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成都市天府新区第四小学 四川成都 610000
小学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考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工作,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思维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诸多问题,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成为了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上来看,各科教学的知识层面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而在德育教育培养上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要确保学生在小学教育培养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在完善的德育教育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些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我们在这样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应该对当前的教育管理机制进行探究。
素质教育的培养内容究竟是什么,这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尚未完全了解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素质教育观念不到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不了解素质培养内容、不能明确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对自身教学工作中如何融入素质教育并不理解等,从本身上来看,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素质教育的观念还未完全融入教师日常教学理念之中,我们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是无法有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素质培养的。从实际教学内容上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贯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于书本中没有包含的内容很少做拓展,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停留在书本之上,不仅涉及范围较少而且也存在不全面不明确的问题。一些教师对于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内容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并认为其并不属于主要教学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诸多教师教学与观念不到位的问题[1]。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并且单纯的认为很多观念以及很多道理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教师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非常浅薄,这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事物是非常丰富的,很多学生的心智成长速度非常惊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时代发展背景下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需求,单纯的将小学生较小的年龄与素质教育深入程度挂钩是非常不科学的[2]。
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管理机制应该具体到教学工作之中,我们应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效规定素质教育内容的融入,保障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接受合理的完善的素质教育。通常来讲,我们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以及正确的三观应该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基础,充分根据当前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的实际状态来进行延伸以及拓展,虽然课本教材的内容编辑比较合理,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学生来讲其在素质教育细节方面的特性并没有非常好,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增强其中素质教育的现实作用,强调相关内容在现实生活学习环境中的具体体现,让学生能够依托生活学习的实际状态来了解具体的素质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深度,让其在日常生活中更懂得如何突显自身素质。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将素质教育内容定为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必要项目能够有效强化全面素质教学的整体效果,这对于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3]。
素质教育工作不能单纯依托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应该将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有相应的主题,主题的选择要贴合当前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同时也应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在充分分析课本内容中尚未涵盖的内容后,依照课本主题思考设计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在活动实际开展前对活动开展步骤、活动具体内容以及活动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要注意的是,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不应该局限于班会等室内形式,可以在有效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走出校园来到实际的社会环境中依托于更真实的社会背景来达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真实效果,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际发生的现象来认识到“对”与“错”让学生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双眼来观察事物,通过自身的思考来加深印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来保障学生对素质教育内容有更好的理解[4]。
我们在小学教育阶段依托于素质教育要求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管理机制作为指导,而在教育管理机制的制定上我们应该保障机制的合理性,在了解当前小学生整体素质教育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制定相应的教育机制,满足相应的小学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