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转场公益的新实践

2019-11-28 11:17汪徐秋林
南方周末 2019-11-28
关键词:公众公益

一些传统媒体人转型进入社会领域,关注抑郁症、关心留守儿童、反击性骚扰等社会方方面面,而具体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公益项目,以商业模式实践公益愿望。

转变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公益的概念越来越广泛,个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无论做公益、开公司,抑或有了新的发展,都是生命底色的呈现”。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大米”是姜英爽自己的昵称,“小米”是她的女儿。

2009年,“小米”被查出患有自闭症,数年后女儿被证明为误诊,但在寻医问路的过程中,当时作为记者的姜英爽发现自闭症患儿和家庭普遍存在困境。十年后,她创办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大米和小米”从公众号起步,滚雪球般发展到了600人规模的团队。

2016年,担任公共政策记者多年的蓝方,留学读书归来后,面临的选择:创业还是继续做记者?但“继续关注公共话语空间和公共领域是自然的选择”。之后,她和合伙人创立“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的“C计划”。她们没有对外说是公益组织,“有的场合说是社会企业,在不了解社会企业的更多场合,我们会直接告诉对方,这是一家教育机构”。

类似的选择与故事近年来越来越多见。因为个人境遇或是专注报道领域,不少专业媒体人转型公益领域,选择了更为多元的形式:自媒体团队、社会企业乃至商业机构,并继续在新媒体上写文章。这与早些年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孙春龙、邓飞等人创办公益项目、深耕公益领域的形式大有不同。

有意思的是,2018年,曾经引起公众对流落海外抗战老兵群体巨大关注的孙春龙又做了新尝试,开办传媒公司,依然“倡导和平、尊重人性”。一方面重新讲述战争人物故事,另一方面打造战争故事衍生的文创产品。

对此,研究媒体与公益传播多年的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师曾志认为,转变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公益的概念越来越广泛,个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无论做公益、开公司,抑或有了新的发展,都是生命底色的呈现”。

“不被偏见带着走”

2019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针对媒体记者性别意识的培训班上,蓝方作为授课嘉宾,来到了现场。当天的授课主题是“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她向现场的学员们提问,“女性就矫情吗?”“用‘白富美去称赞女性,是不是社会对女性的规训?”

学员陆续回应后,蓝方总结,下结论需要理由,观察需要上升为事实,事实背后需要分析成因——“这才是不被偏见带着走的方法。”

而在公众号上,C计划的范围更广,面向公众,既有少儿教育,也有对热点事件的及时回应。

当记者的时候,蓝方所报道的领域是民生和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生育危机、养老负担等话题,她发现,从小区业主维权,到市民讨公道,每当产生冲突,很少有人能做到理性思考,逻辑清楚,人们习惯性地使用“对抗式情绪”来解决问题。

而这家教育机构的帽子下,则是这个团队的“野心”:通过教育和传播,构建公共理性。若想改变在采访中遇到的太多概念不清、逻辑不明的现实案例,大家要“学会思辨”。

在覆盖人群更广大的知识付费课堂上,蓝方与合伙人们的想法则显得更加“隐蔽”。市场更喜欢那些“中性”的词汇,“实用逻辑”“结构化思考”“六顶思考帽”“平行思维”之类的新词,其核心就是独立思考,但有了这些词汇,公众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一个可以落地、变成课程的方法,但他们的课堂中一定“会添加注入政治哲学的议题,例如怎样看待社会公众议题、性别议题一类的‘私货”。

和传统公益组织不同,作为社会企业,“C计划”必须考虑盈利,需要更多考虑受众人群的接受度——受众是否喜欢,是否会购买产品。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传统媒体人转场进入新媒体领域所面临的共同难题:重新建构与读者或用户的关系。

据2019年《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扫描调研报告》显示, 由于中国并没有实施社会企业的登记注册制度,而民间也鲜有对中国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全面调查。这限制了政府、社会、媒体、社会投资人对这个新行业的了解,很多社会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有更多“自觉意识”,自觉“为了实现某种公共利益或社区利益”。

姜英爽也将“大米和小米”定义为社会企业。这种“自觉”与“实现公共利益”也成为近年来媒体人转型公益领域的一大特征。

“逐渐将自己捆绑”

2014年,姜英爽离开媒体,决定做公众号“大米和小米”。那时,她几乎是每天写一篇文章,像日报一样。随后“大米和小米”越做越大,从一个人到了上百人,姜英爽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但她对公众号依然要求严格,每天审稿。

在她眼中,公众号和以前供职多年的报社差不多,其中严谨是第一要求,此外,文章怎样才动人,才有力量,如何写文章的第一句话,都是“多年新闻职业生涯和长期积累的新闻素养培养的”。

直到现在,姜英爽自我介绍时,仍会强调自己曾是“南方都市报史上第一位首席记者”。她在这份报纸中度过了职业生涯十余年的“黄金岁月”。

离开的2014年,恰逢传统媒体的巨变时期:新媒体成为热门词,而媒体人也面临抉择,是否转换舞台,有人被企业高薪挖走,有人开办自媒体,“走上人生巅峰”,但姜英爽却决定做一个为自闭症进行科普的公众号,这个看似理想主义的选择,她承认“多少和在媒体的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

其实更早之前,她也参与发起过公益组织。2010年,她与另外5位家长,联同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名为“四叶草”的家长自救互助组织。家长们在这里相互安慰,也邀请专业人士做科普讲座。“四叶草”在当地很快有了一定规模,但姜英爽却发现,机构运营依靠志愿者自己的意愿,“经常会有人争吵两句就不干了”。姜英爽觉得这样“很疲惫”。

最初,公众号“大米和小米”是她的日记,记录女儿治疗情况,很快,家长们来了,治疗师们也加入了,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大米和小米”顺势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从线上活动到落地,最后成为向自闭症家庭提供干预治疗的服务机构。

不做公益组织,专心做社会企业,对姜英爽来说,感觉是“逐渐将自己捆绑”,“有了投资人、员工和服务对象,你不可以再仅仅出于自愿,你怎么能退出呢?”但有了压力和责任,也更有了动力。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姜英爽形容自己现在“焦头烂额”,只能“不断更新学习,不断突破认知,不断去弥补自己的短板”。

“时势造英雄”

2019年5月29日,一条关于孙春龙的消息在公益圈传开,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孙春龙在连任两届后卸任了。自2008年以来,孙春龙和众多志愿者在中国、缅甸、泰国等地找到了在世抗战老兵11475人,远征军老兵的故事和被遗忘的历史,在孙春龙、史学家、远征军后人和志愿者的共同推动下,为更多人所知,直到2013年,民政部确认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围。

看到这些年的改变,师曾志很感慨。2011年,她任职的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曾联合多位公益、媒体界人士,发起成立了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资助鼓励一批媒体记者关注公益、投身公益,到2015年,安平奖一共举办了五届。

那一年,王克勤、孙春龙、邓飞三位前调查记者先后转身进入了公益领域。“时势造英雄。”师曾志形容当时媒体人转型公益的时代背景。“微博和互联网社交平台刚兴起,有了新媒介这种武器,像邓飞做的免费午餐,最重要的就是从微博开始的互动。”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大家都愿意联合做公益。

2011年,邓飞给自己发起的乡村儿童上学营养补助活动起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免费午餐”。这一建议网民“每天捐助3元(2015年秋起提升为4元)”的公益项目在诞生之初,就得到了百余位记者以及数十家媒体的关注。

随后数年间,“免费午餐”项目进一步影响了包括网友、明星、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各个社会层面,成为微博时代公众参与公益的典型案例。

“我们碰到了微博的风口,第一次有了可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的机会。”邓飞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师曾志认为,当时媒体人跨界公益领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社会各界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再简简单单从媒体的角度、从NGO的角度或是政府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此通过各方的交流沟通、协商讨论,不断接近真相。”

媒体人参与公益,也有其链接资源和传播方面的“优越”性。

2019年7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出台最新《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日,王克勤创办的大爱清尘举办了8周年公益汇报会,面对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努力8年的王克勤很欣慰。

八年来,大爱清尘帮扶了八万多尘肺病患者,当天汇报会上,王克勤说8年来,大爱清尘努力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改变患者,救命更救心;二是改变公众,从不知到行动;三是影响政府,推动政策出台。”

更重要是内在认同

尽管在“老兵回家”项目上成绩斐然,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步入正轨,但孙春龙遇到一些专业化挑战。

2018年,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审计也遭到网友质疑。2018年11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公开承认,公众质疑的资金数据差异确实存在,基金会管理工作和信息披露存在疏漏和不足。事实上,在免费午餐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运作团队需要专业化的呼声一直不断。

孙春龙也承认,随着龙越慈善基金会逐步形成规模,进入持续化运营,“基金会更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

过去8年,在“成为公益人”的过程中,孙春龙发现自己身上依然会闪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过往的媒体采访里,孙春龙不回避问题,常常反思社会出了什么问题,公益出了什么问题,机构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但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即便孙春龙自己也无法解答。

孙春龙决定要去“折腾一些新的事情”。

2018年年初,孙春龙注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名叫“止戈传媒”,他决定再拿起笔,重新写战争故事,“为生命而歌,为和平而作”。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师曾志认为今天的媒体与公益已不再是2011年那个“微博时代”,新媒体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在技术赋权下,公益已经不是少数人的公益或公益行业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

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下,当传统媒体人转型进入社会领域,关注抑郁症、关心留守儿童、反击性骚扰等社会方方面面,自然具体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公益项目,而是选择社会企业或者更新的模式,来实践自己的想法。

对此,师曾志认为这个时代,公益越来越趋向人心,更重要的是“内在认同”。

猜你喜欢
公众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涨粉”是我的目标,“加鸡腿”是我的动力
“涨粉”是我的目标,“加鸡腿”是我的动力
公益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环保公益海报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