重成本管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的结合,培训内容应尽量使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如要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成本控制点、成本控制的对象等;其二,国有企业要重视选拔外部优秀人才,制定规范的选拔流程,为企业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充实内部成本管理专团队。企业在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完善考核机制,定期对员工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促使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构建国有企业完善的成本监督机制,是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效率的关键。国有企业的成本监督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监督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一方面是监督管理人员,企业可以组建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审计部门直接受企业最高领导管辖。另外,监督部门人员不能由财务人员兼任,这是为了保证企业监督工作不受其他工作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财务部门人员自行监督,无法起到约束财务部门的现象。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可以加强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监督,通过约束财务行为,可以防止财务投机行为,避免以权谋私的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加强对企业工作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失误行为,如果发现企业某个环节工作出现异常可以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强化监督体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也是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成本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控制企业经营成本的方法,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降低成本,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当前国有企业要实现其成本管理,扩大利润空间,需要重视企业的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以及业绩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不应局限于某个部门或者某个环节。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同时重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促使国有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由于本国有企业涉及到多项业务和服务,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可以促使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这是企业科学化经营的要求,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