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璋 张春生
摘要:2018年,国家出台了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的相关政策,银行业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其他金融机构放宽至51%并在三年后取消限制。扩大金融开放水平将吸引外资投资,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将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将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金融监管也愈发困难,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面临挑战,频繁的资本流动加大了汇率波动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我国金融机构要增强自身竞争力,政府要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加强改革相应金融制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使之与金融开放相适应。
关键词:金融开放 金融监管 经济发展
一、引言
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负面清单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其中一项是大幅扩大服务业开放,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并将于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股比限制。同年8月23日,银保监会宣布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持续推进外资投资便利化。
这一系列金融开放政策的出台,不仅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反应,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认为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股市行情不济,在风险可控预期下扩大开放金融服务业将刺激海外资本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但不少人认为目前进一步开放的条件还不成熟,担忧外资控股会对中资金融机构和金融安全造成冲击。此次开放是近年来我国最大规模的金融业开放举措,其重要程度和意义不言而喻,本文辨证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二、相关讨论
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学术界就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大多数学者对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持积极态度。仲君燕(2012)[5]研究表明金融开放影响储蓄率、投资率、储蓄转化投资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并且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宋翠玲(2013)[2]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提高开放水平会使得银行业不断改变原有经营模式,提高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注重盈利水平的提高。韩复龄(2017)[1]认为本次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对银行资本金补充、离岸市场上市、经营能力提升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可以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型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文辉(2017)[3]认为,合资券商设立对国内券商竞争格局产生冲击和影响,且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经济利益,对于市场规范、倒逼改革、人员流动、国际交流、管理经验、经营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等,特别是对于中国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助力推动、风险控制、接纳包容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张承惠(2018)[4]认为经过多年改革開放,中国金融业具备进一步开放的条件和实力,此次开放举措将有利于外资券商寻找合作伙伴,提高外资机构进入中国证券业的便利性,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为中国客户提供保险计划和风险管理方案、选择承保公司、办理投保手续、代理索赔等服务,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保险经纪行业的整体水平。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条件还不成熟。杨鹤(2013)[8]担心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会造成客户资源和人才的无形流失,从而影响中资金融机构的相对竞争地位,此外,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魏谙书(2018)[6]认为金融的进一步开放必然需要放松资本的管制,提高资本的自由流动,而资本自由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存在潜在不利影响,对相关技术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钱晓霞(2018)[7]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金融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资产价格稳定的冲击日益强烈,并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谭小芬(2019)[9]认为我国目前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将增加现有金融体系的风险,此外还会加剧国内金融机构扭曲程度,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已成国内学者们热议的焦点问题。众多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和观察角度对此举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但仍不够全面。本文对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举措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挑战进行全面辩证地分析。
三、金融业扩大开放的积极影响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不仅体现我国经济自信和金融自信,更表明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的决心,也证明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开放的条件和实力。这一系列开放政策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金融机构的积极影响
1.取消、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吸引更多外资投资我国金融机构,提高其金融机构资本金。各国为防范银行业危机,都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某个百分比。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之一的最低资本要求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而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4%;我国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对银行来讲,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吸引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可以满足监管要求,亦可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金的增加还可以改善金融机构的财务结构,增强企业实力。
2.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和创新产品的技术,从而改善自身管理、提高经营效率。随着外资准入限制的放开,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扩大,境外投资者通过参股控股而参与公司治理,将推动国内金融机构的组织框架和治理结构的优化,同时也会加强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双方在人才、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完善管理、培养人才、创新金融产品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提升金融效率。此外,通过扩大开放还可以学习国际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经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二)对国内的有利影响
1.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金融业扩大开放无疑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会促使双方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增加金融服务业的供给,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多样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能够使我们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资产、规避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金融机构也会响应国家相关的惠普金融政策,使优质的金融服务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
2.有利于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完善相关养老制度。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随着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财富积累等因素影响,商业养老服务需求预计将在未来10年后逐渐进入爆发期,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仍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发展滞后,机构养老空床率较高[10]。提高外资对保险机构的持股比例,将刺激境外投资者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领域方面的改革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
3.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融资途径是传统的银行贷款,但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健全、整体信用水平较低等固有硬伤,大多数企业的贷款申请不能得到足额满足且融资成本偏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外资银行的加入有望在这个难题上提出创造性方案,国外金融机构在与众多中小企业长久的业务往来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成熟的服务经验,他们不仅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可在其他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将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提供就业岗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4.有利于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金融风险。放宽持股比例限制后,境外机构对国内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持股力度可能会加大甚至控股,控股外资将对其参股控股机构进行整治,使得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大为减少,降低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外资的进入亦有利于发挥“鲶鱼效应”,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打破金融垄断,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效的金融体系是金融稳定的根本保障,扩大金融开放同样可以扩展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随着参与主体不断多元化,有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
(三)国际影响
1.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目前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不断显化,通过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我们可以学习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关管理和业务经验,了解海外市场,拓宽自身视野,推动自身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国际化发展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外资股东的全球网络和跨境服务等资源和经验开展国际化业务,使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更快进入国际市场。在学习外资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熟体制、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也可促进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不仅能直接吸引相关金融机构来华直接投资,也能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
2.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我国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提高金融开放程度才能使人民币自由流入流出。如果某部分国内市场只有人民币可以进入而美元不能进入,必然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此外,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必将推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对外合作战略的深入展开,加强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往来。人民币国际性金融业务量的进一步增加,有希望增加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比重,从而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如图1所示,自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以来,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数额逐年递增,人民币不断获得国际普遍认可。
3.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金融影响力,树立金融强国形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自身实力,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避免国际金融话语权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推动完善现有的國际金融架构。明晟公司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并将其权重由初始的5%增加至20%等重大事件无不体现着我国金融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事实。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更是我国践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所做的承诺,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四、扩大金融业开放水平所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水平也同样如此,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我国金融机构长期发展带来挑战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会逐渐扩展其业务范围和规模,使得我国金融行业竞争加剧,特别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将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具有综合性服务的业务优势、自身混业经营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实力,他们将会不断吸引优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这将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待遇和工作条件较好,而国内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展,他们将从国内招募高素质人才,将导致国内金融机构人才流失。倘若中资金融机构不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就会失去市场份额,业务萎缩,不利于长期发展。
(二)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动将变得更加频繁,不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
金融服务业开放并不等同于资本项目自由化,金融服务业开放是指允许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公平、自由地开展竞争和提供服务,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消除外汇管制,实现资本项目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将更加频繁,因其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会使得国内流动性过剩,进而降低我国利率,刺激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格,甚至形成泡沫,加剧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短期跨境资本的频繁流动也将对我国的外汇市场产生冲击,加剧汇率波动,进而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明显的放大金融和经济波动的顺周期特征,无疑将会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图2所示的人民币对美元自2008年逐年升值,但从2014年开始,受美元加息预期、资本外逃等因素影响而持续贬值,汇率变化波动幅度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三)对金融监管形成挑战
金融监管开展及有效性取决于监管当局掌握的信息和数据,而金融开放加剧了监管信息不对称。随着金融业对外不断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无疑会增加,规模也会扩大,其业务亦随之不断拓展而变得更加复杂,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也使得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监管当局掌握的信息不全面,致使金融监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尽管银监会和保监会整合为一,但我国仍是采取分业监管的方式,而且金融监管长期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如今混业经营已成为国内外金融发展的趋势,这样的监管模式难以对混业经营的国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和全面的监管。经济全球化的错综复杂,各国实行大相径庭的监管政策也给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金融监管合作带来了新难度。除此之外,开放环境下外资金融机构必将深入农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而这也是我国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
(四)降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资本的自由流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政策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这一理论称之为“三元悖论”,也叫“三难选择”(如图3所示)。Rey(2013)[11]从实证角度提出“二元悖论”,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如果一国开放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然会受到影响,而与汇率是否固定无关。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随着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国际资本频繁流动通过影响汇率波动而弱化一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弱化其有效性。除此之外,我国实际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持续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出于维持汇率的稳定而不得不被动投放大量货币吸收外汇储备。图4和图5所示的国际收支顺差和M2供应量及其同比增长率表明了开放经济下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增强制约了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投资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竞争,倒逼他们学习他人改革自身,从而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将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也使得金融监管更加困难,还会降低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短期跨境资本频繁流动也会影响汇率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一面,也要重视其带来的挑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一)金融机构要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的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学习外资机构优秀的管理经验,调整组织框架,优化治理结构;学习前沿的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和金融产品;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其风险防控经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风险。学习国际金融机构成熟的海外业务经验,增强自身迈向世界脚步的质量。此外,也要加快调整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留住和吸引国内外金融人才。中资金融机构要利用在本土低成本筹资和人脉关系等优势开拓新业务,增加盈利渠道,不断提升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率,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金融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应以服务现代化经济发展为核心。金融机构应围绕“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金融资源投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发展惠普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补齐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短板,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三)加强相应金融制度的改革,使之与金融开放相适应
金融开放需要各项改革相互配合,一方面,要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使金融市场更多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提高信贷效率和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推进汇率市场化进程,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高程度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将弱化甚至消除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价格失真、套利行为等不良现象,缓解因金融开放可能导致的短期跨境资本频繁流动。
(四)完善监管制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扩大金融开放将给金融监管带来重重困难,也使得金融监管滞后金融发展,因此监管当局要建立健全与金融开放相适应的监管制度,有效解决金融監管交叉和监管空白等问题,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金融监管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建立适应国际准则的新监管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制定,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染。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完善、落实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密切配合的“双支柱”政策框架,补齐监管短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而且国家越来越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的金融服务业具备进一步开放的条件,所以扩大开放的风险是可控的,新一轮金融服务业开放对国内金融市场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
参考文献:
[1]韩复龄. “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中资银行应引导外资长期持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12-11(A01).
[2]宋翠玲. 银行业开放对银行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文晖.51%真的来了[J].英才,2017(08):80-81.
[4]张承惠.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影响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13):64-67.
[5]仲君燕. 我国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6]魏谙书.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探析:路径、挑战及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8(08):73-75.
[7]钱晓霞. 金融开放进程下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
[8]杨鹤.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18.
[9]谭小芬,梁雅慧.中国金融开放新阶段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J].新视野,2019(01):63-69.
[10]郑伟厚,刘晓桐.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的现状及优化建议[J/OL].南方金融:1-8
[11]Rey Helene,2013.“Dilemma not Trilemma:The Global Financial Cycle and Monetary Policy Dependency”,CEPR Working paper.
(林怀璋为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硕士;张春生为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