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19年2月23日,由《商业文化》杂志社“登坛论道”栏目组主办的“中国大数据路在何方”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万兴大厦四层多功能厅举行。专栏以“商业改变世界,文化引领未来”为经营理念,紧紧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科技、新管理为抓手,论坛将提炼中国商业文化智慧,共话商业文化创新,引领全国商业文化发展趋势,总结商业文化管理理论,深入探讨新时代下中国商业文明重构的责任与使命。
论坛主持: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伍继延
论坛嘉宾: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原副秘书长王忠明,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商业文化》杂志社社长庞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周绍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刘欣华,SJ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孙进
人类社会的数据革命
伍继延: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有人说其标志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次浪潮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什么是大数据?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有请各位嘉宾踊跃发言。
周绍朋:今天的商业已经不是过去改革开放前的狭义商业,我们叫商业化经营,它代表整个经济。所以商业文化把经济活动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任何一个经济活动应该说经济组成都有自己的文化,像企业文化一样。我觉得我们的杂志把应该和文化很好融合到一起。
随着我们的信息化,信息革命不断深入,我们的信息化正在越来越深入改变着我们的经济生活、人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所以《商业文化》杂志首次把大数据作为一个讨论重点非常重要。提出跟大数据相关的进行数字中國建设,数字中国的建设和信息化,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特别十八大以来,关于大数据、数字中国建设,我个人理解它是一个意义内涵非常丰富,它应该包括大数据在内,包括宽带中国建设,包括大数据、互联网,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这都是我们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先后参加了不少企业创新活动和审定评审成果,我感到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深深融入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活动当中,有很多都是基于大数据管理以及智慧化建设管理。比如有一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正在深深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石油能源,过去石油开采冶炼非常辛苦,现在虽说智能化、智慧化和人工智能发展行业劳动效率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好多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达到一个智能化和智慧化,我当时给改了一下称呼,我们是不是叫“智能化开采”。现在某个环节已经没人了,已经完全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什么叫大数据,大就是非常多、巨量的数据,要运用大数据首先讲到数字中国建设,就要整合资源。从国家层面来说,经济社会活动首先要数字化,当然这个数字不是传统的一二三的数字,包括的内容更广泛、分类的,包括企业人财物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数字化,数字化以后才有可能运用大数据。经济活动数据化,数据又要网络化、信息化,或者是在线化构成了一个大数据。
不久前,《人民日报》开展大数据课题研究,讲到区块链,很多数据具有真实性、不可更改性,所以它具有客观性,要运用大数据对我们的国家进行管理,或者对我们的区域管理,数字中国,或者是数字省区,或者是数字企业,对我们的企业管理,首先就是你的经济活动你的各种要素要数字化,这个数字要同步信息化,使其能够运转起来,人人都可以看到,运转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就想这些词,这个概念是互相连在一起,可能就是所谓的大数据。
就大数据建设而言,数据怎么取得、取得以后怎么归类,怎么运用大数据来进行我们的决策管理就显得意义非常重大。
王忠明:众所周知,商业文明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加快步伐修补的一课,而且我们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没有商业文化的雄厚基础是不行的,商业文明的雄厚基础是不行的,商业文明的打造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就与商业文化建设相关性非常紧密。我领会的大数据、数字中国,它揭开了数字中国发展的新的一页,我们以前是粗放增长,我记得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流行说法,在我们那时候粗放增长阶段叫“统计不如估计”,你现在我们要结束粗放增长的模式,要迈向高质量发展、集约发展,你统计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估摸、差不多基础上,要求我们用数据说话,已经非常深刻的进入到我们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经营等等。
当前,我们面临一种管理上的跨越,需要借助大数据的手段,哪些是精准的客户,在北京地区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其实,我也是刚刚陪同一位企业家从杭州回到北京,他在法国收购了一个知名的女丝袜品牌,他要到浙江诸暨、绍兴纺织发展。经过两天实地考察调研,我觉得中国今天所谓的“高质量发展”,真的是要满足公众消费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变的需求升级,我们现在一般的消费品都能满足,比如像棉袜来说,甚至是跟其他材料嫁接的袜子基本都能满足了,但是像这家法国品牌能够把24K金做到袜子上去的奢侈品范畴的丝袜产品,在国内根本就没这样的生产能力。当然这个需求是存在的,特别一些女明星,一些有购买势力的小众群体也是存在的,而这样的品牌本身也是小众。
现在这个群体的需求到哪实现?到国外购买还是在国内购买。今天国内已经有很多的品牌,但是却没有一个奢侈品品牌,消费者购买奢侈品都要到国外,而这些奢侈品很大程度上还是我们制造的,但设计不在我们这儿做,而且销售也不在我们这里,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通过大数据、数字中国建设来实现。所谓转型升级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得用数据来说话,为什么能够去库存,为什么能够精准供给呢,背后都是因为我们的信息革命,今天已经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数字中国建设已经迫切要求我们商业文明建设不仅仅够停留在一般的认识基础上,而必须仰仗于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因此,商业文化建设乃至商业文明的建设,就是要加大力度来进行大数据的应用,数字中国建设,必须很好地实现我们的转型升级,很好地转变我们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发展的方式,所以我们应该拥抱这样时代到来。
庞毅:中国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的未来发展需要三个文明维度的支撑和依托。
第一,大数据的技术也好,社会问题也好,或者未来发展趋势也好,实际上首先需要一个法治文明的支撑。大数据技术发展虽然方兴未艾,但是首先要从法治角度确定它的规范。因为大数据技术本身在现代社会发展前提下,其逻辑前提就是法治社会,但是我一身求具逃終導製歌二一舌翻や火を学平架类王展LI积梟略く|。刺盤編導促畢作並能一剴送的仪架災く系最LW飛积终略話樂一降论用UW作积条一不y日CUW飛在互联网、电商等等这方面出现的一些风险。从发展开始我们就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或者我们要有这样的一种规范,按照法治规矩,按照法律的条文,利用我们的技术,发展我们的产业。
第二,需要商业文明的支撑,中国现在实际上是处于千年的大变局,这个变局的实质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转变和转型,中国现代化文明的实质是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商文明转型。这个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商业文明的支撑,从三个层面:
一是大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资源的配置要靠市场化臨艦昭樂照来米曲物刺设张田4化艦強平一昭4略堂手聯温4部馬能8也登田装県如界怨色条岛回决定性的市场机制,这是从机制的角度考虑。
二是要用商业精神、商业规则来规范和引导我们的行为,发展大数据也好、运用大数据也好,要遵守商业规则、遵照商业精神发展大数据,讲契约,要讲導不西撫織一典樂導不西会獼客是極一点漿無使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这是需要我们规范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意识指导。
三是要运用商业组织,运用企业和公司这种组织来推动技術和推动事业的发展,更多要依托这样的市场组织发展大数据事业,这样才可能保证我们有更大的活力,不至于再出现封闭垄断的现象。这是从第二个层面,商业文明的角度。
第三,要保证大数据事业也好、技术也好,或者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还需要有一个政治文明的保障。这个政治保障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随着我们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政治文明方面,要有一个根本的保障,保障我们现代化在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治条件下,使大数据本身以及更多现代化事业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前景。从这几个角度认识和着手,有可能大数据的发展从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有一个坚实的文明制度保障和规则保障,这一点,所有的从业人员开始就要有这些认识。
孙进:作为商业来说没有文化的商业就是一个没有理论的商业,没有文化的商业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商业,没有文化的商业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没有商德的商业。
文化从大的概念来理解,首先一提到商业文化,就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商品,不管是商品、市场,这个产业、职业、行业、企业,它都融到一个大的商业文化圈,因此我个人认为商业文化的刊物对中国商业的发展可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数据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某种层面上讲是核心的竞争力。一个国家大数据的发展好坏,衡量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如何,因为大数据是方方面面的,现在提的新业态、人工智能、Al、云计算及大数据新业态,它不仅仅应用在新业态,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4G改变人们的生活,5G绝对改变社会。为什么改变社会?因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外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力是克服自然的能力,克服自然的能力就是一切的应用,人类改造世界,有了大数据,有了智能,那也可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力的问题,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我认为大数据不是你拥抱不拥抱,而是你不拥抱也得拥抱,必须跟上这个时代。
其次,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在哪里,我认为教育先行。当然,教育有研究性教育、应用性教育,无论是研究性教育、应用性教育,包括短期职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培训教育,大数据都得有这个教育推动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科技科研培育研究生大学,社会的普及应用和社会的制造,那可能得职业教育。每个人的应用,你不能光会大数据,所以就是每个人的应用。研究性教育还是职业性教育,还是成人教育,还是普及性教育、培训性教育,可以说大数据的发展好与坏解决着教育先行。
刘欣华:大数据首先是一种资源,第二是财富。但是资源和财富的转化,离不开生产关系。大数据资源如何转化成生产力,需要人的劳动,所以我们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把它网络化,把闲置的计算上传到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云平台,我们再服务到实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现在我们讲叫矿工、码农,经过人的劳动把互联网人类社会新空间,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中的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形成一种新的资源,这个资源就叫数据,但是这个数据新的生产力要素需要劳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经济,都是慢慢接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生产要素,它是公共性、公开性、社会化,又是大家共同创造,这个数字化更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共产主义的市场形态,这是不可更改的。所以有数据、有资源要开发一种生产力,当然生产力要满足社会化的需求。
数据还有一个最大的点和其他的要素不同,它既是生产力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用数字,数字就是数量,数据构建新的生产关系,而且数据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关系,这和其他的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生产力要素构成的新特征。数字化是资源全球共识,作为生产力需要劳动,而且需要公共劳动,必须靠专业技术支持,知识要慢慢公开开放,所以国际教育非常具有代表性,就是开放性的教育,国际化的教育,满足以人为本的教育。
数据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优质生产关系,他就是劳动生产力本身,劳动和数字化完全平行起来。而且要主动融入和导入它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构建新的生产关系,从而构建新的社会关系。比如我们工业时代要做一个汽车车型,要做测试,也要进行数百万次到上千万次的实验,一个车型出来好几年。大数据时代,一秒之内,七八个车型就出来了,所以将来的生活是个性化供给,数字化时代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满足每个人每个阶段不同的需要,这就是数字化作为一个资源和财富之间,价值转换之间,它形成一新的生产力要素,同时构建了新的生产关系,塑造着人类新的社会关系。
其实,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脑力劳动,把人的传统的、重复的、一般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作为一个垄断性的体征向社会提供。所以创新驱动的变革也叫颠覆性变革。应付颠覆性变革,就是要满足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个性需求的流通系统和生产创造系统。所以满足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维护社会的和谐,这个思想理念越来越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强大的曲线性、经济性、客观性和规律性。
简而言之,数据本身有资源,就是要如何转化财富,最后形成一个区块链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满足个性化的以人为本的需求,最终把数据服务于权利、服务于价值。
商业文化要塑造新时代商业文明,要基于数据资源、生产要素本身,抓好基于数据的权利系统和基于数据的价值系统,新的社会财富创造流转体系。所以我们要站在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价值、梦想加强上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秩序,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事件,重新形成确立和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数字化时代。
嘉宾提问:什么叫世界商业文明?
庞毅:对文明和文化的理解,一般来讲,至少有宏观的理解和微观理解,也有人把文明等于文化,这也是一种理解。也有人把文明和文化做了概念和范围上的区分,或者是领域层次上的区分。
人类的一切跟商业活动有关的行为过程和行为产生的结果,这个整体就是我们的商业文明。从这个角度讲,文明本身跟人的商业活动是不可分割,当然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商业文明。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强调商业文化或商业文明建设,因为有人说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三千年、五千年,1840年以前中国文化的基础,或者至少是从周秦以来到1949年,基本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所以当时梁启超说中国现在面临着千年大变局,骨子里要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以商业活动为主,或者以商业规则来调整人类经济活动为主的这样一种社会方式转型,所以我们更多的提倡,或者要用商业文化、商业文明规范现代社会生活。
刘欣华:商业文明首先是一个文明,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和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如何确立这种文明的关系形成的规则,文明是一种机制,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人能够利用土地作为一级要素,但是它能自主生产,按照天时气象满足人们需求的文明模式。农业文明非常稳定,中国的24节气搞得非常准,非洲的土地、委内瑞拉的土地好多了,中国把地方给你开辟出来,种出东西来。有了农业的文明才有了流动性、商业性,它有交易性。到了培养好的时候,就能够满足人类生活生产基础上,又能丰富人类生活的一种流动性的、交换性的,共享性的一种文化。
什么叫世界商业文明呢?就是一个地球、一个梦想,在一个规则下的人与人的自主的交易系统,这个系统被大家认可,形成规则,形成全球化,形成社会关系化,形成个人的行为要求,这就是商业文明和全球商业文明,中国一定会重新建立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型的,满足人的一种幸福生活要求的新的规则,仍还会在中原来完成,在伟大的中国来完成,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形成一个全球最大的供应链系统、采购系统,又是开放市场,同时又立足于不忘初心、文化自信,新时代首先是物质文明,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是精神文明,人类自我实现、自我表达、自我创造,同时又自由交换的一种文明。刚才的问题很大,但是对我们来说也会激发我们的想法。
嘉宾提问:当前,在建设数据中国的大好形势下,怎样才能将“登坛论道”专题研讨打造成品牌栏目并引领我们创造奇迹?
王忠明:登坛论道是新作品,我以前在国资委研究中心、国家经贸委的时候,曾主讲一个中外民间系列讲座,那时候我还是正当年,有很多雄心勃勃,那时候没有数字中国的概念,也没有大数据的概念,商业文明有所接触,但是没有像今天表现的如此强烈和紧迫,所以我要我感谢你还有这么一段记忆,我更加希望你能够在这样一个新的平台当中也能贡献你的一份努力,共同把我们的论坛越搞越好。
所謂“商业文明”,在我的认识当中,商业文明今天特别需要是一种提倡勤劳致富的文明,提倡诚信致富的文明,提倡智慧致富的文明。40年发展到今天,
确实是不断走向商业文明的一个进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感受到了官商勾结、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诸如此类等等,这些都不是商业文明,它都是我们走向商业文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包括环境污染,包括资源破坏。
今天的商业文明实际上是完成了改革开放上半程之后要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个社会需求。我们如果不往商业文明建设方面配置更多的资源,事实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要中断的,我们已经支付不起,硬性约束决定了必须这么走。所以某种程度上商业文明更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自律,如同规则是约束出来的一样,伟大也是约束出来的,文明也是约束出来的,不是自然而然天生能出现的。
特别是有了这样一个很大的积累之后,我们千万不能简单的认为西方几百年的文明进程,我们现在用三四十年就完成了应多打几个问号,我们真的完成了吗?经济规模数据上有所实现,国民素质完成了吗?国家治理体系完成了吗?治理水平完成了吗?工商联现在的范畴里,一会儿国退民进,一会儿国进民退,为什么这么折腾?说明你的制度体系没有成型,没有相对定性,相对成熟,我们还得为它付出成本。国有企业当中,你说它这个结构,现在二元结构体系,我们试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我们既不想搞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计划经济,也不想完全搬用西方市场经济的模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应该有这样一个使命和自信,走出一条新路来。但是有没有算过这样二元体系支付的成本够不够大,所以运用大数据更好地精细化的支配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获得商业文明的一个通道,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捷径,甚至是时代赐予我们的一个良机,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刘欣华:针对西方国家300年的资本积累路程,我们用三四十年完成了,我认为就是靠不断完善、巩固增强,靠不断的自我完善。改革开放是自我完善,它的自我完善要发展,靠完善。但是我们不是光30年的工业化运动,我们有上下五千年,上五千年从女娲娘娘造人到三皇五帝母系氏族,到开创人太平的三皇五帝,不是西方说几千年,我们上下一万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
如今,我们对人民宣誓,我们制度的先进性、文化的先进性,我们从来没有脱离。用西方的学者说中国只是这一百年落后,为什么?因为中国基于手工业、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精耕细作以人为本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之后,你原来的优势丧失了,丧失之后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很快发现这个问题,搞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等,最后搞的文明,不能搞三纲五常,搞人类平等,很快把机器调动起来了,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化系统,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全球最大的工业品工业能力,一定要明白这个历史现象。中国工业化已远远高于世界工业文明,再过二十年看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个历史,中国的这场运动是全球化,决定人类文明的社会大革命,把一系列中西方的弊端克服了,最后慢慢形成稳定,确立一个新的经济制度、社会文明。同时,基于数字化生产的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一定在东方大地上勃勃兴起,而且这三十年就会决定人类的命运向何处去,当然一定向好处去,向我们的人类文明,向我们的幸福文明,向我们的共享文明,向人类创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
周绍朋:我认为,改革开放以前全都是国营经济,那时候不叫国有,叫国营。后来改革了,为什么改成国有,当时为了推进改革,在保证国有前提下,两权分离,这个叫国有民营,国有民营最早这样来的,从经营方式来的。后来随着非公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就成了一个民营经济,其实很早以来,中央的所有文件很少提到民营经济,要么私有,要么国有。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去年又出了一本文集,这里头把它录进去,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概念应该抛弃了,当时好多同志看了以后好像我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其实我的意思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本身在人们的意识当中成为一个启示性的概念。这篇文章当时国内的杂志没发,香港大公报给刊发了,就是为了体现一个观点。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企业怎么来分类,我们的国有,什么叫国有,纯粹的国有有吗?国家控股的。企业的分类应该以企业的资本组织形成来分类,要么是中资企业,要么是股份制企业,要么是上市公司、股份公司,不管出资人是谁,是国家、其他人、外资,我们的监管法律就是上市公司、股份公司、中资公司。如果把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就不会再出现问题,无论最终出资人是谁,任何人财产,一旦投入企业法人就变成法人财产,所以法人对他的财产拥有重置经营的活动。
特别是最近,中央强调企业的法人财产也不可侵犯,这就不难理解,為什么总是有一些干扰国家发展大方向的不正言论,这是一个我的想法;另一个因素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类发展的阶段,对于文明的理解有不同的标准,最容易理解的文明的反义词是什么,野蛮,野蛮社会、野蛮行为,如果这样来理解文明,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刚才强调满足大家的文化物质生活需求,这样一些人类被大家社会公认认知的行为规范就是文明,不同的社会阶段,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商业活动,进行经营活动,就是文明。
商业概念作为一个广义的商业,大家注意到我们十八大以后,中央关于企业改革指导意见,把国有企业分为两大类三小类。两大类一个是商业企业,一个是公益企业。商业又根据他们在国民经济当中地位不同,又分为商业一类、商业二类,按照这样一个理解凡是具有盈利活动的经济活动都是商业活动,所以我们的企业就有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就是具有盈利性的,完全公益性、不盈利的不叫商业。所以这样一来理解商业就比较好理解。
刘欣华:我说一个变化,现在一系列的生产都会解体,无论是徐工,还是北汽,还是沃尔沃,将来科技革命作为数字化的革命,完全按照地球的等离子体和力学结构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现在的交通系统,基于交通能源产业系统全部解体,30年之内全部进入非主流形态。自从世界发明电池的人搞了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到计算系统,到形成通信计算联合的网络系统,到现在形成“互联网+”,一定要明白,数字化是新常态,原有基于资本驱动的生产,基于货币结算的全球贸易形态,西方工业文明不会在世界上占据主流,相反,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将会在全球实现,当然也靠新技术革命,关键是把地球当作一个整体,把宇宙当做一个系统的新的生产关系。
我们推的数字化广场,这个广场系统基于大数据、区块链,形成的区块链知识产权,完全根据人的想法,你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因为自由展现、自由表达,被大众认可同时不扰乱其他的时间,这种基于个性化的统计,点对点分布,发现很好,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需求,大家共同建设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产品,这个产品再根据个性化需求在产业系统中形成它的有形的布置装备和设计。,我们是全面创新,大化革新,一个全新的时代,没有例外。
结语
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根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所大力倡扬的文化自信,是我们促进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文化强国的内在动力和价值向导。
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真挚希望中国大数据科技更好服务中国商业文明建设,让我们携起手来,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用拼搏和奋斗续写新时代商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