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增锋
英语时文就是指如英美媒体新闻、英美报刊、外国名著及外文杂志等英文读物,初中英语教师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英语阅读对初中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与促进作用,将英语时文阅读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英语本土文化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感受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与风土人情。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别采取时文阅读素材多元化、创建适用于时文阅读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及构建适用于时文阅读的课后评价体系等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
1. 时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阅读素材多元化
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时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时文阅读素材的作用,优秀的阅读素材能够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的知识,教师要搜集多元化的时文阅读素材,让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学习到不同的内容。
举例分析,教师可以利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中《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这篇文章是一片典型的以“与他人交往”为主题的人文性质的时文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文章了解表示道歉的方法、了解表示宽容的语言表达,体会文章中“学会礼貌地向他人道歉,学会宽容他人”的为人处世观念,并引导学生将这种观念实践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鼓励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同学、朋友及家人。
教师还可以利用国际较为热门的时文热点话题,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时文热点话题“你幸福吗?”,让学生阅读《你幸福吗?》,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用文中“What exactly is happiness?”、“And how do you measure it?”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设想若是这两个问题针对自己,自己该如何回答;然后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出“Then there is the question of measuring happiness”、“Is it even quantifiable?”,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并结合文章中的对幸福的描述与概括进行反思与自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领域、不同思想的时文阅读文章,让学生在文章中汲取他人的思想成果,形成思想碰撞,从而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碰撞、不断汲取不同思想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沉浸与英语阅读学习中。
2. 时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创建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
时文阅读的素材领域较多,其文章类型也多种多样,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时文阅读环节时,要注意创建与时文阅读材料类型、主题、领域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避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时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开展时文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仔细了解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英语运用水平、思维能力水平、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等情况,并基于此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时文的阅读准备,提前了解一些关于时文主题的百科知识。
以中考时文阅读选材中的《How do Zhang Ziyi and Yao Ming Learn English?》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影星章子怡与篮球明星姚明的英语学习历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对姚明与章子怡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准备一段《卧虎藏龙》电影视频和一段3分钟左右的姚明参赛影像,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让学生对本篇文章产生阅读期望,然后让学生翻译词语“Memoirs of a Geisha”,将学生引进时文阅读环节,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积极阅读的自主学习意识。
3. 时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构建合理的课后评价体系
在时文阅读教学环节的最后部分,教师要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公正、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全面且深刻的认知,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用。教师可以通过书面考核与素质考评两部分进行,书面考核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策略、阅读思维方向、语言掌握水平、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结合时文文章的主要内容,设置相关测试题;素质考评就是将课堂教材过程中的学习任务都纳入考评范围,将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积极性、主动阅读能力、独立阅读理解的程度、与同学的互动程度、与教师的配合程度等作为综合考评标准,使学生能够侧面认知自己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时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信仰及风俗等不同领域,时文阅读能够引导学生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容量,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初中生通过多元化的英语时文阅读素材中体会不同的国家文化,在教师构建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引导下科学阅读、提升自我,在课后评价体系中明確自我认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蒋庄矿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