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索*

2019-11-29 06:01张留伟杨国峰
科技与创新 2019年2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校本实训

张留伟,杨国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索*

张留伟1,杨国峰2

(1.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滨海模塑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

校企合作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课程校本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校企合作模式的拓展。由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训内容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联合企业共同校本开发,以企业师傅为主、实训老师为辅进行校本教材开发,能有效提高实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项目课程;校本开发;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重论述了要大力发展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各产业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要从根本上把规模提上去,把应用型人才培养划入了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1]。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地方高校与当地企业要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因此,很多高校均开展了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工作,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就是课程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课程,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实训教师讲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实践操作等,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比如不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等等。现在的企业招聘员工时,会把综合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显然应届毕业生没有竞争力。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应该对相关课程进行大力改革。

现在国内很多学者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高淑杰[2]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他们把理论内容运用到整个实训操作中,再与真实的工程环境联系起来,以典型的零部件的加工工艺为主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淼[3]阐述了“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分别从课程体系、内容建设和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李振兴[4]以校企合作办学为思路,以企业实际产品为载体,研究了准产品制作的实训教学新模式。杨太德[5]开发了“成型机械”校本课程,把教学目标和职业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室和车间一体化,构建了“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内容。许晶[6]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采用模块化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把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有许多学者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相关主干课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教程的改革进行探讨,本文着重探讨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教程改革思路及具体措施。

1 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且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也联系较为密切。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对高质量的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社会的理想要求差距很大。结合所调研的院校和作者自己所在院校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教学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一般都具有高学历高学位,且理论知识较丰富,但其实践能力和现场指导教学能力极其薄弱。根据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从大学校门走向高职校门,中间几乎没有接触社会和工厂,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脱节,在讲台上授课的内容就如“纸上谈兵”,无任何实际意义,更谈不上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学生学起来很费力、听不懂等现象,将直接影响培养的毕业生质量。

1.2 实训课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院校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般只设计一周的实训,这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即使是一周的实训,大部分教师也是讲些理论,让学生买些图纸画画图,这可能跟不同院校的实践水平和场地设施不足有关,也跟实训教师的知识能力有关,即很喜欢上理论课,忽视甚至回避正常的实践教学。另外一点就是实训课程的设计不够系统化、模块化,一般是实训教师指定某一章节内容进行实训,学生照做,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知道这一章节的实训到底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多大的关联度,脱离实际生产的实训对学生无益处。

1.3 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过少

众所周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实践性强,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结合紧密,再加上现代生产加工设备更新快,制造水平不断地提高,因此,学生的实训内容也要不断地更新,这些都要求学校要请企业高水平、责任心强的师傅做兼职教师。但实际调研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数太少,并且已上岗的兼职教师的稳定性太差,缺乏必要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些都将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1.4 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很多院校的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或者采用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即30%平时,70%卷面。这样的考核方式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有些同学是模仿或者抄袭别的同学的成果,根据调查发现,有45.6%的学生在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中抄袭别人的成果。所以,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

2 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校本教材开发原则

2.1 实践性原则

现在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理论知识部分偏多,实践动手部分过少,这都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无趣”中度过实训课的。所以,开发的校本教材内容应该多样、生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动手实践,在整个实训中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校本开发的内容要做到学以致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调研和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实现。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性还体现在,实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校企合作的平台,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2 灵活性原则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教育大国,不同地区教育水平的发展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地区不同院校对专业的投入也不尽相同,加之每个班级的学生个性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具有灵活多样性,要充分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和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发出尽量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教材。

以我校为例,我校所在区域被称为中国模具之乡,结合这个有利条件,我校教师不断地尝试与当地的机械或模具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通过带领学生去企业实际参观,让学生尽早去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这样学生自己心里就有底,就知道在校学习期间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了,且学生也将变成校本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也对要开发的校本课程更加有信心,这都充实了课程的内容。

2.3 前瞻性原则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大力发展课程改革,这就要求开发出来的校本教材要有可持续性,应当在着力于时代特点与现代教学的新观念的基础上,进而确定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与目的。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学科间的交叉,以“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为例,这门课的开发不能局限于机械方面的知识,也要聚焦模具、数控、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内容,因为它们之间的学科渗透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应摒弃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符的陈旧内容,要充分挖掘出符合企业需要的、符合学生个性的新观念与新知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

2.4 服务性原则

现在很多院校的实训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来说无任何价值,简单讲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服务于企业,原因在于这些教材内容太过陈旧,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开发出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校本教材。以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教材为例,编制能服务于企业校本教材,要求企业钳工师傅、机加工师傅以及设计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教师负责理论部分,企业师傅们负责实践部分,且教师和企业师傅们共同制订适合于学生个性的考核方案,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3 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校本教材的开发思路

当前,市面上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教材很多,但能够有效地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寥寥无几,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当地产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3.1 实训内容企业化

所编制的校本教材内容一定要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设置,摒弃传统的、无实际生产价值的实训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去一些企业调研,多和往届毕业生沟通,进而详尽了解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和所需要的人才情况。把从企业拿来的实际案例分成若干个工作情景,让学生模拟企业实际工况,带着若干问题去实训操作,尽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2 教师队伍正规化

教师队伍是否正规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校本教材的质量。由于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且实施者也是教师,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坚决执行无企业经验者不能带学生实训的原则,即带实训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

3.3 考核方式过程化

考核是对学生成果的一种评价,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老师严禁用以前的旧方法去考核。利用校本教材指导学生实训,其考核方式务必过程化,既要对学生个人考核,又要对学生所在小组进行考核;既要考核创新性,又要考核互助性等等。总之,考核方式要体现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

4 结束语

校本教材的开发关联性很强,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这对开发的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出现,所以紧跟企业的发展是校本教材开发的根本前提,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高淑杰,张兆刚,宁晓霞.“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166-167.

[3]高淼,陈刚,周亚芳.“双创”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5):19-22.

[4]李振兴,朱学超.基于准产品制作的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177-179.

[5]杨太德,王晓莉,江飞舟,等.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成型机械”课程构建[J].模具工业,2016,42(5):75-77.

[6]许晶.高职院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51-53.

2018年度校级课题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kyjg201820)

2095-6835(2019)02-0006-02

TG174.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2.006

张留伟(1986—),男,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塑胶及冲压模具、金属材料及表面工程。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校本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试论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策略
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