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日俊
(南宁市南宁树木园,广西 南宁 530031)
桉树是世界上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具有生长成材速度快、利用价值高等优势,成为全球中低纬度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桉树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范围的木材,在家具生产、房屋结构构件以及造纸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另外,由于桉树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热性、耐贫瘠以及喜光喜湿性,使得桉树能够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种植,其对种植气温的要求为年均温度15 ℃以上,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种植量也非常大[1]。因此,加强桉树速生丰产培育技术与管护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桉树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1 整地备耕
挖坎:按2 m×3 m的株行距(111 株/亩)平行等高线定点;在定点挖明坑,坑规格为面50 cm×50 cm、底40 cm×40 cm、深35 cm。
施基肥回坎:基肥用量按0.5 kg/坑施放。将肥料施入坑底,经检查合格后,回填表土至1/3的深度,然后将表土与肥料搅拌均匀,再将坎上方的表土回填满坑,并使坎上方形成一个扇形积水面;回填的土块须敲碎,土粒直径不大于3 cm,捡净石块及草根;坑面保持凹形,以便在种植时定植于施肥坑内,同时凹状容易聚集雨水提高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施基肥、回坎后一个月内须完成造林[2]。
2.1.2 苗木准备
(1)苗木质量。苗龄:选择2.5~6 个月的苗木;苗木规格:营养容器苗为健壮、无病虫害,充分木质化,地径0.18 cm以上,高度20~30 cm,根系发达完整;苗木出圃前半个月停止施肥,并减少淋水次数;出圃时苗木须分级,杜绝Ⅲ级苗上山。
(2)苗木调运与管理。定植前1周~2周,将苗木调运至造林地,假植炼苗。调运苗木前,在造林地选择一处地势稍高且平坦、无积水、无山洪、无塌方,附近有水源的地段平整后作为苗床;苗木调运须及时,尽可能缩短调运时间,避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超过15 h;苗木调运至造林地卸车后,立即对苗木淋水,须淋透营养杯并淋净苗木叶面,同时喷施甲基托布津;将卸车后的苗木摆放到湿润的苗床上,轻基质杯苗摆苗前在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用干净的实土沿着苗床边堆护,堆护的实土高度与苗木营养袋高度一致即可。如果遇高温天气,须及时盖遮阴网。每天都要有专人管护保持苗木营养土湿润,定期(一般每个星期一次)对苗木喷施杀菌剂(一般为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交替使用)和防虫害药剂。如遇长时间无雨,不能及时造林时,则要求每个月移苗一次。
2.2.1 种植前准备
选择在雨后,坎内泥土湿透时定植。定植时用辛硫磷(或广西林科院防地下虫药)和甲基托布津混合药液浸根处理,同时用甲基托布津和甲胺磷混合药剂喷洒苗木叶面,预防病虫害;定植前半个月,管理区根据实际情况诱杀地下害虫,经费在病虫害防治费用中开支,实施前报营林科备案,并在营林科指导下实施。
2.2.2 定植
定植时,先用日字锄挖好深约15 cm 的种植穴,稍握紧泥杯,小心并全部撕掉营养袋,将撕下的营养袋放在坑边,用土块压好备查(不得带袋种植,轻基质杯苗直接栽植不需除去营养杯);然后将苗木栽在坑的中部,扶正,覆土以高过营养杯面2 cm为宜,在四周压实,不能踏到营养杯面上;最后盖一层松土,厚度以2 cm为宜。
2.2.3 补植
植苗后5~15 d内及时检查成活率,并连续不间断地补植,保证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补植应补到定植时的位置,以发挥防虫药及肥效的作用。补植应在植苗后一个月内完成,尽量选用与初始栽植同期苗,以免形成被压木。
2.3.1 坡度30°以下
调研表明,江苏省苏南地区职业农民短缺问题尤其突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兼业化、外来化严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技能欠缺、职业素养不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不足15%,中青年劳动力学农务农动力不足,涉农专业招生就业两头难。园区化、农场化、合作化的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和生态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苏南农业发展典型特征,对农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急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图1)。必须通过对农业高职教育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定向培养本土化新型职业农民,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大问题[1,5-7]。
以植株为定点,沿等高线垦带,施工时指导民工从下往上逐锄进行挖带,不能漏锄,带宽1.3 m,深15 cm;垦带时不打碎泥土,但需将泥块翻动,使草根(竹根)朝上或清除。
3.3.2 坡度30°以上
坡度大于30°的林地以及石砾含量较多的林地,不进行垦带,而进行扩坎,即以植株为中心在原植穴的基础上扩坎,半径为60 cm,深度15 cm。
(1)第一次追肥。定植完成1个月后即进行第一次追肥。在离幼树40 cm处挖规格为30 cm×20 cm×15 cm(长×宽×深)的纵沟,管理区检查合格后方可施肥。每沟施肥0.3 kg(即0.3 kg/株)。施肥时用量器量取肥料,将肥料均匀施放至坑底,回满土后适当踩紧,以防肥料挥发。原则上在12月至次年6月前完成第一次追肥,其它时间段不进行追肥,如有特殊情况需报营林科审核后方可施肥。
(2)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追肥。每次施桉树专用复合肥0.5 kg/株,施肥沟规格为30 cm×20 cm×15 cm(长×宽×深),管理区检查合格后方可施肥,施肥的位置第二次为两植株的正中位置、第三次为两植株的正中偏上30 cm、第四次为两植株的正中偏下30 cm。施肥时用量器量取肥料,将肥料均匀施放至坑底,回满土后适当踩紧,以防肥料挥发。原则上在12月至次年6月前完成第一次追肥,其它时间段不进行追肥,如有特殊情况需报营林科审核后方可施肥。
除草方式:一是全砍草。要求将林地内的杂灌和杂草全部砍倒,保留高度控制在20 cm以下,对林中空地和林地边缘的砍草,要求将杂灌和杂草砍出距离边缘木2 m的位置。二是喷除草剂。技术要求如下。
(1)除草剂配比浓度视杂草情况而定。喷洒杂草茎叶至叶面湿润接近滴水为佳,对多年生恶性杂草或叶面光滑杂草、小灌木等,要选用高浓度配方,在喷湿杂草叶面同时,还需喷施杂草叶背、气孔密集处。植苗前喷施,可采用低浓度配方结合高压水枪喷雾方法喷施;植苗后喷施,只允许用人工背喷雾器的方式喷施,须先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幼苗不被除草剂伤害;苗高120 cm左右,施工时用身体挡住幼树,站在幼树上方喷种植带上方的杂草,站在幼树下方喷种植带下方的杂草,即一条种植带分两次喷药完成,喷施种植带上两植株间的杂草则尽量压低喷头。
(2)注意事项。一是药液配制浓度要适当。药量太稀或太浓均难以将杂草彻底根除。二是尽可能选择清水。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含泥量不超过10%的浑水(以不堵塞喷头为原则),或经沉淀后使用。三是药剂现配现用。药液吸收时间达8 h为最佳,施药后4~6 h内不下雨,即可发挥药效,否则,需重喷。四是及时补喷。喷药后一般15 d左右可观察到杂草开始枯萎,此时应进行实地踏查,发现漏喷的需及时补喷。五是防护措施。喷施除草剂时,作业工人要戴口罩和手套,在背上垫一张塑料薄膜,以免渗漏药液流至皮肤。除草剂为浓度32%的草舒,每亩用量1 kg,添加24~32 g洗衣粉,兑水量45~60 kg。
除草次数及方式选择。具体除草次数及方式由管理区会同营林科现场核定。
3.3.1 病害防治
桉树常见的病害有青枯病、焦枯病以及桉树苗茎腐烂病,其中,缺少青枯病防治措施,在防治上主要采取种植抗病能力较强的桉树苗进行种植。焦枯病也被称为落叶病,该病主要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出现,可能会导致桉树枝叶枯黄,甚至是导致其直接死亡,特别是无性系桉树与尾叶桉,很容易在连续6、7 d的高温阴雨天气中发病,部分地势较低、排水效果较差、桉树林密度又较大的林地也容易发病,所以,主要的防治办法就是做好排水系统,促进林地内积水的排出,控制好桉树栽种的密度,提高林间的透风性[3]。桉树苗茎腐病主要发病时期为桉树苗阶段,桉树苗的茎部出现腐烂,并逐渐枯死,其防治办法是在育苗阶段以及苗木出圃后使用波多尔、百菌清或百菌灵用水充分稀释后喷洒苗木。
3.3.2 虫害防治
可能出现的桉树虫害种类较多,不同的虫害应当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办法。
(1)桉树小卷蛾也被称作卷叶虫,主要在每年的4~8月份出现,对桉树嫩芽及顶芽造成损害,所以可能导致桉树苗出现枯顶的情况,从而影响桉树苗的生长。所采取的防治办法主要有药杀与人工捕杀两种方式,药杀是指使用600倍液敌百虫与少量的煤油混合均匀后喷杀;人工捕杀便是在管理中发现嫩叶出现卷叶情况时,将卷叶摘下,并捏死其中的幼虫[4]。
(2)白蚁对桉树的侵害主要是树干与树皮,对桉树林木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白蚁的防治主要有诱杀、药物驱杀、内吸毒杀等,其中诱杀是指使用食糖、蔗渣等隐埋于土壤内,诱出白蚁后使用农药毒杀;当前,驱杀主要有绿僵菌驱杀,具有较好的效果;内吸毒杀是指在幼树周围填埋呋喃丹,从而起到毒杀白蚁的作用。
桉树的生长速度快,易栽种,经济效益高,是发展林业经济的好品种。桉树的生长习性较为独特,在我国仅能在南方地区种植,且桉树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桉树的生长状况降低。在种植过程中,要提高林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好桉树病虫害的防治,争取通过桉树林的营造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