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院长 张金学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高度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多次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一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二是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走近舞台中心越需要卓越人才,越需要科技创新;三是相比于国际高水准,中国在拔尖人才培养和原始创新上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质量还有待提升,尚不足以支撑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
如何落实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如何应对大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如何真正使“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这是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应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化解此问题的“秘钥”就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现从管理育人转向服务育人。
习近平同志在武汉主持召开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强调: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众所周知,育人质量提升是我校实现“三上两创一提高”办学目标和顺利通过本科合格评估的关键,全体干部要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与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落实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育人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首先从横向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作为支撑,而教育强国战略是基础性战略,对其他战略的实施具有支撑作用;其次从纵向来看,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因此,我们党员,我们干部,自始至终思想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甘愿做人民的服务员。行动上一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质量。二是积极参加本职工作和各项公益事业,增强服务意识。三是要敢于同工作作风涣散、不思进取,消极懈怠行为作斗争。
曾几何时,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脱离群众而走向灭亡,甚至步入亡国的政党、政府比比皆是,明末清初的李自成农民起义,虽然推翻了大明王朝,但成功后的李自成脱离群众、腐化堕落,最终造成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而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武昌起义,由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依然不能成功,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就其根本原因就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血的教训警示着我们的政党和国家,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提高执政水准、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就我们学校而言,党政干部更应该主动接地气、眼睛下看、重心下移,多深入基层、多为师生排忧解难,多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我在远东、我有责任。”
高等教育作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其主要矛盾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变化。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资源的质量性和结构性矛盾、供给的均衡性和多样性矛盾、发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等三个方面。
我校此方面矛盾更为凸显。各学院建设不平衡、各专业发展不均衡、行政干部水平、能力不一致,工作中还存在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打破“世俗观”“人情墙”。 “世俗观”“人情墙”往往很容易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拦路虎、工作推进中的绊脚石,工作中,我们要聚焦“四风”转作风。坚持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发力点放在查找和解决工作作风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基层领导干部、服务窗口以及基层组织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我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必须警醒,决不能见怪不怪、养痈遗患。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着力纠正长期滋生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弊病,坚决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要“服务”二字当头,做师生的“贴心人”,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
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面对面,零距离的与师生接触,还要具备“专业式”的服务:即“极好的服务态度”加“极好的服务水准”,正所谓“技道合一”。不能不痒不痛、过家家,走过场,要“至广大而精微”。所以只有“内在的价值观”加“一流的服务水准”再加上“尽善尽美的态度”才是学校师生员工的真正期待。
国家和高等教育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奋斗新方向,学校“三上两创一提高”战略描绘了发展新蓝图。学校每个人要发挥“我在远东、我有责任”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思考并回答“我能够为评估做什么?我能够为学校做什么?我能够为学生做什么?”
事实上,学校、教职工最盼望、最拥护的恰恰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如一地真抓实干、出招解难,最不愿看到,也是最不满意的,是少数干部“说套话滔滔不绝、耍嘴皮舌动莲花”,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要么开会只带耳朵、牙关紧咬,坐在椅子上聆听,做一个没有主张的 “太平官”。当前,要以我校开展的“改革创新——岗位建功立业”活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调研听诉”“开门纳谏”等活动,深入基层、走入课堂、多“接地气”,广泛、充分地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和建议,听真话、摸实情,把问题找准,把根源肃清,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查摆问题、提升育人质量奠定基础。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警惕和戒除我们身上存在的上述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不仅不说套话、废话,还要积极营造一种敢讲真话实话、能听真话实话的政治气氛,树立风清气正的优良作风,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始终与学校发展心意相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凝聚师生,增强与师生的密切联系,在攻坚克难中,实现评估和同类院校一流的办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党性修养不会因党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强,道德修养、思想境界不会因个人职务的升迁而必然提升,加强党性修养和主观世界改造,是一个需要终身不懈努力的过程。我们必须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学、系统学、贯通学、深入学、跟进学,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保持清醒头脑,不取身外之物、不贪不义之财,不为物欲所累、不做出格之事。这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党员干部的执政之德,更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和职业操守。要始终把干净刻入骨髓、融入血液,战胜自己、管住小节,增强“免疫力”,抵御拉拢腐蚀的侵蚀和围猎的侵袭,始终坚守对权力的敬畏之心。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坚持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要加强党风廉洁教育,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丰富党风廉洁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常态化。要坚持把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贯通起来,推动构建全覆盖的监督网络。要坚持纪严于法,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要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探索建立不实举报澄清、诬告陷害查处和党员干部激励关怀机制,为敢担责的干部撑腰,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正名,激发和保护干部师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一体化推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廉洁准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和私的问题上,要坚持做到公正无私、公而忘私直至大公无私。保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修身、廉洁用权、廉洁齐家、廉洁用人,既要靠自律,也要靠纪律。自律会有松懈的时候,意志也有挡不住诱惑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自觉用纪律规矩的尺子衡量言行,用党章党规的镜子检视心灵,不断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和党员意识。要积极推动新提任处级领导干部到纪检监察和巡察岗位挂职锻炼、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设和政治“画像”工作,坚持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坚持把党规党纪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要时刻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念好纪律的“紧箍咒”、绷紧规矩的“一根弦”,做到严格自律、公私分明,莫因贪小而为之,始终守住清正廉洁、遵规守纪的底线。
任何良好的政治品格和道德素养都需要具体实践去检验,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诚坦荡,表里如一,在干净廉洁中永葆纯洁,在干事创业、转变作风中体现作为,争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个师生信任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