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
“学生小教师”模式旨在赋予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功能,并在该角色的职责驱动下,完成备课—讲课—课后反思等教学流程。 这一模式的意义在于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获取知识。帮助学生从教学行为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和传播者。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提升学习了学科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本文拟从“学生小教师”模式的意义与实施保障两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 “学生小教师”模式的角色意义
1.1角色引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小教师”是指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被赋予教师的角色,代替教师行使其教学功能,完成教学任务。具备双重身份的“小教师”们,一边要学习知识,以输入足够的知识储备,一边要充分酝酿、思考、反复推敲、论证以实现有效的教学输出,完成“备——讲——批——辅——考”中部分流程。因此,从任务与行为二者的辩证关系来看,“小教师”角色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动力源”,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角色倒逼——-突破学生最近发展区
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毫无疑问,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及教师角色所需的能力与素养来看,“小教师”的角色对学生有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学生必须在自身已有的素养基础上,克服困难,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团队互助等方式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换言之:“小教师”角色倒逼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1.3角色成就感———荣誉感催生学生的使命感
“学生小教师”模式形式新颖、接地气,深受学生欢迎。讲课的小教师娓娓道来,引经据典,有板有眼又“有范”;听课的学生频频互动共鸣,不吝掌声。台上学生教有所获:收获知识与能力;台下学生学有所思:有反思,有榜样。跃跃欲试,同时立下“下次我也上讲台”的目标。
1.4角色互换——“假”教师推动“真”教师的教学思考与改革。换言之:教学相长。
2. “学生小教师”模式的“育人”功能与意义
2.1助推了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
(1)小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了自主、自觉、自律、自强、自信等意志与品质。
(2)对个人与团队、分工与合作;人际关系构建、有效沟通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思考,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小教师角色促使学生换位思考,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如:学生在课后小结时写道,“我在备课的时候,已经在心中组织好了语言。可一站上講台,脑子空空如也,结果讲话紧张,语无伦次。做一名老师真的很辛苦,很不容易。”
2.2助推了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
(2)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小教师”模式推行前,指导教师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3.1充分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了保证“学生小教师”模式的顺利推行并取得预定的成绩,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动态,随时启发、引领、辅导、鼓励、督促学生认真落实相应工作,视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进度、内容、方式等。工作量远大于常规课堂教学的工作量。
其次,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必然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因工作繁琐或某些不被预见的困难,中途放弃已经开始的教学改革。
最后,“小教师”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其工作表达认可或赞赏,并就某些部分加以小结、提点,同时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反思,为下一堂课提供良好的参照与借鉴。
3.2足够的素材准备。
指导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可开发的能力,并着眼于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研究。做好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研究报告的搜集、整理与筛选工作,随时为“小教师”提供援助。
4. 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小教师”工作模式提供可操作的工作指引或范例
指导教师应围绕“学生小教师”人选、教学内容、备课内容、教学方式和流程等方面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
4.1推荐原则
采取由点及面的推荐方式。先由少数学生代表为试点,在取得初步经验之后再在班级范围内逐步推广,争取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充当小教师的机会。。
4.2推荐方式
以学生自主报名、民间推荐、指导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一批英语成绩较好(含英语口语较好)、表达能力较强、表现欲和表现力较强的学生。对于整体素质较高的班级,可以形成“学生教师库”,以备随机选择。
4.3小教师分工:可以按照教学任务将学生小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再进行分工。组内成员按照职责又可分为主讲人和旁讲人。主讲人负责对整个题型和难点的全面解读,旁讲人负责课堂观察,判断主讲人课堂效果后随时补充信息。主讲要求英语功底好,做事严谨细致;旁讲除了有不错的英语基础外,要求反应能力强。
总之,“学生小教师”教学改革模式因其具备“可操作性”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面具备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